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角七號】:浮士德 × 2滲透台灣
2008/08/22 14:30:42瀏覽2942|回應7|推薦7

在許多人讚嘆「台灣十年來終於產生了第一部商業片!」的聲音中,【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在上周為自己慶生時,許下票房破億的願望。有人偷偷問我:「一億是怎麼算出來的?」

「製片費5000萬× 2。」我毫不遲疑地說。

「怎麼知道可以× 2?」其中一家電影的企劃問。

「魏氏密碼。」我忍住笑。

眼前兩個女人一起搖頭,不遠處一家電影發行公司的女老闆則盯著我看。

從這部電影內部來看:劇情分兩條線進行,一條日據時代、一條現代,兩個都跟愛情有關;日本歌手中介孝一人在片中分飾兩角;影片還安排了兩個關鍵性角色都是郵差,一老一少;壓軸的演唱會由兩個樂團演出,一台一日。

「那從電影外部來看,又是什麼?」不知從哪裡跑出來一個很年輕的小姐問說。電影公司的女老闆走近兩步微笑地掩著嘴,我從沒看過她像現在笑的這麼開心。

大家都知道魏導之前要籌拍一部關於霧社事件的劇情長片【賽德克巴萊】,製片預算是兩億,他先自掏腰包拍了一個五分鐘的預告短片來號召人投資,這個預告片就花了兩百萬。此外,我們都還沒忘記,他還擔任過哥倫比亞投資的台灣電影【雙瞳】的副導演。

「這也叫密碼?這些都是common sense嘛!」一個資深的女記者尖叫起來。

ㄛ,不,這些只是「× 2」密碼的「童年經驗」;「成年的魏氏密碼是,沒拍成的【賽德克巴萊】宣稱要「抗」日,現在拍成的【海角七號】卻成了「亢」日──日本男人的情書貫穿整部片,送這信的年輕郵差莫名其妙地被一個日本女人拉上床,這個日本女人到處串場才有這場壓軸的恆春海灘音樂演唱會。很妙吧?

電影公司女老闆掩著嘴的手早已放下,她的臉色鐵青,放在裙襬旁邊的手微微顫抖著。

發行影片的公司的女主管也走了過來:「你不覺得台灣電影從來沒出現過這麼棒的口調嗎?」我故意停頓了一下,半空中有一雙手好像要掐住我的脖子,另外有一個滿頭紅髮的資深影評人歪著頭看我,「妙哉妙問!如果把這些台語演員的口調拿掉,試問這整部片還剩下什麼?」我往前一步說,那雙原本要掐過來的手突然凍結在更高空。

「連一半都不到。」站在紅髮男影評人身旁的美女冷靜地說。「這麼說,這影片根本也不是什麼文藝愛情喜劇片,而是恐怖片;」我沒說,紅髮魔男繼續說,「假本土之名行『亢』日之實,這是浮士德 × 2滲透台灣。」

我從電影公司女老闆的身旁走過,我一點也看不到她過去風情萬千的臉。我逐漸背離她而遠去,一種鼻涕在手帕中噴出的聲音,隨著我的腳步竟然越來越響。

ps:【海角七號】在全省浩浩蕩蕩排了41個廳,電影拍攝地恆春所在的縣市屏東竟然沒有上映,真奇怪ㄟ!

【海角七號】故事大綱:

60多年前,台灣光復,一名日籍老師隨著日軍撤退,留下心愛的女人在港口遙望,含著淚搜尋著情郎的身影。

60多年後在恆春,日本來的公關友子得要在三天內組成一個超強搖滾樂團,好為日本超級巨星演唱會暖場。經過民代施壓,友子被迫用當地人組成樂團,然而民代找來的組合很兩光,六個團員年紀從1383歲都有,來自各行各業,除了樂團主唱阿嘉有專業經驗之外,其他根本沒上過台。

在此同時,表面兼差送信其實都把信堆在房間的主唱阿嘉,收到了一個來自日本,寫著「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郵包,他好奇打開,裡面全是日文,於是又把它丟回床底下,直到友子發現這個郵包是當年一名日本籍男老師寫給台灣愛人的情書,情牽六十年後終於寄出,於是要阿嘉一定要將這個郵包送到,只是,六十年的時代變遷,海角七號這個地址也早已不存在。

