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人與海的啟示:不做怎麼會知道?
2017/08/19 03:54:05瀏覽1579|回應0|推薦14

前幾天看到天才兒童江璟亮的訪談節目,他說看最多次的書是「老人與海」,感觸很深!這本書我也是在高中聯考壓力極大時第一次看到的,每當讀書辛苦考試成績不好心情低落時再看一次都能讓我心情平靜下來,可以冷靜堅定地繼續面對生活。

璟亮是一位大家公認極度聰明的人,但是他也一再表示他認為自己只是很努力的人,可見天才不是在天上飛的,每一種能力與成就都還是必須腳踏實地的走過去,才可能達到。在努力的過程中,天才也只是凡人,壓力挫折的情緒一樣會有的!一般人的挫折或許是成績表現不如人,天才們要「贏過別人」不是問題,但是他們著急挫折的是想完成自己的目標,總是會碰到卡關的時候嘛!

此時看一些道德勸說「講道理」的書其實幫助不大,看一些具體在努力完成一些事情的過程,甚至細節的書,幫助就很大了!重點不是有志竟成的完美大結局,而是在作者分享如何面對艱難的事情時,堅持繼續前進的心路歷程中獲得支持與鼓勵!老人與海就是一本這樣的書。

一位一輩子都在捕魚的老漁夫,你想他會有甚麼事業上的夢想?當然就是有機會捕到一條傳說中的超級大魚啦!他已經學會所有捕魚的技巧,但是年事已高,此時機會來了,他就跟那條大魚拚了!過程中其實他根本沒把握一定能成,甚至比較相信最終失敗的機會較大,但是他只是想著盡力試試看,如果我拿出全部的知識技術與力量,會不會贏呢?繩子都將皮磨破了,如果我堅持不放手,會有多痛呢?試試看吧?

最後他真的獨力用最簡陋的工具與環境征服了那條大魚!但是回程中他辛苦得來的魚肉卻被鯊魚吃光了!他只帶了一付超大的魚骨回到岸上。但是我想他已經很滿足了!重點不是賣魚能賺到的錢,而是他證明了自己是一位沒有白活的好漁夫,技巧很棒!而且也有幸在有生之年挑戰一次這種不可能的任務!

沒有圓滿大結局,甚至結局很「悽慘」,過程又很單調,只是描述一個人如何捕到一條魚的書,怎麼會是經典名著?怎麼會是天才兒童和我都愛不釋手,一看再看的書呢?我們愛的是哪一部份?其實就是堅持做好一件事時的真實心境。我們的世界中不乏庸庸碌碌凡事避重就輕的凡人,也不乏大言夸夸只批評別人愛講道理的名嘴大師,但這些菁英人士從來不愛談也不屑於實作一些具體的事情。

如果你就是發自內心很想完成一件難事,一般人多半會潑你冷水,笑你是愚公移山之類的;大師們會道德上鼓勵你,但實際上因為他們自己也沒做過甚麼實事,根本不能體會你的心情,你不會從他們的言論得到支持甚至啟發。反而是老人與海,或天地一沙鷗這種只是簡單描述一個人(一隻鳥)努力於一件事的過程經歷的小書,能讓務實追求理想的人非常感動!

老人與海中漁夫一開始遇到大魚的情況心境,和我開始做車牌辨識這件事也很相似的!我正在當著安逸的副教授兼設計學院院長,不是頂大教授但也過得不錯,但是有人來找我做車牌辨識系統,當然他們只是保守的試探,問我:「會不會做?」我教程式設計十幾年,博士論文就開始做地形辨識,我就是學術界裡好像甚麼(程式)都會的老漁夫,但是其實沒有挑戰過這麼實際也困難的大問題!

我當時就是「黔驢」,「看起來很厲害」(形之龐也類有德)的教授院長,還出過很多書咧!不要去做(車牌辨識)是比較簡單合理的選擇,正如漁夫不必去挑戰比他的船還要大隻的魚!沒人會批評他懦弱的,我婉拒做車牌辨識以免自曝其短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頂大教授這麼多,也沒人做出來拿去賣過,鄉下老師說不會做真的不丟臉的!

但是我的心情卻很像即將退休的老漁夫,我很想拚拚看,也真的盡一切力量去做了!半年後發現這條路真的有機會,就下定決心辭職創業,變成現在的樣子,我的車牌辨識軟體在國內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好商品了!但是一切都始於一個成功機會其實很小的愚蠢決定,只是不去做你怎麼知道會怎麼樣呢

我聽過太多人不知道是吹噓?還是遺憾?錯過了一些成大事賺大錢的機會,譬如某某人其實本事比我差多了,但是當時他去做了某事,而我沒去,現在他就發達了之類的!我應該就是那個本事較差但是願意嘗試冒險的人,頂大教授們都推辭不做的困難工作,學經歷明顯較差的鄉下老師卻忍不住想試試看?

我教了十多年的程式設計,還以地形辨識論文拿到博士學位,這些「是不是真的有用?」我是不是一輩子都在「說謊」?教學生說這些東西學了就會很有用,但是其實我自己都沒做出過甚麼有用的東西?很高興我現在真的能做出一些有用能賣的東西,某些方面我的人生比只是當教授更圓滿了!

看出來了嗎?我喜歡寫東西,但是總會加入「真實事件」這個元素,讓讀者們感受到正在作務實研發或實際教學者的心境轉折,我希望更多人願意真的「作實事」!正在做得很辛苦的人,也可以在此得到分享與支持,德不孤,必有鄰嘛!網路世界本身是虛擬的,但是能將自己的真實人生經驗帶進來,就很真實了!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0839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