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的地位是來自水面?還是真的成就?
2023/12/25 04:14:29瀏覽390|回應0|推薦3

遭半數否決!

曾批林智堅案是醜聞 蘇宏達連任失利創台大社科院首例

這個新聞會引起我注意的重點,不是蘇院長支持或否定哪個政治陣營的人或事件?照這個新聞暗示的邏輯,他好像是因為太過明顯的政治立場而受到自身名位的損失!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案例了!我想討論與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讓這位院長的名位浮沉的「水」是甚麼?我的年紀都比蘇院長大了,我必須努力比他聰明一點的。

學術界是甚麼?多數人都不太清楚,那裏有自己運作的規則與文化,有少數人是掌握權勢地位的校長或院長,也有更多人只是居於底層卑微過日子的教授研究員。如這位台大社科院院長,當他貴為院長時,可以高調評論影響社會觀感甚至法律判決的走向,底層的小教授與研究員當然不行!

我希望大家注意的焦點是:為什麼這些人會獲得這種相對較高的權勢地位?表面上好像這個體系有學術上的成就認證?但是在此制度運作之下,最終會「贏」的人其實都不是真正大家以為的好教授或學術大師!其實就跟一般學校裡的考試成績一樣,考第一名的人除了實力之外還必須有很多心機操作,要取得學術界的地位,心機操作的比重更是遠遠超過實務研究與教學的成果

前幾天我跟太太聊天時,就談到:一個真正專注於學術研究或教學工作的教授,根本不可能有落落長的學術活動經歷!如果總是想配合計畫或競賽爭取績效的教授,當然不可能真的認真花時間把基礎教學做好!教好最多的學生是看不到績效的,教好某個特殊學生奪到特定獎項才有!所以我當教授時始終無法獲得任何「好教授」的績效認證!直到一位白目的校長完全不理那些績效,認同我普渡眾生的教學方式,直接提拔我當設計學院的院長!所以我得到學術生涯最高職位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不合理」的例外!

同樣的!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研究,當然都必須花費很多年的深入研究,哪有可能每年都提出很多論文呢?一年寫超過一篇SCI的人其實都是很可疑的!但是這些我們可以看到的,檯面上的學術界權勢人物都是一年寫五六七八篇的!不然就不可能取得這些崇高「學術地位」的!我對他們基本上就是不信任的!禮多必詐嘛!

會跟太太聊這個,是因為我收到一份大學(師大物理系)的系友通訊,內容當然是各級優秀系友的介紹與自述經歷的文章,所謂「優秀」系友的標準當然就是落落長的學經歷與得獎紀錄等等!算是酸葡萄吧?按照那些標準我真的不夠優秀!只當過已經退場倒閉的私校教授?好難看啊!我即使主動去投稿他們都不會登的!至於我在影像辨識方面做得好不好?沒績效沒意義的!

或許50年或百年之後,科技史終就會給予這些人一個正確的評價,那個時候當然不會再以這些短暫的論文或計畫或競賽績效來看一個人的存在價值,而是真的看這些人在科技史上留下的功效價值!我們一定會發現,很多曾經紅極一時權勢薰天的「科學家」其實根本無足輕重!但是他們確確實實掌控了那個時代!

所以我個人已經根本不想在這個科技學術界求取任何名位了!認真做好科學與歷史上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或貢獻,才是不必天天擔心潮起潮落,被環境操弄自己價值地位的可憐人了!我不是不贊成蘇教授的論點,只是感慨他的客觀地位權勢的起伏!是院長與不是院長?他的影響力當然就大不同了!但他還是同一個人,專家學者的價值難道只看他的地位嗎?那是最不可靠的參考標準!我知道的。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8019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