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態組 陳麗玉 走。路 給我一條千里步
2010/03/30 10:55:29瀏覽509|回應0|推薦6

走。路 給我一條千里步

 生態組  陳麗玉

【前言】

本書是十三個行走多年的作者,所寫下的十四段超越自己、遭遇自我的行走經驗,由吳寧馨彙整而成。

千里步道運動是二00六年四月二十三日由徐仁修、小野與黃武雄三人連袂邀請大家,共同來發起的一項「大地運動」,目的在於「重建環境倫理」、「回歸內在價值」,並「發展台灣新文化」。透過開放參與的方式,讓許多關心生態、人文、環境……的民間力量,從各方向注入。

這項運動直接的訴求,是探查並串聯出一條美麗的環島步道,供徒步者與自行車能悠遊其中,同時寄望步道周邊能立法設為「美麗風光保留區」,努力保留台灣山海原有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為了避免步道工程對自然生態產生的破壞,這項運動提倡「自然路權」主張,盡量就現有道路(含山海小徑或古道)進行規劃與連結,將原有完全由汽機車壟斷的路權,部分還予徒步者與自行車;只有在少數必要路段,才開闢新路。

【內容摘要】

路仁(作家、詩人)在「走出一個台灣的美夢」一文中寫道:我想帶你去聆聽歐洲的航海家發現台灣時,他最初最單純的感動聲音。

也許你不相信這樣的感動,因為你嚮往瑞士阿爾卑斯山上飄落的白雪與詩畫般的木屋,但你可知瑞士人卻渴望看見水藍藍的海。

你還是不願意相信這樣的感動,因為你愛荷蘭的田園景致,但荷蘭多數的土地是填海而來的,風車是造來汲水灌溉,而滿地的鬱金香,自然也是栽培出來的,但荷蘭人再鬼斧神工,也造不出一座山。

於是,在很多年前,歐洲人順著季節的風,在太平洋接近大陸的地方,航過一座陌生的島嶼,有著美麗的海岸與山脈,白霧穩穩地在山間吐納,海浪沖激在岩石上,激起一片片的浪花,島上是一片翠綠的森林,在夕陽下綻放絢麗的色彩。

夜來了,月光灑在島嶼上,波光粼粼,他們禁不住這浪漫的情懷,給了台灣一個最美麗的名字-Formosa

有「飛躍的羚羊」之稱的紀政在序中寫著:「台灣之美、台灣之棒,用雙腳健走更能欣賞、體會和感恩,但也必須要行得安全、走的放心,才能開開心心。」因為她曾經和健走環島的隊伍走在屏東楓港往台東大武的台九線上,讓他們肯定:行人靠左走是對的!健走隊伍被不少卡車嚇到;當然也嚇到許多卡車運匠。因為台九線的道路蜿蜒崎嶇,若是靠右走往往看不見前方來的車輛。

紀政名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步道,始於當下。讓我們以堅持到底的運動家精神,為台灣後代子子孫孫留下一些值得驕傲的人文資產而繼續努力!

黃武雄(台大兼任教授,專業幾何研究)在他「夢想幾年後台灣出現一條環島的千里步道」一文中寫出:這條步道蜿蜒於台灣的田野與山海之間,沿途沒有:一路阻斷你走入風景的紐澤西水泥護牆;強光照射讓你瞳孔萎縮的水銀燈;殺草劑把花草燒焦死寂枯黑如煉獄的痛楚。(十多年來,這三樣所謂「鄉野三害」,正大肆破壞台灣鄉野的景觀,趕跑了山水間的靈氣。)

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在「慢走,與世界的親密對話」文章中指出:慢走,是一種神秘的身體經驗。在放慢腳步的過程中,我們與身邊的世界產生了親密的對話。

人與物(小草、昆蟲)的親密對話,只有在人放慢腳步、停下來、仔細聽、用心看、或用身體去碰撞時,才會產生。慢走,其實就是一種停、聽、看、碰。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大多生活在既定的軌道中,無暇他顧。時間是連續的,空間是直線的。但是,慢走,首先一定是時間的停格。

慢走中的漫步,讓我們深入土地的肌理之中,進入真實生活的內部,讓我們與世界同時舞動,也讓我們的生命更新。

吳文翠(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她在「走路上了癮」一篇文章中說:走路不只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修行,猶如「行禪」。

渴望走路的身體,感覺很奇妙,我發現我愛上自己那輕快邁步著的身影。看著徒步時被陽光拉長的身影,覺得我銘印在路途中,而路途也銘印了我。

阿寶(《女農討山誌》作者)在「深邃的行走」一文中:要問安住生活的源頭活水,於我,是一段形體並不安定的行腳;要說一趟生命中最遙遠的旅程,於今生,是肉身居留一隅山田的耕耘歲月。

我因此慶幸,世上還有些地方,交通並不那麼發達-還有什麼比一個沒有車輛的世界,更容易讓人遇見世界-遇見山川遇見人,遇見陽光遇見風雨,遇見生命遇見自己!

吳明益(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出版有《迷蝶誌》、《家離水邊那麼近》…等書)他寫道:康德在看似安靜的步行裡印著內心革命,梭羅則在步行中觀察與計算種子飛行的距離,當過國家公園看守人的愛德華‧艾比(Edward Abbey)則在那本有趣的《曠野旅人》中把步行講的幾近於玄:「走路花的時間長一些,因而延長了時間,延長了生命。生命過於短暫,不應浪費在速度上。」

【讀後心得】

外子與我也是山林步道的愛好者,沿著步道走入山林,總讓我們有生命回歸的喜悅。其實,在職業登山客的眼中,我們是屬於「肉腳」的等級,同樣一條步道,我們的腳程總是比別人慢得多,只因為我們發現,每當我們放慢腳步,敞開心扉,我們真的就能看見花朵的綻放、綠葉的抽長;真的就能聽見微風的呼喚、老樹的呢喃;真的就能感受四季的多情、天地的繾綣。不是嗎?要能體會山林的美,不在速度而是在深度。

走在山中步道,再怎麼輕柔,冒失的身影也常會中斷枝頭上的清唱,我們總會停下腳步,滿懷歉意的望向濃蔭深處:「相見就是有緣,冒昧造訪,無意擾您雅興。」鳥兒似乎也收到善意的訊息,不一會兒,枝頭上又再度嘹亮起來。

遠處走來一兩位同好,彼此含笑致意,錯肩而過,不用熱烈招呼、相期再見,短暫交會的眼神中,你我都了然:步道之美,盡在無言。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ffy&aid=383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