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帝內經/難經: 五行相生/五行相剋(相乘)/五行相侮(相刑)
2009/06/20 08:42:40瀏覽11335|回應0|推薦59
-五行相生-

難經云:
間臟者 傳其子也
心病傳脾 脾傳肺 肺傳腎 腎傳肝 肝傳心
是母子相傳 競而復始 如環無端 故言生也

難經云:
臟病難治 腑病易治 何謂也
臟病所以難治者 傳其所勝也
腑病易治者 傳其子也

五行生剋(制化)關係: 生中有制 制中有生 相互生化 相互制約

五臟的五行屬性: 心屬火 脾屬土 肺屬金 腎屬水 肝屬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母生子)
五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心生脾 脾生肺 肺生腎 腎生肝 肝生心(母生子)

相生的變化: 母生子 子能救母 母病傳子 子病犯母

木生火:
肝木濟心火 肝藏血 心主血脈
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

火生土:
心火溫脾土 心主血脈 主神志 脾主運化 主生血統血
心主血脈功能正常 血能營脾 脾才能發揮主運化 生血 統血的功能

土生金:
脾土助肺金 脾能益氣 化生氣血
轉輸精微以充肺 促進肺主氣的功能 使之宣肅正常

金生水:
肺金養腎水 肺主清肅 腎主藏精
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 納氣 主水之功

水生木:
腎水滋肝木 腎藏精 肝藏血
腎精可化肝血 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揮

五臟五輸穴: 井(木) 滎(火) 輸/俞(土) 經(金) 合(水)
手太陰肺經- 少商(井) 魚際(滎) 太淵(輸/俞) 經渠(經) 尺澤(合)
手厥陰心包經- 中沖(井) 勞宮(滎) 大陵(輸/俞) 間使(經) 曲澤(合)
手少陰心經- 少沖(井) 少府(滎) 神門(輸/俞) 靈道(經) 少海(合)
足太陰脾經- 隱白(井) 大都(滎) 太白(輸/俞) 商丘(經) 陰陵泉(合)
足厥陰肝經- 大敦(井) 行間(滎) 太沖(輸/俞) 中封(經) 曲泉(合)
足少陰腎經- 湧泉(井) 然谷(滎) 太溪(輸/俞) 復溜(經) 陰谷(合)

六腑五輸穴: 井(金) 滎(水) 輸/俞(木) 經(火) 合(土)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井) 二間(滎) 三間(輸/俞) 陽溪(經) 曲池(合)
手少陽三焦經- 關沖(井) 液門(滎) 中渚(輸/俞) 支溝(經) 天井(合)
手少陽小腸經- 少澤(井) 前谷(滎) 後溪(輸/俞) 陽谷(經) 小海(合)
足陽明胃經- 厲兌(井) 內庭(滎) 陷谷(輸/俞) 解溪(經) 三里(合)
足少陽膽經- 竅陰(井) 俠溪(滎) 臨泣(輸/俞) 陽輔(經) 陽陵泉(合)
足太陽膀胱經- 至陰(井) 通谷(滎) 束骨(輸/俞) 崑崙(經) 委中(合)

*犯五行: 木有風邪 火有熱邪 土有濕邪 金有燥邪 水有寒邪

舉例: 母病及子又稱(母虛累子)(母病傳子)
水生木
水不涵木 腎陰虛不能滋養肝木 其表現在腎
則為腎陰不足 多見耳鳴 腰膝酸軟 遺精等
在肝 則為肝之陰血不足 多見眩暈 消瘦
乏力 肢體麻木 或手足蠕動 甚則震顫抽掣等
陰虛生內熱 故亦現低熱 顴紅 五心煩熱等症狀
腎屬水 肝屬木 水能生木 現水不生木
其病由腎及肝 由母傳子
由於相生的關係 病情雖有發展
但互相滋生作用不絕 病情較輕
腎臟有病 可以傳肝稱為母病及子

*補母:
補母即虛則補其母 用於母子關係的虛證
凡是虛證 可補其所屬的母經或母穴
如肝虛證取用腎經合穴(水穴)陰谷穴 或本經合穴(水穴)曲泉穴來治療
這些虛證 利用母子關係治療 即所謂 虛則補其母
相生不及 補母則能令子實
如腎陰不足 不能滋養肝木 而致肝陰不足者 稱為水不生木或水不涵木
其治療 不直接治肝 而補腎之虛
因為腎為肝母 腎水生肝木 所以補腎水以生肝木
又如肺氣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 可影響脾之健運而導致脾虛
脾土為母 肺金為子 脾土生肺金 所以可用補脾氣以益肺氣的方法治療

舉例: 子病犯母又稱(子盜母氣)
木生火
心火亢盛而致肝火熾盛 有升無降 最終導致心肝火旺
心火亢盛 則現心煩或狂躁譫語 口舌生瘡 舌尖紅赤疼痛等症狀
肝火偏旺 則現煩躁易怒 頭痛眩暈 面紅目赤等症狀
肝屬木 心屬火 木能生火
肝為母 心為子 其病由心及肝 由於傳母 病情較重
心臟有病 可以傳肝稱為稱為子病及母

* 母病及子為順其病輕 子病犯母為逆其病重

*瀉子:
瀉子即 實者瀉其子 用於母子關係的實證
凡是實證 可瀉其所屬的子經或子穴
如肝實證可取心經滎穴(火穴)少府穴
或本經滎穴(火穴)行間穴治療
這就是 實者瀉其子 的意思
如肝火熾盛 有升無降 出現肝實證時
肝木是母 心火是子 這種肝之實火的治療
可採用瀉心法 瀉心火有助於瀉肝火