樂團演出的時間漸漸逼近,遲到了六十年的情書主人也不知從何下手找起,而阿嘉與友子之間的情愫漸生,在這關鍵的三天內,這群小人物要如何實現他們的音樂、愛情夢想?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2152576

 回應文章

黃於哲
解構與建構之間
2008/09/03 00:23

其實會誤植先生的姓不在於所謂的怒火攻心與否的問題

很單純的是網路上的誤傳, 沒有看仔細,

會想回應先生的文章全然在於

1. 您的解構,對於海片的解構, 並非全然沒有道理, 但是在台灣我很少看到一件事, 那就是解構之後的建構, 批判是好的, 但批判不能沒有建構, 可能才疏學淺看不出您的建構意函何在

2. 台灣電影存在多年, 終日為藝術所據, 全然忘了看熱鬧的人

市場要大, 要有人支持這個市場, 看熱鬧的人少不了, 全然只是看門道的人

恐怕日薄西山, 不是嗎?

以美國職棒為例, 一場比賽下來真正懂的看比賽的人有多少, 全然是看熱鬧的居多吧

其實先生的批判或多或少有一點被誤解成看不起那些看熱鬧的人吧.

3.先生的批判在於靈魂的與否, 或許一些批判先生文章的人過於矯情或縱火了一些

深刻的看, 怕只是彼此之間都過火了點,

當然先生有先生的自由, 先生文章或然點到了問題, 但或許非先生所想的那樣吧

回應至此, 謝謝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09-03 13:44 回覆:

黃兄賜教

(1) 我沒想解構什麼 只想點出這部影片詭異的(3600度改)「變態」(度)點

(2) 在下認為:我們這二十年來看到的台灣電影絕大部份是「又虛又假的藝術」電影(真藝術會教我們昏昏欲睡嗎?會帶給我們的身心這麼小的衝擊嗎?)

(3) ‘先生的批判在於靈魂的與否’─您說這話教我沉吟好半天 吞吐數百口氣

:當今台灣社會已經很少人看到並重視這東西 然而有多少好萊塢電影

    中的對白中就直指「這關係到我們的靈魂」

而在下為此文確實只關切這一點 但也僅點到為止

黃兄能把它看出來還坦言以說  在此向您致敬

話說回頭  但也由於我的詼諧筆觸 以及所採取論述電影的特殊文體

招來如此多路人怒火衝天、搬出各種與拙文不相干的政治老掉牙論點

說來也很可笑

但 說來更可笑的是 這些人如此漫天撒灰的結果 

也算達到電影行銷「奇」術之一

最後 要再強調一次的是

標題中的「滲透」確實很可怕

果然至今無人論及


黃於哲
唉的回應
2008/09/01 14:11

感謝先生的回應

第一對於誤植先生的姓氏, 本人僅表抱歉, 對不起

第二從沒有人把先生當成敵人, 至少我沒有

先生不必也無需自抬身價,

沒人會因為一部電影去仇日或媚日, 所謂亢日之說太言過其實了

台灣其實就是這點在迷人

它包含了眾多的文化元素在這裡

晚來者其實不必太過於自卑於自己的出身

台灣文化其實沒有忘記這些晚來者的

只是一部全然以台灣人的角度在說述自身的故事

什麼亢日或抗日, 其實, 先生的批判雖從先生的角度或許無誤

但生於斯或長於斯或活於斯, 是否太過自我吹澎呢?

