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要「教得好」不難,但是要當「好老師」則是另一件事
2017/08/27 04:44:15瀏覽1488|回應0|推薦9

鄉下老師不是白叫的,我18歲開始當家教,23歲當國中老師,28歲在北一女中短暫代過課,在兩所師院當過助教,教過師資班,40歲之後更當了十二年半的大學老師,即使到業界發展,因為做的是研發型工作,上班時指導員工也很像在大學指導研究生做研究。

內人也在台北金甌女中教過國文,還通過訓練取得證照當過長頸鹿美語補習班的老師!我們至今都還常常會談教書的經驗與策略。我們的共識歸納起來要「將學生教好」只有兩個關鍵:一是掌握學生的程度,學生會到哪裡?就從那個地方教起!一是教的過程方法要人性化,如果你自己還不會,剛開始學那件事時都無法接受的教學方式,當然不能用

但是我們也都有類似的遺憾經驗,我們永遠無法同時讓學生、自己與學校,乃至家長同時叫好!因為我們的教育制度不管怎麼變革,至今都還無法擺脫糾纏我們上千年的科舉考試升學主義。教育的主要目標依舊是「分出人的高下」,既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但是現在每一個人都能上學了,那麼誰「比較」會讀書?誰「比較高」?當然就比每個人實際獲得的學習成效更重要了!

我和內人都是心思單純天真的人,當面看到學生時,就只會注意到他()是一個真人!我們只想盡量幫忙他(),很自然地就會選擇(也堅持)教他們聽得懂的東西。估計他們聽不懂的材料就教慢一點,或補充一下之前缺的東西,如果發現學生學得吃力就會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讓他們聽懂?譬如太太愛畫圖就來個圖文並茂,我不會畫就多舉例多比手畫腳,學生程式聽不懂就盡量舉實例等等。

其實在「教會學生」這件事上面我們都沒有困難,也相信這不是特異功能,大多數有心認真教書的老師都一定可以做到!學生們,尤其是原本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都愛死我們了!但其他「大人」就未必了,帳面上我們都不是「好老師」

譬如我第一年教國三後段班的物理,物理課國二就開始了,但是顯然他們學得不好,所以才會分到後段班嘛!我了解狀況之後覺得這些人不是白痴,絕對可以跟前段班一樣學會一樣的物理課,只是基礎不好必須教慢一點才能真的聽懂。但是課程時數與進度表是所有班級都一樣的!於是我決定只教2/3的進度內容,學生們的物理全班平均成績因此從國二的25分進步到58分!但是我自己的實習成績差點被教務主任當掉!因為我是個「只作2/3工作」超級「不負責任」的老師!

內人教美語補習班時不贊成每個學生都去考檢定或比賽,但是家長們希望看到「成績」,於是補習班與多數老師都扭曲了教學方式與內容配合檢定或競賽,她建議部分學生不去參賽就變成「壞老師」了!我也有類似的經驗,曾經在大學教的一門課想配合ASP.NET檢定考試,但題庫其實都老舊過時,考試方式也不合理,最終只有我和一位同學通過檢定。

我心痛的不是及格率低,而是那樣考試不代表通過的人比較能實作,只是願意背題庫自虐而已,業界老闆如果相信那種證照去徵人,最終也會覺得受騙。我很心痛浪費了大家一學期可以學真正有用技術的時間。後來有幾位根本沒上這門課的學生,只是課餘來找我學習,不到畢業就能用ASP.NET幫我做產學計畫了!他們當然都沒有相關證照。為了要讓外行人「看學習成效」,真的禍害很大!

看懂了嗎?就因為外行人只想看成績,看「誰高誰低?」頻頻亂掀鍋蓋,還強加不合理的進度與指標(證照),讓我們原本可以單純高效率的教育工作變得複雜失序,正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如果我們大家可以比較相信人其實根本沒差多少?台大與台首大的學生真的差沒多少,也「不必」差很多!不論師生,大家只是專心教與學,能學多少算多少?會用到甚麼就努力教與學會它,我們大家的日子都會變得好過。

也只有這樣台灣才真的能教出一批能創造出矽谷的新世代!成績與學校真的不代表甚麼?如果大家都不重視實質的能力與成就,只看考試分數與分發的學校,台灣鐵定只會繼續沉淪!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0844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