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1年(73屆)/七之七:最佳影片(下)
2007/03/04 03:31:28瀏覽485|回應0|推薦1

如果今年的奧斯卡評審小姐與先生們,裡面有頗多人是熟知影史的話,那麼【神鬼戰士】要拿下最佳影片的勝算,恐怕不見得會像那些事先猜猜看的人們所說的那麼大。為什麼?熟知影史的人沒有辦法不將【神】片與【賓漢】、【萬夫莫敵】拿來較量一下,因為男主角「究竟為何而戰」畢竟主宰這類電影的史詩氣度一大半的江山。比量中,評審們要在最佳影片上把【神】片畫押上去就猶豫多了,在這三部影片中,恰恰是唯獨【神】片裡面完全見不到神的色彩──過去支撐這類影片裡的落難英雄,一路被迫打向京城、另一路賦予整部影片一股恢宏氣勢的宗教不見了。羅素克洛在【神】片中,既缺乏神的神意而理直「氣壯」地反擊,更沒有以身負老王旨意為使命而反撲,他,僅僅只是為妻與子之死的復仇、為自己死裡求生而戰。

更悲慘的是,電影的結局是(落難)英雄與梟雄都死了,而用「共和時代來臨」這類口號式的對白來了結這部影片,觀眾站起來時恐怕會覺得有點「腿軟」:(過去史詩電影中的)神沒有了,人也完蛋了,羅素克洛奇妙的演技所打開來的那片空間,在影片最後反而被一種令人難以言說的虛幻感所充斥!

看【臥虎藏龍】(尤其是熟知武俠片)的觀眾,在片中的兩個點被掐住了脖子:一個是李慕白再度慘死於殺父仇人之毒暗器下,一個是大鬧江湖的美公主(女孫悟空?)最後竟然以跳水之姿躍下武當雲海。──這一切的爭戰究竟「想」告訴觀眾什麼?過去武俠片中由復仇(國仇、家恨)與俠義(打抱不平),所建立起來的武藝與俠義之文武相互激盪空間,在片中最後都被打碎了。

於是,會這麼去「想」的觀眾,就不免要回到片名去回想這部影片。從電影的脈絡來看,李慕白難以完全放下的退出江湖(封掉的劍還要給王爺),要比為父報仇來得更「明顯」;章子怡的奪劍與大鬧江湖,更多的是意氣之爭──前浪是六根未淨,後浪是一點不清。過去武俠片中俠氣不再、恩怨縮小,卻反對照出【臥】片中的「舞氣」更為十足。我們在這裡要指出的,不只是片中的武打,更值得括目相看的是,場景的不斷變換,由地面而城樓、從大漠到江南、出鄉野進京城、上竹林之巔再下水中之底、進山洞攀大高山,武人汲汲於在這一路上不斷前進,大步超越過去武俠片極脆弱的一面:動(moving)與武。

什麼意思?恐怕【臥】片就在這裡最有意思:六根未淨的前輩與只想大鬧一場的後輩,都在一路以武挺進中,失去了過往武俠片中的宗旨,但卻使散播在不斷變換的空間中的空氣,充滿了一股令人坐立難安的「舞氣」──【臥】片最「神鬼」之處就在:竟然是經由古裝片,將現代人那無時無刻的內在焦慮與電影最核心處(動),無時無刻地扣在一起!

這,恐怕正是【天人交戰】為什麼要以三條線,交錯並進的方式來進行電影敘述的動念之一,然而【天】片的結局卻反照出【臥】片中章子怡最後那一躍個中的「電影玄機」,同時也因此見出兩者間下高之別。反毒檢查官麥可道格拉斯在最後,戲/悲劇性地辭官返家與戒毒的女兒為伴;制裁不了大毒梟的幹員最後以非法手段,幹掉大毒梟整個家園;觀眾恐怕在前面三路錯綜反毒下的最後交叉口上,同時在這兩個終點被掐緊了脖子:【天】片的電影感就凍結在電影結束那戲劇化的兩瞬間。但,【臥】片最後章子怡那看似有死無生的一躍,流動的雲霧、飄動的身影、移動的鏡頭,在在暗示一件事,一件關乎電影核心之事:電影即便走到了再絕望的悲劇之巔,仍然得在不可能中創造出新的電影動感!

就電影的核心而言,【臥】片與過去武俠片在一個最東方的地方上斷裂開來:過往的武俠片總在新的動態中,去凝聚某種難以言說的韻味/道;但【臥】片只要氣韻一聚,或人走、或景換、或事變、或武動──以現代人的處境來說,【臥】片真正述說「出來」的(焦點),或正是不斷前進的焦慮。但就李安而言,經由【臥】片,他更了然,道在動中、道就在電影(movie)中──他的溫柔敦厚已經大動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78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