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力不足 醫界真的五大皆空?
2012/09/26 10:40:57瀏覽3702|回應2|推薦13
  醫界所謂的五大皆空,最先應該是在某研討會時,某院長報告院內內外婦兒科醫師人力不足問題,並稱之為「四大皆空」,隨後,人云亦云,急診科也加入戰局,加上媒體穿鑿附會、以偏概全,變成「五大皆空」,媒體甚至出現有四分之一醫師轉行從事醫美的報導。

高風險科別 新血不願來

  在20年前,內、外、婦、兒仍是各級醫院的主力,也是台灣醫學生的首選,當時醫師總人數約兩萬人,現在已經有近四萬名醫師了,20年內醫師人數增加兩倍,反而造成內、外、婦、兒和急診科缺醫師,是怎麼一回事?

  比較持平的看法是:並不是五大科全面缺人,總體醫師人數是足夠的,所以,歷年醫師人力規劃研究報告都建議,維持每年1300名醫學生培育數量,但某些地區與某特定科別或細分科缺乏人手或是缺新血,也是事實。

  外科像神經外科、心臟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並沒有缺人手,缺的是救急救命的「一般外科」,而內科細分科絕大部分也不缺,少數細分科例如消化系內科、腫瘤內科人數不足,婦科與兒科因現在小孩生得少,選擇婦科與兒科的住院醫師逐年減少,急診科辛苦、風險又大,也較沒有年輕醫師問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高風險的科別。

冷門訓練 需要政策補助

  大部分人都把責任怪罪於健保支付,調高高風險科別健保支付,大家都同意、但調高健保費,大家都反對!如果是要砍其他科別的資源來挪用,受影響部門又會有排山倒海的抗議聲浪,甚至還會挾持病人、以影響醫療品質為由無限上綱,從既得利益者身上收回資源談何容易!

  醫療產業各科間起起落落是必然的現象,政府規劃、管理角色是不能缺的。以前醫療網計畫靠區域規劃、醫療發展基金、專科醫師制度、公費醫師、地方養成醫師等政策,解決了偏遠地區、山地離島、冷門科別醫師不足的問題。

  現在,各種政策似乎都停擺,各專科醫師訓練容額核准近2000人,醫學生一年只有1300名畢業,限制過熱的專科科別,鼓勵及補助冷門專科訓練是必要的。

只怪別人 醫界別忘責任

  醫學生忠於自己的興趣和選擇;要賺大錢,大可不必念醫學系,也不配念醫學系。醫學生在選擇科別時,只要有興趣、有熱情,再冷門的科別也要被支持、被鼓勵。醫學教育必須選擇學生、引導學生,這才是醫學教育的本質。

  醫學院的老師更應該作為醫學生的典範,如果醫界大老也是人云亦云,只會怪政府、怪健保、怪病人(醫療糾紛),醫界是沒有希望的。

  醫院內部的管理,也可以想辦法讓各科之間平衡,薪資以外、也要解決「工時長、負擔重」的問題,醫院內部可以做些調配;另外醫療糾紛是高風險科人力流失的主因,當然衛生署必須建立制度(醫療責任非刑事化、醫療事故救濟制度),但醫院也可以自行建立制度保護醫師。

  「醫療責任非刑事化」目前尚未成熟,必須仰賴醫界不斷與外界溝通,這是政治的現實,要建立一個好的制度,要相關部門環環相扣才有可能建立好的制度,立法院、衛生署和健保局、醫學教育、醫院管理、醫師團體與醫師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關節。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staipei&aid=689281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自重而後人重
2012/10/02 10:19

以前的醫生是濟世救人,現今呢? 在高喊著除去刑事化,醫生要自救之當下,是否可捫心自問,是否已盡醫師該有之職業道德,相信最好的自救方法,即是良好醫道.良醫固然要受保護及敬重,但只想賺錢;想盡方法領取健保資源的這些人請離開醫師界, 別再讓社會質疑醫師的專業及尚失對醫生的信任,這些害群之馬是不該被保護.每每去醫院急診及看診那種盛況,忙碌.疲憊的醫生及護理人員,心想這樣的醫療品質怎能不發生醫療糾紛呢? 

目前因醫療訴訟案件愈來愈多,健保局可否提供人民管道,對於醫生因醫療疏失而從中領取的健保資源之不當利得是否要追回, 以避免浪費健保資源,以減人民之健保付擔.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謀事在醫 成事在眾
2012/09/27 09:36
說得好! 點出問題, 指出方向,

雖不中, 不遠夷!

醫界真正的問題是收入太多, 花不完, 不需成長,

且近親繁殖, 形成封閉團體,

四十歲開始幼稚化, 官越大, 知識越退化!

竟然有「醫療責任非刑事化」的帝王思想, 比總統還大!

醫界自大,以為是孫中山, 可以醫國,

但即使孫中山, 也沒醫國,只是創造理論, 誤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