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5 09:32:40瀏覽1602|回應0|推薦47 | |
針灸甲乙經云: 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 及食而氣逆 故氣上 喜則氣和志達 營衛通利 故氣緩 悲則心系急 肺布葉舉 兩焦不通 營衛不散 熱氣在中 故氣消 恐則神卻 卻則上焦閉 閉則氣還 還則下焦脹 故氣不行 驚則心無所倚 神無所歸 慮無所定 故氣亂 勞則喘且汗出 內外皆越 故氣耗 思則心有所傷 神有所止 氣流而不行 故氣結 肝: 肝藏血 血舍魂 在氣為語 在液為淚 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 肝: 氣悲哀動中則傷魂 魂傷則狂妄 其精不守 令人陰縮而筋攣 兩脇肋骨不舉 毛悴色夭 死於秋 黃帝內經 素問云: 人臥血歸於肝 肝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攝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肝在聲為呼 在變動為握 在志為怒 怒傷肝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肝則憂 解曰:肝虛則恐 實則怒 怒而不已 亦生憂矣 肝之與腎 脾之與肺 互相成也 脾者土也 四臟皆受成焉 故恐發於肝而成於腎 愛發於脾 而成於肝 肝合膽 膽者中精之府也 腎藏精 故恐同其怒 怒同其恐 一過其節 則二臟俱傷 心: 心藏脈 脈舍神 在氣為吞 在液為汗 心氣虛則悲憂 實則笑不休 心: 懮惕思慮則傷神 神傷則恐懼自失 破(月囷ㄐㄩㄥˇ)脫肉 毛悴色夭 死於冬 黃帝內經 素問云: 心在聲為笑 在變動為憂 在志為喜 喜傷心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心則喜 或言心與肺脾二經有錯 何謂也 解曰:心虛則悲 悲則憂 心實則笑 笑則喜 心之與肺 脾之與心 亦互相成也 故喜發於心而成於肺 思發於脾而成於心 一過其節 則二臟俱傷 初唐楊上善云: 心之憂在心變動 肺之憂在肺之志 是則肺主於秋 憂為正也 心主於憂 變而生憂也 脾: 脾藏營 營舍意 在氣為噫 在液為涎 脾氣虛則四肢不用 五臟不安 實則腹脹 涇溲不利 脾: 愁憂不解則傷意 意傷則悶亂 四肢不舉 毛悴色夭 死於春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脾在聲為歌 在變動為噦 在志為思 思傷脾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脾則飢 肺: 肺藏氣 氣舍魄 在氣為咳 在液為涕 肺氣虛則鼻息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胸憑仰息 肺喜樂 樂極則傷魄 魄傷則狂 狂者意不存 其人皮革焦 毛悴色夭 死於夏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肺在聲為哭 在變動為咳 在志為憂 憂傷肺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肺則悲 腎: 腎藏精 精舍志 在氣為欠 在液為唾 腎氣虛則厥 實則脹 五臟不安 必審察五臟之病形 以知其氣之虛實而謹調之 腎: 盛怒不止則傷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 腰脊不可俯仰 毛悴色夭 死於季夏 黃帝內經 素問云: 腎在聲為呻 在變動為栗 在志為怒 怒傷腎 黃帝內經 素問云: 精氣並於腎則恐 故恐懼而不改 則傷精 精傷則骨酸痿厥 精時自下 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 不可傷 傷則失守陰虛 陰虛則無氣 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針者 觀察病患之態 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五者已傷 針不可以治也 情緒會傷害人的內臟 甚至拿走人的命 讓我們好聲好氣的與人(家人陌生人)相處 來源: 黃帝內經 針灸甲乙經 初唐楊上善 早上起來提醒自己要想好事做好事 晚上回來要反省自己有做錯事嗎? 有人患同樣的病 用同樣的方法 卻得到不同的結果 仔細想想為甚麼? 我希望大家都愛學中醫 不是希望大家都去當中醫師賺錢 只是希望大家能自救進而幫他人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