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警察要的東西很清楚,別再閃了!
2018/03/31 04:15:26瀏覽1320|回應0|推薦5

週四參觀2018智慧城市展,我是作車牌辨識的,當然會特別關注這個議題。智慧「城市」嘛!包括我在內,我發現車牌辨識廠商也都很關注於道路情境的車牌辨識市場。目前一般民眾對於車牌辨識的直接感受局限於停車場的應用,事實上我去年的銷售實績也以這種應用為主,也賺到了讓我不致虧損的額度。

但是我一開始就不覺得可以依賴停車場這個市場繼續生存,雖然我的產品確實在這個領域口碑不錯,多次客戶同時試用幾個廠牌的系統PK辨識率,我都是贏家!但是我知道這個使用情境是簡單的!有意競逐這個市場的廠商都可以很快達到高辨識率。事實也證明如此,今年我的這種產品銷量就趨緩了!我也聽很多人說:停車場的車牌辨識普遍變準了

當有人看到我的停車場軟體賣得不錯,恭賀我時,我就曾說:你們覺得這個市場大嗎?我覺得很小!真正大的市場是路口監視器!停車場到處都有,但是普及率會比路口監視器多嗎?公家與私人的監視器幾乎每個路口,甚至「巷口」都有!如果有種軟體一掛上就讓這些監視器直接升級為車牌辨識系統,你看這是甚麼規模的商機?

重點是:停車場與路口監視器的車牌辨識使用情境在技術面有何差異?尤其是路口監視的最大客戶,管理公用路口監視器的警方,他們要的是怎麼樣的車牌辨識系統呢?近幾個月我與多個警局相關單位接觸討論之後,我知道了!我相信所有有意競逐這個市場的廠商也都知道了!簡單歸納幾個需求要項是:

1.      一定要辨識「後車牌」!因為台灣機車多,機車只有後車牌,這是台灣特色。

2.      一定要路邊「側向」辨識!因為傳統的建置高架從高處正面辨識成本太高。

3.      一定要全景多車辨識!因為每一車道一台攝影機,一個辨識模組成本太高!

4.      最好是台灣本土自有技術!不然以後系統上線時,出了狀況要維護很難!

我自己這兩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其實就是針對這幾個要項,所以我也會關注其他廠商這些方面是不是也作到了?我看到的是:全景多車與辨識速率上確實各廠牌都有提升!但是根本沒看到任何一家廠商的展示影片有顯示他們的第一與二項準備好了!第一項的罩門是機車車牌轉彎時車牌會傾斜,超過15度市面上的車牌辨識系統就全倒了!第二項更嚴重,多數系統根本跨不過40度的門檻!至於第四項當然就不必說了,沒有十年功就很難有自有技術。

所以我這人有點討厭的,逐一詢問各展示廠商相關的問題:為何不辨識後車牌?為何你們展示的都是正面辨識?如果是側向,譬如45度時,你們的系統表現如何?等等。甚至更敏感的!我會問:這些都是你們公司自行研發的技術嗎?不好意思,我的技術水準是水平傾斜25度,側向52度內以內一定OK!技術完全自主當然不在話下!每一行程式都是我自己寫的!

其實展場上負責介紹的都是業務嘛!多半不是真正作研發的工程師,所以多數只能含糊其詞,甚至當面撒謊!譬如有一家新創公司居然敢說他們就是瞄準警方的需求,還已經獲得警方肯定云云!剛好我與幾位夥伴公司都很熟悉警方車牌辨識系統的使用現狀,目前台北市警方正公開積極尋求這類解決方案,希望各公司都拿著產品來現場測試,但是這些公司都沒出現啊?而且警方哪有說過哪家系統「好」?都是覺得不夠好,甚至是太差!

我其實不太懂他們為何要花很多錢作這些事情?他們的利基與目標在哪裡?參加這種展覽,我評估過!租個小攤位,然後準備所有展示內容與人員,幾天下來至少是幾十萬的投資!如果真的可以吸引到某縣市的警察局,或準備競標這些大工程的廠商青睞,真的使用他們的車牌辨識系統,是可以賺回幾百萬!

但其實警政單位已經不是以往的官僚系統,他們要甚麼東西?其實都公開對廠商們說得很清楚!所有想得到警方標案的廠商都知道,這些車牌辨識供應商也應該知道的!也就是題庫已經是公開資訊,如果你要競爭,不是應該展示「你作得到!」嗎?如果做不到?是不是就乾脆繼續研發,別浪費錢參展了!我知道真正有競爭力的廠商,都傾向根本不參展!直接爭取警方認同取得標案就好!目前的實況是根本還沒有一家「路口監視器」車牌辨識系統是警方滿意而且「已經採用」的!所以千萬不要相信任何這種廣告詞。

那為何廠商還是硬著頭皮參展甚至說謊呢?合理的推論就有點難看了!他們希望製造虛假的形象,讓「非」警方的客戶以為他們「是」警方信任使用的廠牌,然後讓這些客戶掏錢買他們的東西?就好像根本沒去參加聯考,卻對外誇耀說自己是建中台大的畢業生?這樣不好吧?時代不同了,其實任何買家的資訊都是很暢通的!做事還是實在一點比較好,所以我自己不會參展,但是真實的面對客戶時我絕不閃躲!作不到的事情就別說也別作,回家繼續研發吧!

PS.當然我自己都已經做到這些要求,也正在接受警方的評估檢視啦!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113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