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蠢蛋進步黨
2011/10/04 20:23:01瀏覽389|回應0|推薦1

    每到選前,睿智的走一半就會出來開個民調節目串串場。不過今年真特別,怎麼不提「+15%」公式,還裝模作樣的當作沒事人,這廂黃創夏就提醒了大家:

沒有宋楚瑜,馬英九也會輸

    泛藍還一直以為是「宋楚瑜因素」在作祟。請詳看諸家民調,馬英九的支持度領先蔡英文都不超過十%,泛綠投票強度一向遠高於泛藍,過去的經驗值,如果一對一競選,泛藍的領先不超過十%,開票那一夜,九成以上是輸家。 
    是不是這樣呢? 容我們先賣個關子,只能說馬毛出在馬身上,今天要來分享一個觀念,叫做「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又被稱為「跟尾狗效應」,也就是跟住別人身後的狗,自己不會作出決定。[1]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台樂隊花車,就能夠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片語「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樂隊花車)就代表了「進入主流」。
    台語叫做「紅目有仔湊熱鬧」,這在人類行為學上,是很普遍的現象,當人不願離群索居,產生了社群,尤其是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從眾行為更容易互相渲染,所以當這個有趣的「633」口號喊出,問題不在於何時能夠實現,在於根本是一個錯誤的命題之時:
 
   四年前提出,大家信以為真;四年後說還得四年,大家儘管不信,理由不是發現這當中的矛盾,反倒是因為「大家不相信這個人說的話」,而不是這話根本有誤的問題。
   
   當年馬小九一定沒看過多啦A夢的三項功能板,或是玩過三國志裡的能力調整值,就是說給你一定的Quota,可以調整外表、體力跟智力三項,當中顧此就失彼,加這就減那,所以要看場合控制...
    2008肯定是把外表調到最大值,體能跟智力等於零也無所謂吧? 不然大家複習一下,633是什麼東東?
  
  經濟成長率6%以上、失業率3%以下、國民所得3萬美金以上
   這有甚麼問題嗎? 高速成長,充分就業就跟韓國里民伯一樣,開著「747」就可以飛上天囉! 我的天丫! 這「633」也是山寨版的「747」!
  
   可恨膏粱子弟多怯懦,平平要吹牛,怎麼可以吹輸我們死對頭高麗棒子? 氣勢上就輸人家一截,太沒志氣了!
  
 笨蛋,問題不在GDP! 過去十幾年,我們一直拿四千美金以下的中國來折磨自己,如果猩猩國家是個進化過程,現代人要去跟北京人比腕力嗎?
   好笑的是過了幾年,才抱怨說全世界的經濟成長率不高,歐美日先進國家也很低所致,非我們所不能也...
  就好比說班上有個每次都考六七十分的同學,常常羨慕那個考五分十分的,倍數的進步;卻瞧不起那個每次都考九十分,沒啥進展的人。
 
   GDP的成長本身就是個迷思,一開始搞不懂,卻在2008的大退步後,急把來年的反彈作為大躍進,更顯得有點賴皮,不知羞耶! 
 
  失業率是大家不願意見到的問題,所以能夠達到充分就業,當然是很好的事! 但如果是以非典型就業濫竽充數,反倒是影響長期就業市場的穩定。
    經濟理論當中,失業率的增加,往往是伴隨生產力的提升,好比說「巧克力冒險工廠」裡,小男孩的爸爸本來在牙膏工廠當裝蓋子的員工,後來工廠改用機器自動化,這人就失業了...
   
   GDP上升,失業率也跟著上升,很多時間點是如此,這是633的第一個衝突點,你馬把智力調高一點,別光以外表取勝。
  
  3萬美金,在金融海嘯後,美國QE印鈔票救市的狀況下,美元貶值帶動非美貨幣升值,我們突然增加了國民所得(美元計價)。唉! 好吧! 僥倖一下給你2萬吹噓一下,說好的3萬呢?
   
    很抱歉! 這下美元指數隨著金融不確定性而升高,台幣貶值,這不是離3萬更加遙遙無期了嗎?
   
還記得上面說的九十分的同學嗎? 國民所得無法高價值,當然是因為我們老是跟三十分進步中的同學混一起,兩邊答案抄來抄去,說甚麼ㄟ擱發的? 當然水平趨於一致囉!
  
     而且,當三角貿易越發達,產業空洞化越明顯,留在國內的都變成打零工,失業率看似Hold住,但品質下降卻是致命傷,這是633的第二個衝突點。都說你馬把智力調高一點好嗎? 別把大家玩爛了丫!
 
   
   所以追求進步的「633」,壓根兒不是時間不夠的問題,是根本就是種自殺式的發展策略,連共產黨都發現拚命做業績的結果,就是「產能過剩」,耗盡後代資源,而想要「調結構」的今日。
  
  
 你還跟我們說「只是時間不夠」,要不要回去把你的智商調整一下啊? 這次可不是跳上樂隊花車,大家看你露大腿就覺得好玩的丫!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吃得飽才想養寵物。不要怪大家冷感吧! 因為天氣是變冷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btai&aid=57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