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楊碧芬整理 「吃朋友」
2010/03/14 00:52:37瀏覽557|回應0|推薦5

楊碧芬整理

妍坊    

簡媜-這世上確定有那麼一個夜晚那麼誠懇的一群人只想嚐您嘗過的心酸菜,只想安靜地聽你說故事,他們看您的眼神盡是疼惜,他們叫「好友」。

簡媜期盼這八個故事亦如八條崎嶇之路能各自安慰天涯同路人,有人從中得到勇氣,信心或僅僅只有心有戚戚焉的幾滴淚時,吃喝玩樂確實是朋友相聚最快建立感情的方式,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灣暖的一件外套,他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黃照美透過朋友的相聚,特以抒發對母親菊妹的不捨,先生黃恆正的愛,及三哥黃淵泉的堅持,我想它應該很感謝這群朋友,讓他得以感念父母恩、夫妻義、手足誼。朋友相處我常因疏導朋友的難題一再提醒自己的人生之苦,進而療愈此傷口,紓解自己的痛,友情是一種容器能承載我們的歡笑淚水,也收納你人生的傷痛、夢想。

吃完這道心靈流水席,屬人生有千瘡百孔孤獨無援,友誼常存、感恩惜福、知足常樂,我是個能讓人快樂,幫助別人的幸福人。

 

介華    

書本背面的文案說的真好:「這是一本讓人流口水,也流淚水的書,也是會讓你看的愛不釋手,一心一意 要整本書一口氣讀完它,而且在看書的過程當中,無形中也用心品嚐了八十幾道美味的菜」。八次盛宴,八個說故事的人,帶來扣人心弦的生命時事,時間上從日據時代,抗戰時期,白色恐怖時期,民國六十年代一一貫穿出歷史縱貫與時代背景,就地理環境來講,外省至本省南北各縣市皆具。菜系而言,江浙、客家、閩南福州與西式兼備。一桌珍朽,換一個故事!80餘道簡單卻創意十足的家常菜餚,是獻給好朋友的禮物,有好朋友同席談笑,更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心靈食補良方。

淑惠    

菊妹是一位堅強的母親,獨自撫養六個子女,種菜、種水果、養雞豬、幫人織毛衣、做日本被套、買縫紉機替人做衣服綉學號,到民眾服務社教學。她的先生一松君卻是靶子女們當成「財物」,更把家裡的豬、縫紉機賣掉,是個不務正業、追求玩樂的男人。 趙國瑞一五歲跟母親千里尋父親,差一點就因八年抗戰而分離失散,有一次投靠外祖父,母親穿草鞋抱妹妹,一路爬山渋水辛苦地由漢口到四川又到湖北,最後母親在35歲時逝世。看完本書覺得:母親的愛帶給家人無限的溫暖,也維繫家人的感情,是世上最偉大的人。朋友的友誼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須好好地經營與珍惜。

美芳     

前幾天,高中同學靜華來電 ,邀約週六晚上共進晚餐。心中充滿等待與盼望,終於等到這一天來臨。我倆共赴金典飯店85 鐵板燒,心情好興奮,看著食物在鐵板上烹調,好吃好看好味道,每一道都好好吃,聊著聊著一眨眼已近十點,好朋友用餐回味無窮,等待下回再聚首。

秀珍    

「吃朋友」以美食會友,一道道美食佳餚,一個個溫馨、感人又發人醒思的故事,散發不可思議的力量,讓人感動落淚,從故事中見苦知福,得到勇氣、毅力與信心,窮困的年代,物質雖然缺乏,但人與人間的情誼是溫暖及感人的。「吃朋友」除了審視記憶中的食物意象外,還賦予新疫描述記憶開出的菜單,開啟回憶之門,讓我回憶起兒時的種種,書中的情境變得貼却、真實、美好。

淑珍      

每一個年代都有屬於這個年代的代表故事,「吃朋友」這本書是串連日據時代至九十年間一群好友本身及周邊親人生命的故事。親情、友情、愛情,無私的愛、相互的扶持是這本書讓人感動的地方。原來純潔的人性看是深奧卻又是那麼真實的貼近我們的每一件事

瑞竹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書寫的故事,無法重來,也不能複製。本書以食物做回憶的主軸,敘述由此連結的回憶,你我是否也有一首歌?一件器物?一個畫面 ?或別的什麼能(凸顯)代表生命的重要意義?又有誰可以和你分享?那個願和你同悲同喜,沒錢時,同分一碗泡麵充飢的人,是否一如往昔,無怨無悔的陪伴你?

 

碧芬     

 本書以一種全新的編輯型式,將食譜與故事做了巧妙的結合,勾勒出一種全新著作風貌。讓讀者在欣賞一道道精緻好料,享受味蕾神經的快感之時,同時也品嚐了美食背後的故事所帶來的酸甜苦辣心滋味。使人乍然發現,原來煎煮炒炸,柴米油鹽,並非只能滿足口腹之慾,且能療癒心靈傷痛。

 

美旭

「約個時間一起吃頓飯?」「一塊喝杯咖啡吧?」這類的話似乎已成為一種關心的問候、或道別語。讓對方知道我們的心、時間為他開放,歡迎她隨來找「麻煩」。

     第一次聽到「吃朋友」這個書名,覺得怪怪的,馬上浮現幾個聯想….是「出外靠朋友?」是「佔朋友便宜?」是「吃喝玩樂的朋友?」‧….看完這本書,內心充斥著酸苦滋味,如果我也是席上賓客之ㄧ,一定要先酒足飯飽之後再聽故事,不然,一定會辜負美食當前。

     書中石憶在整理者的話寫著:「難忘的食物,其背後往往隱藏了一個難忘的人。」與吃聯結的故事,印象深刻的片斷裡,媽媽很自然是我會想到的重要主角。媽媽小時候環境不好,再加上當時重男輕女的觀念,長女是沒有機會受教育的,她不到6歲就被帶到人家當小幫傭換米,13歲當學徒學理髮,她說:「日劇-阿信」是那個年代很多人的成長歷程,很苦但也都熬過來了。

     也許因為太勞累及營養缺乏,媽媽的身體並不好,還曾因封閉性肺結核醫治很多年,基於他對常生病的苦惱,把我們養的勇壯健康是她最注重的。所以青春期的菠菜豬肝、考期的燉豬腦、生理期後的四物、秋冬的麻油雞麻油腰子、冬至的湯圓+燉十全大補湯。至今扔是心頭上溫暖的回憶。還記得以前白鳳丸是大陸食補,因政治關係算「違禁品」,不知媽媽是怎麼得到的,用木盒子裝著藏在屋頂夾層煮好了,就要我和姐姐趕快喝完,她那謹慎模樣,當時覺得莫名奇妙,現在想來真是暖在心頭。進補是媽媽的食文化,她有句名言:「寧可花錢進補,也不要省錢買要!」

      現在為人母,說來汗顏,家裡燒的一手好菜,大廚是老公。我秉持依慣作風,說的一口好菜,嘴挑手殘,唯一貢獻就是遇有珍饈必帶全家共享。所以若哪天由我辦「好友宴」大概會變成「美食餐廳大進擊」!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ffy&aid=383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