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詞賞析】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2022/03/18 18:21:16瀏覽1027|回應0|推薦6

唐  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杜甫 (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 子美,自號 少陵野老。原籍 湖北襄陽,生於 河南鞏縣,因 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 後世 稱其 杜拾遺、杜工部;又 因為 他搭草堂 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 稱他 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是 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 約1500首 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

         杜甫與李白 合稱「李杜」,為了 與 另兩位詩人 李商隱與杜牧 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 又 合稱「大李杜」,杜甫 也常 被稱為「老杜」。

         他的詩 反映了 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具 真實的歷史性和優美的藝術性,溫厚而沈鬱的風格,對 後世 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注釋:

1. 塞:是 邊防要塞,多指 西北一帶邊塞。

2. 出塞:「出塞」及「入塞」)曲(或稱〈塞上曲〉〈塞下曲〉),原為 漢樂府曲名。這類詩歌,多為 反映邊疆軍旅生活的詩歌。

3. 挽:拉。

4. 當:應當。

5. 長:指 長箭。

6. 擒:捉拿。

7. 亦有限:也 應該有個限度。

8. 列國:各國。

9. 自有疆:本來 應該 有個疆界。

10. 疆:邊界。

11. 茍能:如果能。

12. 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13. 豈:難道。

意譯: 

            拉弓 要拉最堅硬的弓,射箭 要射最長的箭。射人 先要射馬,擒賊 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

         殺人要有限制,各個國家都有邊界。如果 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難道打仗是為了多殺人嗎?

解析:

        杜甫 寫了 多首「出塞」詩歌,先寫的九首 名〈前出塞〉,後寫的五首 稱〈後出塞〉。

        這首詩,模擬 一個戍邊戰士的口吻,透過 其從軍生活的描述,表達 對邊塞戰事的看法。

        這首詩,前四句,「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抒寫 戰場情況和戰鬥經驗 :鎔鑄了 深雋的 「戰事哲理」和精明的 「戰術技巧」。

        而「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因為 「馬」目標大而易射「馬」倒 則騎者 非死即傷,失去戰鬥力,故而 先射馬。賊王 被擒,賊兵 往往 自相潰亂,「先擒王」就 事半功倍。這二句,已 成為 精闢的名言,為 後世 廣泛引用。現代戰爭中的「斬首行動」即「擒賊先擒王」。

         後四句,「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這四句 既展現了 戰爭的緊張激烈和殺傷的殘酷無情,且 在前四句的基礎上,作了 新的啟發和質的昇華:意謂 殺人,雖 在戰爭中 不可避免,卻 也 該有個限度,不可濫殺! 這 可說是「國際人道主義」的先驅。       

參考資料:

※《擒賊先擒王》(斬首行動)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行動」是 由 英國的軍事理論家 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西元1878年~西元1966年) 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他 提出「癱瘓攻擊」,首先 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 對方的抵抗意志。亦稱「斬首攻擊」。這是 反映了《擒賊先擒王》的軍事理論。而「斬首行動」由美國 發揚光大。例如

       2011年 美國透過賓拉登的侍衛,得知 911 攻擊主謀 賓拉登 藏身 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美國 決定展開「斬首行動」。5月1日夜晚,乘坐 黑鷹直升機的 24名「海豹突擊隊」隊員, 悄悄 穿過草坪,衝向 安全屋,先 炸掉大門,破門而入, 殲滅 幾名警衛後,直接 擊斃了 賓拉登。

※《戰時國際公法》(「國際人道法」)

      《日內瓦公約》包括1949年8月12日 在日內瓦 重新締結的四部基本的「國際人道法」,為國際法中的人道主義 定下了標準。 它們 主要內容是 有關 戰爭受難者、戰俘和戰時平民的待遇。 及1925年,《日內瓦 議定書》(全名《禁止 在戰爭中 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 等。即基於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的人道主義。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32&aid=17205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