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同身受
2011/07/08 08:40:39瀏覽447|回應0|推薦80

淑芬的長輩生長於日據時代,在那個物質普遍缺乏的年代,除少數大戶人
家以外,很多人的情境都生活在清貧邊緣,因此她從很小的時候,就經常
聽到長輩談到困頓的生活,而且總是伴隨著不勝唏噓的回憶與感慨。
 
老人家想起不太愉快的往事,雖然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情,可是她總是靜
靜的傾聽,即使諸多故事情節已經很熟悉,卻不忍心打斷長輩的思緒。
 
當然聽多了那些負面的故事之後,心裡邊難免也會被感染,所以總會覺得
不太舒服;不過假使從另外角度切入,目前擁有不錯的生活節奏,不也是
一種難得的福氣嗎?
 
因此,她除了將這些故事,偶爾在課堂上當做補充教材之外,更在心中暗
自下定決心:希望自己以後別像長輩一般,老是提起過往情事。
 
當她年輕時作了這樣的決定之後,確實能夠遵循自己的承諾,儘量不要提
及太多的往事情懷,以免陷入懷舊的的情緒當中,或是偶爾讓別人覺得不
太自在。
 
不過當她屆齡退休之後,在和子女們聊天時,孩子們卻很直接的反應表示:
「媽媽,這些事情您已經說過好幾次,我們聽到都會背了,而且都是過去
的事,您就不要再講了吧!」
 
雖然孩子們的口氣並無惡意,而且還帶著點撒嬌的味道,甚至用略帶笑容
的態度告訴她。
 
淑芬此刻猛然驚覺到好熟悉的景象,原來當年長輩憶起往事的情境,不就
是和現在一樣嗎?自己不經意的老生常談與回憶,雖然每一次都很語重心
長的說著,可是對於孩子們來說,卻不見得能夠感同身受。
 
對於這樣的心情理會與轉折,淑芬在內心思索:難道這也是另類而不一樣
的《心情傳承》嗎?此種情愫是否深藏在人們的基因當中?只是人們並不
自知罷了!
 
想起這樣的的心得,她覺得還蠻有意思,因為即使是家人或親子之間,每
一獨立之個體都有其差異性,可是在整體而言,卻也摻雜著某些共同思維
在裡面。
 
當他參透此種巧妙的關聯之後,不自覺的莞爾而露出笑容,心裡面更想著,
雖然生命的意義很艱深而浩瀚,可是從一些小地方來看,卻到處都充滿著
讓人欣喜的故事呢!

  (發表於馬祖日報副刊鄉土文學100.04.04)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505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