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6 23:51:21瀏覽805|回應2|推薦51 | |
這張照片是當年在花蓮研討會後隨老師進行野外考察所拍的河岸階地遭河流切割的景像 今早心情特別複雜,因校友會通知,今天兩位老師偕系主任到澳門探視畢業校友,難得畢業後二十餘年後能與當年的業師在澳門聚首,相當珍惜這份因緣,於是向老板請了下午的假。 當老師踏出機場門口,一陣熟識的陌生,當年春風化雨時值壯年的兩位業師,皆已榮退,斑白滿頭,可見歲月的滄桑。 記得拱霸模型試驗那門課,我是五位選修學生之一,笑問老師曾記否當年一下課便來刨木頭的那個小伙子?仿佛悠揚的鍾聲方歇,老師之諄諄未息,轉瞬間,青絲已白頭。純樸的長者風範,風采依舊不減,娓娓道來歲月轉折的流痕,而智慧內歛,魅力猶勝當年。 另一位曾帶著我們摸泥土、認石頭,那一手的泥巴,抹抹塗塗已快三十個年頭,每當在期刊或雜誌看到老師那驚艷的地質風景照片,除了讚嘆之外,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在數位相機仍未風行的年代,為了拍那些照片,登山越嶺都要背著重重的裝備,記得畢業後多年,有一回在花蓮的的研討會後進行野外考察,看老師背著重裝攝影器材,穩步而行,一邊解說地質的成因,一邊指點後學如何觀察入微,那種如沐春風的感覺,現尚記憶猶新。乍看老師清瘦的面容,華髪瑩瑩閃耀著歲月的智慧,那不疾不徐的英國式幽默,仍是啟迪心靈的鑰匙。自退休後,潛心研究工程與人文的關係,足跡踏遍數十國,只為親臨感受及印證不同文化下,工程與人文的和諧及衝突。由一位工程技術的研究與傳授者,升華為人文關懷與價值的傳道者,由工具取向轉為價值取向,正所謂「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透著一種成熟的智慧。 校園那邊廂的大王椰依舊黙黙擎著廣漠的天空,這邊廂聚首卻是海隅一角南歐風情的殖民遺留,大三巴牌坊下的石階雖冷,師生相聚的溫暖卻在心頭。也許當年眾多學生中的無名小子,想兩位老師未必還有印像,但小子深感一日受業,終身為師,感恩當年老師的解惑與導航,令我走出青澀的歲月,有勇氣及智慧去展開畢業後的人生旅程。 晚餐中聽老師述及故校長虞兆中老師念念要親睹中國土木工程的偉大傑作之一的趙州橋,本已訂好的旅程,無奈行前健康忽然惡化,不便於遠行,終致未能逐願,不勝唏噓。老師只好親臨趙州橋,以鏡頭代替虞老師的眼睛,拍攝這座歷史名橋的照片,給虞老師償願,以老師優美的攝影技術,相信虞老師雖有不能親臨之憾,但已聊可解憂了。 中華民族的不幸,雖肇始於列強的炮火,然更甚者為內鬥的頻繁。像虞老師一生諄諄教誨無數莘莘學子,因著政治意識型態的阻隔,在健壯之年不得親睹文化源頭的偉大工程傑作,而造化弄人,在垂暮之年卻已是有心而無力。在兩岸意識型態對立的數十年中,多少人青絲盼到白頭,盼的是像鮭魚般迴游溯溪以親炙那文化源頭的母親,盼的是魂牽夢繫的親思鄉思。內鬥的殘酷不亞於外患的侵凌,多少盼望已經在歲月中消磿得一片模糊,虞老師的遺憾,是多少黎民百姓的遺憾滄海中的一粟。 每當讀金庸的武俠小說,讀到天龍八部中的阿紫,心中就特別沉痛,台灣今日的整體社會現像,不就像阿紫的縮影麼? 兩位業師與系主任的到訪,為我們這些畢業多年的天涯遊子,重溫了昔日椰林風情,想今夜夢來,傅鍾的悠揚隱隱敲打那行將枯竭的心靈,「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八個大字,將隨著那一曲望春風亂舞。不旋間,國已模糊,人已扭曲,映照著今日台灣的社會現實。 yaduo
《搖籃曲 -- 賀綠汀》 同時發表於「雪後多倫多」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