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對尼特族的養成教育
2013/05/03 08:11:03瀏覽3775|回應3|推薦17

尼特族來自英文的: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就是指不讀書(不受訓)也不就業的年輕人。會有這種情況成因可能來自很多方面,但我當過國中老師,也當了十多年的大學老師,我認為大學教育在此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很多人如果不讀大學,高中職畢業就直接找工作反而不會變成尼特族的!

一般社會觀感會覺得大學畢業生變成尼特族是因為讀了大學後不願屈就勞力工作,我的看法不同,那不是主要原因。三十年前的大學生確實都不願意去端盤子,但現在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毫不在意到加油站或便利商店出勞力賺錢。讀大學造就尼特族真正的核心原因:第一是生活習慣的大敗壞;第二是課程空洞造成的學用差距。

事實是:中學就常蹺課遲到的學生極少,可能只有一兩趴!但是讀到大學高年級之後習慣蹺課遲到的學生比例卻可以高達三四十趴!我們的大學,尤其是不能堅持點名制度等等生活管理機制的學校,其實是直接教壞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學生!讓他們變成作息無法自律,或者認知上就以為上班也可以「看心情而定」是否蹺班遲到!於是不准遲到的公司就是「缺乏人性」了!這樣當然很難順利就業。

其次,許多大學老師「自顧自」的教學內容與模式,會讓很多看來應該很棒的課程,實質內容卻達不到業界的實際需求。學生即使上完課也沒把握(或者直接就知道)自己沒能力去符合「本身系所專業」的公司上班!最諷刺的例子是我聽到一位甫自某頂尖科大畢業的晚輩轉述說:即使是該校資工系的畢業生都有約三分之一盡量迴避「研發」工程師的工作。換言之,就是應該最會寫程式的資工系(還是技職頂尖名校)的畢業生也不敢應徵需要寫程式的工作。大家就可以想像大學系所名不符實的狀況有多嚴重!

身為一個大學老師,尤其是一個私立大學的老師,我一貫認為我能做的最大功德就是幫助大多數學生順利就業!很多私校老師面對學生能力與學習態度普遍低落時的想法是努力教好少數好學生,幫他們考上研究所,甚至最後當教授!就像偏鄉老師教出建中或台大生一樣的驕傲,也習慣將這些少數特例視為當老師的終身成就。我不這樣想,我也希望媒體不要一昧報導這些特例,間接誤導學校與老師們應該努力求得教育效能最佳化的方向。

所以啦!我一向堅持要嚴格點名,課程內容也一定是實用與就業導向,老師必須努力學新的東西,尤其是業界需要的東西,還要立即轉化為教材。上課不能無聊,也必須保證有用!老實說,多數時候大學長官們並不這麼想,追求看得到的評鑑績效、招生人數與獎補助款等等「大事」,一定都比督導這些學校日常的「瑣事」來得重要!所以我之前一直不太願意擔任行政職務,只願意謹守一個老師的崗位,在自己的課程中堅持上述理念。因為沒有上級支持,我管不了甚麼老師的,學生還勉強可以。

直到近兩年學校自校長副校長開始,都認同且認真執行上述理念,嚴格點名且嚴謹查核老師的授課專長與內容,維護教學活動品質成為學校最重視的工作!所以當校長徵召我當設計學院院長時,我非常高興!主要不是因為升官,而是我真的可以在此職位上依舊盡情的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7572587

 回應文章

_Yen_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認同
2013/06/05 17:08

台灣的教育制度從小到大只重視所謂的「菁英」,總是希望「菁英來帶領我們」,殊不知,一個國家大多數國民的素質,才是決定一個國家社會是否能持續發展、進步的關鍵,很高興還有像您這樣的老師,也很慶幸貴校能認同您的概念。

也在台南這邊的大學任教,對於您提到「大學長官們並不這麼想,追求看得到的評鑑績效、招生人數與獎補助款等等「大事」,一定都比督導這些學校日常的「瑣事」來得重要」感同身受,進學術界三年多以來,一直覺得學校大部分都在做很「虛」、很表面的事。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13-06-07 07:20 回覆:

務實做事的人是在爭千秋,追求表面績效與名利的人是在爭一時,我只是很遺憾最高學歷的教授們依然多數無法為千秋多盡心力,所謂獨立思考與堅持理念的力道太小!

以另一個角度思考,我就是台灣制度下培育的標準「菁英」!讀過建中台大,一路都是成績很好的學生。如果連我都不能有些作為,超越培育我的制度體系缺憾,那麼台灣連「培育精英帶領我們」這一點都徹底失敗了!所以我不會怨嘆年逾五十還未能如一堆老同學一樣,在國立大學羽扇綸巾地當甚麼特聘講座教授,他們很多日常生活中都已經不談學術,而是健康養生了!我則必須與一堆不懂事的孩子們繼續奮戰,我覺得自己才真的在台灣最缺乏教育正義與合理性的艱困環境下工作。我可以改變台灣前途的努力比台大教授可能還更多!讓我們共勉之!您也在附近任教,希望有機會多認識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