如同先生批判海角七號, 是否拿掉什麼元素就只剩什麼的論述般

其實無需如此, 不是嗎

我相信先生眼界的廣闊, 但請以其寬廣的心去看待這塊土地吧

真的, 只是描述的時空背景與這塊土地的人們有相連的感覺

先生其實不必如此的苛求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09-02 22:26 回覆:

請容在下稱呼您黃兄(別誤會 我沒求和的意思)

感謝您對我的‘眼界廣闊、寬廣的心’的‘相信’

對於您誠意的(因誤植在下之姓而)致歉 我也欣然接受

──但也恕在下直言 為什麼會犯這種錯

其實沒別的 因為怒火攻心 失去了您平日的正常水準

其實所謂把什麼電影元素拿掉的思考方式

正是做市場行銷的人特有(不見得獨有,

美學理論裡就常來這一招)的玩意兒

這跟‘自抬身價’‘自我吹捧’半點沾不上邊

嚴謹說來 倒還跟虛心省思較接近

請容在下說一句非常嚴肅的話

看了這麼多人批評我的說詞

非常令人驚奇不已的是

這些儼然以比我更客觀

竟然沒有一個人稍微去檢討一下此片的缺點、

乃至魏導的電影手法或理念(且讓我們就電影論電影)

好像在這些人筆下魏德聖根本就是個聖人

好笑得很的是

拙文的影響力絕對不及魏導影片千萬分之一

為什麼這些人不好好一一點出此片果真有哪些絕妙到不行之處

否則為什麼對我發那麼大怒火

放那麼多連邏輯都自我矛盾到令我快睡著的「理論」?

舉最近的一例 如黃兄您在此所言

‘什麼亢日或抗日(a), 其實, 先生的批判雖從先生的角度或許無誤(b)

但生於斯或長於斯或活於斯(c), 是否太過自我吹澎(d)?’→

我一點也看不出來這四者間究竟有什麼

現實上的關連與邏輯上的相連

是的 我‘苛求’了什麼──

要台灣電影不要再掉進抗日的迷思?(我沒這麼說)

要台灣電影不再亢日?要你們跟著我反擊亢日?(我都沒這麼說)

要所有看我文章的人不要去看這部電影?(有嗎?)

要大家否定這是一部在說台灣故事的電影?(我的文字影射power有如此強嗎?)

還有 針對引爆大家怒火攻心以致腦袋混亂的「拿掉什麼還剩下什麼」理論

我在文中可曾有 要或希望 大家跟我這麼做或思量嗎?

 

 

小小的一點結論是

看了這麼多人的言說

在這其中暴露更多種種不是的

不是關於我的什麼

而是你們自己

佛經上有句話如是說

你的心究竟在那裡

─不 我一點也不想問你們

倒有一點點想瞧瞧 魏導何時何地方能照見這句話的真


黃於哲
2008/09/01 12:23

回應的好, 連敵人的姓都不知,如何辯其大義呢

莫那魯道反的是侵入他家園的人,

如果侵入他家園的人是國民黨軍

那他反的是國民黨軍

,

歷史被扭曲的部份在於, 莫那魯道剛好在日人侵入家園時反抗

而中國以此作為宣示,

賽德克巴萊不是在講抗日, 他在講的是自由的靈魂

台灣近期歷史有許多元素跟日本離不開關係

因為蔣氏王朝的統治,自然也有許多元素離不開現有的狀況

若以一個本土觀點來論

先生的電影元素恐有限制之疑, 這曰不可, 那道不足

是否要像拍的大家皆看不懂的, 談論過往的光榮(屬誰的)

才是好電影, 然後再譏現代台人之沒水平, 看不懂這一些先生之水平之作

好來塢的電影元素之強在於有容乃大

若一味在於自身歷史情懷而走不出去, 恐難有閉門造車之感

浮士德之意懷不在於自身哲理的展現

電影之所以呈現, 在於引人走入的共鳴

電影無法引先生之共鳴就罷了

所謂之亢日之說卻不必, 不是嗎

說道別人不清, 卻也無端掐入自身的不明

是先生的觀點在於其它之角度不同

不同於他人而已

但評以歷史之主觀, 不必也不可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09-02 17:45 回覆:

談到共鳴

您當然不會知道也想不到的是

當初試片完 我跟邀請我去看片的友人第一個討論的是

這麼有趣的對白 不知(是否)演員參與了多少?

編劇是否受到那些本土演員(多大)的挑戰?

這些對白是否改變了導演對於影片之前的那些構想?

場面調度上 為什麼最後一場演唱會戲 會顯得比較生澀些

(因為少了本土演員的對白)?

