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針灸甲乙經: 情緒會怎麼傷害你的內臟
2009/06/05 09:32:40瀏覽1583|回應0|推薦47
針灸甲乙經云:
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  及食而氣逆  故氣上
喜則氣和志達  營衛通利  故氣緩
悲則心系急  肺布葉舉  兩焦不通  營衛不散  熱氣在中  故氣消
恐則神卻  卻則上焦閉  閉則氣還  還則下焦脹  故氣不行
驚則心無所倚  神無所歸  慮無所定  故氣亂
勞則喘且汗出  內外皆越  故氣耗
思則心有所傷  神有所止  氣流而不行  故氣結 


:
肝藏血  血舍魂  在氣為語  在液為淚  
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
肝: 氣悲哀動中則傷魂  魂傷則狂妄  其精不守
令人陰縮而筋攣  兩脇肋骨不舉  毛悴色夭  死於秋

黃帝內經 素問云:
人臥血歸於肝  肝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攝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肝在聲為呼  在變動為握  在志為怒  怒傷肝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肝則憂  解曰:肝虛則恐  實則怒  怒而不已  亦生憂矣
 
肝之與腎  脾之與肺  互相成也  脾者土也  四臟皆受成焉 
故恐發於肝而成於腎  愛發於脾  而成於肝  肝合膽  膽者中精之府也
腎藏精  故恐同其怒  怒同其恐  一過其節  則二臟俱傷 
 
 
:
心藏脈  脈舍神  在氣為吞  在液為汗
心氣虛則悲憂  實則笑不休 
心: 懮惕思慮則傷神  神傷則恐懼自失 破(月囷ㄐㄩㄥˇ)脫肉  毛悴色夭 死於冬
 
黃帝內經 素問云: 心在聲為笑  在變動為憂  在志為喜  喜傷心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心則喜 
或言心與肺脾二經有錯  何謂也  解曰:心虛則悲  悲則憂
心實則笑  笑則喜  心之與肺  脾之與心  亦互相成也 
故喜發於心而成於肺  思發於脾而成於心  一過其節  則二臟俱傷
 
初唐楊上善云: 心之憂在心變動  肺之憂在肺之志 
是則肺主於秋  憂為正也  心主於憂  變而生憂也


:
脾藏營  營舍意  在氣為噫  在液為涎  
脾氣虛則四肢不用  五臟不安  實則腹脹  涇溲不利 
脾: 愁憂不解則傷意  意傷則悶亂  四肢不舉  毛悴色夭  死於春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脾在聲為歌  在變動為噦  在志為思  思傷脾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脾則飢


:
肺藏氣  氣舍魄  在氣為咳  在液為涕
肺氣虛則鼻息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胸憑仰息
肺喜樂  樂極則傷魄  魄傷則狂  狂者意不存  其人皮革焦  毛悴色夭  死於夏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肺在聲為哭  在變動為咳  在志為憂  憂傷肺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肺則悲


:
腎藏精  精舍志  在氣為欠  在液為唾
腎氣虛則厥  實則脹  五臟不安
必審察五臟之病形  以知其氣之虛實而謹調之
腎: 盛怒不止則傷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  腰脊不可俯仰  毛悴色夭  死於季夏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腎在聲為呻  在變動為栗  在志為怒  怒傷腎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腎則恐  故恐懼而不改  則傷精  精傷則骨酸痿厥  精時自下  



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  不可傷 
傷則失守陰虛  陰虛則無氣  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針者  觀察病患之態 
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五者已傷  針不可以治也

情緒會傷害人的內臟 甚至拿走人的命
讓我們好聲好氣的與人(家人陌生人)相處


 

來源:   黃帝內經  針灸甲乙經  初唐楊上善




早上起來提醒自己要想好事做好事
晚上回來要反省自己有做錯事嗎?



有人患同樣的病 用同樣的方法
卻得到不同的結果 仔細想想為甚麼?



我希望大家都愛學中醫
不是希望大家都去當中醫師賺錢
只是希望大家能自救進而幫他人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0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