-五行生剋(制化)-

黃帝內經云:
乘其至也
清氣大來 燥(金)之勝也 風木受邪 肝病生焉
熱氣大來 火之勝也 金燥受邪 肺病生焉
寒氣大來 水之勝也 火熱受邪 心病生焉
濕氣大來 土之勝也 寒水受邪 腎病生焉
風氣大來 木之勝也 土濕受邪 脾病生焉

黃帝內經云: 有勝之氣 其必來復(報復)也

黃帝內經云:
形有勝衰 謂五行之治 各有太過不及也
故其始也 有餘而往 不足隨之 不足而往 有餘從之

難經云:
七傳者 傳其所勝也
心病傳肺 肺傳肝 肝傳脾 脾傳腎 腎傳心
一臟不再傷 故言七傳者死也 (五臟皆受傳)

五臟的五行屬性: 心屬火 脾屬土 肺屬金 腎屬水 肝屬木

五行相剋(相乘)的次序是: 木剋土 土剋水 水剋火 火剋金 金剋木
五臟五行相剋(相乘)的次序是: 肝剋脾 脾剋腎 腎剋心 心剋肺 肺剋肝
*相乘: 乘虛侵襲之意 相剋太過 超過正常制約的程度 被克者反而更加虛弱

木剋土: 肝木能制約脾土 肝氣條達 可疏泄脾氣壅滯
土剋水: 脾土能制約腎水 脾土運化 可防止腎水氾濫
水剋火: 腎水能制約心火 腎陰水足 可防止心火亢烈
火剋金: 心火能制約肺金 心火陽熱 可抑制肺氣清肅太過
金剋木: 肺金能制約肝木 肺氣清肅 可抑制肝陽上亢

舉例:
1. 木剋土
如木氣太過 作為勝氣則過度剋土
而使土氣偏衰 土衰不能制水
則水氣偏勝 而加劇剋火 火氣受制 而減弱剋金之力
於是金氣旺盛起來 把太過的木氣剋伐下去 使其恢復正常
2. 金剋木
若木氣不足 則將受到金的過度剋制
同時又因木衰不能制土 而引起土氣偏亢
土氣偏亢則加強抑水 而水氣偏衰
水衰無以制火 而火偏亢
火偏亢則導致金偏衰 而不能制木
從而使不及的木氣復歸於平 以維持其正常調節狀態

木(肝)得金(肺)斂
則木不過散 肺金能制約肝木 如肺氣清肅太過 可抑制肝陽的上亢

火(心)得水(腎)伏
則火不過炎 腎水能制約心火 如腎水上濟於心 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土(脾)得木(肝)疏
則土不過濕 肝木能制約脾土 如肝氣之條達 可疏泄脾氣之壅滯

金(肺)得火(心)溫
則金不過收 心火能制約肺金 如心火之陽熱 可抑制肺氣清肅之太過

水(腎)得土(脾)滲
則水不過潤 脾土能制約腎水 如脾土之運化 可防止腎水的氾濫

控制疾病傳變(治已病治未病之法/上工治未病之法):
運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規律
可以判斷五臟疾病的發展趨勢
如木剋土 肝氣太過 木旺必剋土
此時應先健脾胃以防其傳變
脾胃不傷 則病不傳 易於痊癒
五臟虛則傳 實則不傳


-五行相侮(相刑)-

黃帝內經云:
氣有餘 則制己所勝 而侮所不勝
其不及 則己所不勝 侮而乘之 己所勝 輕而侮之
侮反受邪 侮而受邪 寡於畏也

難經云: 從所勝來者為微邪

五臟的五行屬性: 心屬火 脾屬土 肺屬金 腎屬水 肝屬木

五行相侮(相刑)的次序是: 土侮木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五臟五行相侮(相刑)的次序是: 脾侮肝 肝侮肺 肺侮心 心侮腎 腎侮脾
*相侮: 剋制太過而失常 侮即欺侮 有恃強凌弱之意
*侮:為被克者有餘 而反侮其克者 也就是某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克

舉例:
1. 土侮木 金侮木 (兩個欺侮一個)
當木過度衰弱時 金原克木 木又剋土
但由於木過度衰弱 則不僅金來乘木
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
這叫土反侮木稱之為"土壅木鬱"
2. 木侮金
木火刑金 由於肝火偏旺 影響肺氣清肅
肝木太過 反侮肺金 其病由肝傳肺
當木過度亢盛時 金原是剋木
但由於木過度亢盛 則金不僅不能去剋木
反而被木所剋制 使金受損 這叫木反悔金
3. 木侮金 土侮木
如木有餘而金不能對木加以剋制
木便過度剋制其所勝之土 這叫作"乘"(木乘土)
同時木還恃己之強 反去侮其"所不勝"的金 這叫作"侮"(木侮金)
反之 木不足 則不僅金來乘木(金乘木)
而且其所勝之土又乘其虛而侮之(土侮木)
4. 水侮土
腎陽虛衰 不能溫煦脾陽
腎不能主水 脾不能制水 水濕不化
常見於水腫症狀 這是水反剋土(水侮土)
治當溫腎為主 兼顧健脾

控制疾病刑侮:
運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規律
可以判斷五臟疾病的發展趨勢
如肝木不足 木過度衰弱
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
此時應先滋養肝木以防其被刑侮
肝木不傷 則病不被刑侮 易於痊癒
五臟虛則被刑侮 實則不被刑侮




來源:
春秋戰國時代前著述 秦漢時代成書 黃帝內經
戰國 秦越人著 難經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048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