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本事,到新加坡「做工」又何妨?(感謝電小二推薦)
2013/08/19 18:11:43瀏覽2452|回應2|推薦17

桃園高中 莊義得

最新一期(1343)的商業周刊報導一位台灣的18歲女孩,到新加坡端盤子的故事,當新加坡媒體以「Foreign labour from new places」為標題,敘述著 「台灣年輕人願意到星國工作,是因為台灣毫無生氣的經濟」(原文:Taiwanese are keen to come here because of bleak job prospects at home due to a lacklustre economy),這讓我想起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清大生去澳洲當屠夫的報導,彷彿民族自尊心又要被剝一層皮了。

經濟無感,我們怎能無感呢?!

今年三月,同樣是國外媒體-華爾街日報,其專欄作家在一篇「In Taipei,Life in the slow lane」也不客氣地認為:台北較適合養老,年輕、有才華的人應離開台北到北京、上海等城市發展比較好.....怎麼與三星競爭呢。(原文:It’s no secret that if you’re young, talented and driven, you’re better off launching your career in Shanghai or Beijing. A generation selling homemade jams, handcrafted cards and tongue-in-cheek furniture isn’t likely to come up with a company to compete with Samsung.)

施政無感,我們怎能安逸呢?!

2012年新加坡的人均GDP是50714美元,澳洲是66984,香港是34393,韓國是23749,台灣呢?21592,台灣曾經自信是亞洲四小龍的奇蹟,曾幾何時,是否已成大陸強大追兵下的「退縮者」或「安逸者」?我們的經濟自信在哪裡?為什麼一堆年輕人只想考公務員?

18歲去新加坡做工,也許是一種人才流動的好現象,也是一種國際人才可以有的生涯規劃,只是,有多少人是可以走出去的?新加坡餐飲大老形容台灣餐飲人才游的是湖,不是海;其實何止是餐飲業,在台灣速成與淺碟的文化裡,科技業也是以代工為主,服務業或觀光業的升級也是很有限,產業升級如此緩慢,人才如不自找出口,就真的只能困在這個小池塘裡了!

與其在池塘裡苟延殘喘當隻長不大的魚,趕快游出去大海大展身手吧!只有你有企圖心,到處都是你的舞台,在台灣,可能連一個像樣的舞台都快沒有了!

18歲就懂的游出去,是一種有本事的淬鍊,絕對是好事!

註:看到「做工」不是「打工」,很多人阿Q式說這不算「台勞」吧!其實台勞與否也不重要,人才流出也應相對引入更多國際人才,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台灣的產業升級才會更國際化的!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8186956

 回應文章

Norm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24 11:16
出走沒甚麼不好,那是人生經驗,將來鮭魚返鄉後,又會有人來攀緣

柯小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20 00:10
我也是準備出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