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同伯的比較利益法則
2010/12/02 14:48:38瀏覽784|回應0|推薦2

    為了效法人稱「阿同伯」(註)學理工出身的氣勢,講到李嘉圖之前,我們也來談一段曾經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永動機」傳奇:

註: 「阿同伯」的氣勢

http://spinalcord.pixnet.net/blog/post/25459529

http://zh.uncyclopedia.info/wiki/%E6%9D%8E%E5%AE%B6%E5%90%8C

     什麼是永動機呢?原來,它代表一個「不需要輸入任何外界能源、就能永遠運作的機器」聽起來很神奇是嗎? 不過別誤會,今天我們沒要談ECFA!  請稍安勿躁。

http://dreamyeh.pixnet.net/blog/post/25109032

http://dreamyeh.pixnet.net/blog/post/25109358

    在我小時候,沒學過熱力學跟質能守恆定理之前,確實也跟鬼才李奧納多·達文西一樣,對於這種「魔輪」跟「煉金術」產生興趣,儘管後來詹姆斯·焦耳跟愛因斯坦透過惱人的數學告訴大家: 有得必有失,理想世界並不存在。我們才知道學理工出身的人,其實也不是那麼了不起嘛!

    所以回到李家同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被奉為自由貿易的圭臬,難道大師說錯了嗎? 怎麼讓我們台灣出身的經濟學者林桑,被指控掏空中國經濟多年? 台灣的馬扁政府美好的數字,變成無力的感受? http://blog.udn.com/ybtai/4634677

    或許我們的經濟學者,都不是理工出身的吧? 沒有經過永動機的心路歷程,所以停留在建構「魔輪」的理想世界,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告訴我們:

    假設牛頓跟楊秋興,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種蘋果跟芭樂,基於機會成本,我們就不管楊秋興是不是比較喜歡種芭樂,而是看誰比較會種來分工。最後可能是牛頓種芭樂比較厲害,所以楊秋興要去種蘋果。然後透過「貿易」作交換分工。

     理論聽起來很不錯,事實上也有很多例子可以佐證,例如中國人擅長出產china,英國人擅長種鴉片,透過國際貿易,也可以達成比較利益。亞洲人擅長生產貨品,美國人擅長印鈔票,透過國際貿易,也可以達成比較利益...

    

    所以李嘉圖跟達文西的藍圖也沒錯,魔輪卡在哪裡? 理想的公式是交換沒錯,問題出在貨品不是嗎? 人家明明說過楊秋興愛種芭樂,難道因為牛頓比較會種,楊秋興就不能種? 所以「理想分工」不會達成,美國人欠債頂多是印給你爛掉,英國人就賣你鴉片,以求得平衡公式,這種事可是李嘉圖沒法管的。

   所以第一個問題出在貿易逆差的平衡,這大家還容易理解(亞洲人比較不清楚)。再來還有什麼問題?

    現在換成楊秋興很會種芭樂跟蘋果,結果牛頓會造太空梭,那這時候怎麼貿易交換? 好吧! 楊秋興種芭樂是樂趣,我們不要剝奪他的選擇,所以我們實行保護政策,不開放芭樂進口,這樣就夠了吧?

    好! 我們換成台南阿財賣鳳梨,這樣總行了吧? 拿去跟牛頓換太空梭,就先不管我們要太空梭的理由,是要從台北起飛或幹嘛? 牛頓換到等值的鳳梨可能每天吃到撐死都還吃不完怎麼辦? 這下子第二個問題就出現了: 需求面的同質性,這又是一個理想貿易魔輪的障礙,所以貿易會發生在技術差異相近的層次。

  這時候問題來了,就好像物以類聚一樣,當貿易在高技術層級的國家交流,無形中就提升了國家產品的競爭力,反之亦然。所以韓國的三星LG,硬著頭皮就去跟日本Sony對幹;台灣則反向往中國降低勞動力成本,從沿海要遷到內陸,下次再流浪去非洲。這是不是個隱憂? 這就是第三個問題所在: 所得重分配的差異化

    更簡單來講,因為迷信自由貿易的分工理論,略了經營體系的本質,長期就把自己的發展能力給弱化了,這個並不是李嘉圖要告訴我們的比較利益。是半調子的經濟專家跟政客的短視近利,變成以「拚經濟為名的拜物教」,忽略了國民經濟的主體性,也難怪越拚越無力。

     看在耶穌的面子上,阿同伯的自我感覺良好,大家可能就不計較。政府呢?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btai&aid=465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