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聽當門檻,很好啊!
2010/07/17 08:25:54瀏覽736|回應0|推薦14

有關將英聽加入大學入學機制的議題近日逐漸發燒,正面的考量是目前大學生的英文程度實在太差了,考試分數又只計總分,無法嚴格把關基本上讀大學該有的英文程度。反面的意見則是會擴大城鄉差距,讓鄉下弱勢學生競爭更加不利。以我目前看到的教育部構想,基本上考英聽是要作為入學門檻,並非加上一個科目計入總分,這樣的機制我是絕對贊成的!只要門檻不要太高就好了。

我服務於私立大學,加了任何的入學門檻都可能讓我們的招生增加困難,但是如果大學教學要玩真的,學生真的必須在中學學會一些『簡單』的英文,這確實是不能規避的議題。譬如我教的主科是電腦程式語言,一開始我根本不覺得這與英文程度會掛鉤,因為我們用到的英文只會是國中一二年級程度,如IfThen…之類的語法,直到我發現很多學生連Left, Right都拼不出來,Height, Width都不認識!才知道『基本』的英文程度連我的課程也躲不掉!

我認為日前論壇文章:要英文溜 先學語再學文的說法是正確的!『語』其實是較為簡單與直接的。強調聽與說,可以更快的進入英文的領域,其實也不必太用功,我讀高中的女兒目前基本課程中就有英文聽力的課程,是用學校的手提音響播音讓學生聽,甚至還辦些小活動編演英文短劇來玩,她讀的學校不是都會區的明星學校,正是教育部長吳清基讀過的台南縣佳里鎮北門高中,離明星學校還有一段距離,真的只是『普通』高中而已。

即使是更鄉下的學校,一部電腦加上兩百元的喇叭總是有的,你能想像在台灣20多歲的年輕老師到偏鄉當中學老師,自己日常生活中卻沒有電腦或不能上網嗎?『偏鄉』的概念在台灣確實應該修正一下了!簡單說,學生與老師們只要有心,練習基本的英聽在台灣各個偏僻角落應該都不是問題,或許在非洲或中國內陸才應該擔心吧?所謂都會區與外國人接觸較多則是想太多了!台北市的學生在路上與老外說英語的機會應該也是很少的,應該在5%以下。

我想英聽絕對不是在教難的東西,我們使用中文也不會在日常對話中說很複雜的造句,所以推動英聽應該不是擴大城鄉差距,而是讓弱勢生也能體驗到基本的『語』的感覺,讓他們知道英文也不過如台、客、國語一樣,只是另一種可以輕鬆學習的語言,還可以建立自信才對!

對於如我這般的大學老師來說,我認為最大的助益是:如果英聽是門檻,他們應該基本上會知道一些簡單的英文單字,即使不知道也不會害怕!我發現很多學生對英文單字的排斥與懼怕超乎常理,因為他們連唸都唸不出來!如果英聽是一個基本課程,他們會知道英文與日常接觸到的國台語生字一樣,不過是一個聲音加上語意而已。

簡單說,我認為英聽不是額外的負擔,只是強調已有課程中某一部份的重要性,可以具體化學習英文的近程目標,讓學生達到不必懼怕英文的具體成效。如果只是設為入大學門檻,而且門檻夠低,我絕對贊成!城鄉差距的疑慮我認為是李家同先生不太了解現實狀況,台灣的偏鄉老師一樣可以使用電腦網路教學的,如果他們都沒有Facebook帳號時我們再開始擔心吧!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423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