至於莫那努道的部份 我會在bbs的地方繼續請先生指教

這則留言先回應到這裡

我還忙著回應您在此另一個留言呢

(您未免寫得多了些  不知這些文字佔掉您最近多少時間與心思呢?

 我有點好奇)


黃於哲
2008/09/01 10:27

一部電影被嚴先生講到如此的不堪, 該說是不堪呢還是不屑呢?

問一個問題, 亢日或抗日的分界在那, 莫那魯道是抗日英雄嗎? 那他過去那些為了捍衞自家莊園而"屠殺"漢人的族人們, 為何被漢人的歷史稱為莽夫強盗, 都是為了捍為家園啊, 歷史的價值在那, 它評鑑的標準又在那

需要用一種無知的評鑑方式如抗日或亢日來作為一部電影的好壞嗎

嚴先生的標準何在, 如果依其文章所述, 怕是台灣不能再提起過去日據時代的好

喔, 對了, 依嚴先生的標準是日據時代沒有好的

那政府軍來台的時候那二二八也是假的喔, 那阿兵哥欺負台人的事實也是無所據囉

那為何現在如此多人與匪通商通郵

過去的蔣氏不是反匪反的很厲害嗎

@#$%**

不要把自己昨是今非的無聊觀點強加於它人身上

是有人污了幾十億,但是至少我們知道誰A的

不像有些人明知道他在A錢卻只能當個會說話的啞吧

唉......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09-01 11:18 回覆:

唉 一個連敵人的姓都搞不清的人

還要跟敵人論辯什麼國家大是民族大義ㄟ


郝廣才
到底蛋頭的是誰
2008/09/01 02:36

顏士凱被批評不是因為他批判電影

而是他的論點本身就有問題

抗日仇日是誰主張要做的事情?是誰希望的事情?

還不就是某些人因為丟了大陸不得已只能"暫時"退居台灣,等待時機"光復大陸"

怒氣一股腦就往日本、中共身上發洩,現在咧???又迫不及待抱中共大腿

是誰沒節操阿?

自以為文化優越的又是哪個族群,把他人當二等國民的又是哪個族群?

通篇要傳達的都是是錯誤偏執的觀念,錯得離譜

假影評之名,行批鬥之實,應該是蔣政權餘毒滲透台灣吧

竟然到現在還抱持著這些想法

幾十年了連一點長進也沒有,

我想你們這些人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麼吧

過去一直懷著希望,很天真的希望

原以為長時間相處可以互相理解的,沒想到抱持像你們這種想法的人還是有

看來永遠沒有改善、和解的機會了,真讓人非常失望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09-01 11:38 回覆:

且看說要抗日的人是誰

『日本人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比森林的樹葉還繁密,可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這還只是賽德克巴萊一書的內容「簡」介而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3164

郝先生連最基本的點都分不清

還要把戰線一廂情願地「長進」到國共中共日本一起共

很難不教人「失望」地想起米田共ㄟ

──奇哉 又有多少台灣人跟你「長時間相處」了

──怪也 身為此片當年輔導金評審的你 

「通篇」也沒「傳達」一分一毫此片有何值得獎勵之處

一味祭出「什麼」「蔣政權餘毒」這等老掉牙的大帽子名詞

「真讓人非常失望」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10-17 00:01 回覆:

郝廣才:短片2000萬 總統府付錢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2008.09.12

 

特偵組追查國務機要費流向,陳水扁供稱92年底曾以國務費支出兩千萬元,委託出版商郝廣才拍攝兩支公益短片;由於當時距離2004年總統大選已近,檢方將追查短片是否與選舉有關,國務費使用是否合法。

 

特偵組昨天約談郝廣才及總統府前秘書長張俊雄、葉菊蘭、前副秘書長馬永成、外交部前部長黃志芳。郝廣才證實,當初的確拍了宣導短片,由總統府撥付兩千萬元。對於影片內容是選舉文宣還是公益及兩千萬元的真實來源,特偵組還要再認定。

 

陳水扁上周接受偵訊,強調國務機要費使用在許多秘密工作,並曾捐贈兩千萬元給文化復興總會拍攝公益用短片,光是這筆捐款就超過前查黑中心起訴認定吳淑珍貪汙的一千四百多萬元國務費。

