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 年台灣退出聯合國,那年我大四,我還記得那時有許多學生都上街頭表達對世局的不滿和抗議。從1997 年開始,我們使用各種名義(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衛生實體、台灣等)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也已12 年了,很遺憾,每次都鎩羽而歸。算一算,距離上一次以「中華民國」名稱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至今,已有38 年之久。
台灣消失在國際舞台這麼久,現在終於可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做為觀察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但我認為這件事應該要務實些,以免期望太大,失望恐更大。更重要的是,我們究竟準備好了嗎?
國際醫療衛生工作的真諦
我在網路上看到有關連加恩的報導,他在我們外交最困難的時候去當外交替代役,在西非布吉納法索進行醫療服務、籌建孤兒院、開鑿水井、舉辦垃圾換舊衣等等,遠遠超過一位替代役男需要做的事。不論台灣有沒有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連加恩都可以去擁抱世界,這才是從事國際衛生工作的真諦。
過去,我們有太多的政治操作,想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以顯示台灣的主權。但是,不能把政治當作全部,否則會失去世界衛生內涵中真正的人道關懷。我們必須如連加恩般,藉由行動讓世界感動,讓國際社會對台灣更加尊敬,這才是參與的真正目的。
如果我們只是要求在媒體上有個頭條,秀出我們的代表證、桌牌等等,以顯示我們有尊嚴地參與世界衛生活動,走入國際社會,重返已被隔離38 年的世界衛生舞台,才能符合國人長期的期待。但是在這舞臺上,我們更應該好好做一些令人感動、讓人打從內心尊敬的事,才是舞台上成功的一齣戲。
不能陶醉在過去成就
台灣消失在國際衛生社會這38 年來,我們的國際衛生人才嚴重不足,因為沒有機會可以訓練,視野無法更高更遠,與世界舞台也就愈隔愈遠。如果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我們應把握這個大好機會,打開這扇門,就像取得門票,不論進場當觀眾或當演員。
早年的台灣,有很多令國際刮目相看的成就,例如家庭計畫、婦幼衛生、疾病控制、肝炎防治,甚至在1995 年實施的全民健保。
只是,過去種種輝煌、榮耀,不表示仍可繼續保持,畢竟其他國家也陸續跟上,好比我們陶醉在全民健保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之一,但是國際評比引用的多為2000 至2005 年之間的資料,我們捫心自問,即將邁入2010 年,我們現在是更往前走,還是開始走下坡?
目前健保制度碰到種種限制,使得醫療品質開始受到影響,出現一些停滯不前的徵兆,如果不加以改善,到2015 年,全民健保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也就是說,各種傲視國際的醫療、公共衛生成就都在過去,我們不能一直陶醉在過去,我們要的是現在與未來,需要的是準備好迎向未來,持續締造令國際社會驚歎的傲人成就!
國際衛生應該是下一步可走的路,雖然這不是有利可圖的領域,卻是台灣走向國際、擁抱世界的可能之路。目前我們相關的人力與資源仍很少,但只要有長遠眼光,投入更多資源,應當可以走出我們的特色。前提是,我們必須願意付出、培養人才,國人要有共識,願意投入更多、協助改善世界衛生。
不進步,就等著被超越
我經常被問到,台灣與中國大陸有沒有醫療上的差距,我回答:「當然有。」台灣在1995 年完成全民健保制度,中國大陸正如火如荼推動中,預計2020 年將達成全民醫療保障。中國大陸目前有三種醫療保險:新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健康保險、城鎮勞工醫療保險,加起來覆蓋率已經達九成,也就是全中國有90﹪的人民已經納入保障,不過,離全民健保還有漫漫長路,因為這三種保險對人民的保障很低,且城鄉差距很大。台灣則不論城市或山區離島,每個人享有同樣的保障,健保費很便宜;而中國大陸城鄉差距大,給付有上限,也有下限。就保險給付的內容來說,我們的部分負擔約20﹪,他們甚至高達40-50﹪。
不過,如果從個案來看,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醫療水準,有部分還頗為進步的,某些個案可能會超越台灣。原因是,他們市場很大,可以往專業化醫院規模發展,例如有專門開心臟或骨髓移植的醫院,將全國單一疾病患者集中在某幾個醫院,病患量絕對比台大、榮總、長庚多,量多之後就有助於品質改善和醫學研究。假以時日,難保他們不會迎頭趕上台灣。
整體來說,台灣醫療水準比大陸進步20 年,但是,如果我們持續陶醉在既有的成就,認為大陸不是我們的對手,不努力往前,他們很快就追趕上來,甚至超越我們。
看到別人進步的速度,我們沒有自傲的本錢,應在這個契機點上往前邁進,我認為有幾個方向可努力:
對內,醫療水準整體而言我們還算不錯,不論在公平性、效率都屬一流,但醫療品質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醫療研發與教學水準也應再加強,不能重臨床而偏廢研究發展。對外,我們應該把這些成果讓世界知道,與國際社會分享。過去,我們較少在這方面著力,對於國際衛生的投資與人才培育都偏少,未來應該在這方面多些投入與貢獻,做個負責任的國際社會公民。
早年台灣受惠於先進國家,如今台灣已擁有相當水準的醫藥衛生水準,當然有義務回饋國際社會。一個先進的衛生醫療國家,醫生除了願意投入研究、教學,還應該願意走入國際,例如當個「無疆界組織醫師」為第三世界國家投入更多。醫療衛生人才應該走入國際社會服務,貢獻己力,才是成熟社會的象徵。
總之,台灣若能參與WHA,只是敲門磚,不過算是我們買到的第一張門票而已,重點是買到了門票入場後,未來的夢想是什麼,台灣的醫療衛生應該往那走,為了達到這個夢想,我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下一步可以做什麼,才是關鍵。
我們需要有更多有能力的人願意參與和貢獻,社會也應不吝惜給掌聲和支持,當有一個連加恩,就會出現10 個連加恩,做出更多令人感動的事,才能在台灣各角落發酵,變成一股風氣。
參與WHA,只是跨出的第一步,唯有掌握契機,突顯台灣在國際衛生的角色,做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公民,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