 

特偵組為查證陳水扁說詞,昨天傳喚相關人士。其中,馬永成步行到特偵組大門,特別對記者強調在SOGO案中,絕對沒向太流董事長李恆隆說過要抽銀根;黃志芳騎單車應訊,一派輕鬆模樣。

 

據了解,總統依慣例會撥部分國務費作為秘書長的特別費,因此檢方訊問張俊雄、葉菊蘭如何使用。馬永成與黃志芳證稱曾幫陳水扁轉交十萬美元給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再轉到國外從事秘密外交;黃志芳還說曾代為匯款,轉交美國的我方友人。

 

被約談的郝廣才,在出版界闖出名號,多次參與綠營選舉文宣,曾被形容是「綠營文宣藏鏡人」。他表示,九十二年十一月間曾拍攝「發現台灣系列」兩支短片,分別是「蕃茄大王篇」、「相信台灣篇」,內容介紹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建築師。據了解,雖然這兩支短片委託拍攝時間和總統大選僅有四個月,但初步看不出內容與選舉有關。【2008/09/12 聯合報】


海角0號
沙蛋
2008/09/01 02:01

看到您

在bbs被那麼多人胡亂罵一通

我也

真的很想學你‘忍住笑’

不過卻是

忍不住

我們同胞

蛋頭之多

還真超乎我想像

難道真的

沒有一個人

看的出來

這是一篇

真實與虛構

合在一起的文章嗎

不過 也因為您把它寫得太過活龍活現

使得它變成有點近乎寓言或預言或童話

以致引爆不少人的怒氣

看來做人做事還是不能太前衛哪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09-01 11:48 回覆:

我也沒有「太前衛」

只是想寫點沒人看得清的很變「態」的一個角落

我也沒說我就看的最清楚

不過 踢館者個個都自認比任何人看的更清楚

這般態度還真叫在下比較難「忍住笑」

當代台灣人的火氣確實很不小

只是很奇怪 一進入電影 就變得

很扭捏

這等奇特現象都不見這些講話很大聲的人

稍稍談吐一兩下

這批火爆浪子們

真的對台灣電影

關心且用力了嗎?


J.F.
拿掉口調還剩什麼?
2008/08/26 14:42

還有什麼?還有導演對這片土地深入而細膩的觀察,一種生活況味。發生在我們週遭而被視為理所當然、長期被忽視的各種事件、特徵,導演將他所觀察到的挖掘出來,重新詮釋,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票房,不是為了媚俗、討好,那是一種很深刻的人文關懷。

當然,對一個完全不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來說,這部電影能得到的共鳴相對較少,更不用說長期將這種文化看成是沒文化素養、不予認同的人,會用怎麼鄙俗的心態來看待這部電影。

蔣式獨裁政權所強調的反滿、反日教育餘毒,到現在還在某些人(或許是過去的特權階級?或是某種家族相承的"遺訓")身上持續發酵,更不用說對台語和鄉土文化的排擠和鄙視。

這種發酵的效應,我在你的這篇文章清楚看到了。 

至於都市文化人式的"吃米不知道米價"的論述,像是電影在 恆春拍,為什麼恆春沒有戲院上映,請先搞清楚電影市場的運作再說。若要說導演有沒有心,可以搜尋資訊,他在恆春播映免費的電影請恆春當地的居民來看。不需要多做宣傳說自己有多偉大多了不起,他已經實際去執行。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8-09-01 11:59 回覆:

J.F的熱情與誠意 我感受得到

不過 真得不必用一些不切拙文的大帽子

加諸在在下身上

最基本的一點是 抗日跟反日大不同

更何況「之前」揚言要抗日的人可不是我

現在說這部影片在「亢」日的人 確實只有我

於是 長期論戰的作業習題又來了:

如果把這部影片的日本元素拿掉

您所謂「導演對這片土地深入而細膩的觀察」

究竟可以「發酵」到幾何?

──沒了頭也掉了一半的尾

這又將成了一部什麼「很深刻的人文關懷」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