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04 02:00:25瀏覽1059|回應0|推薦17 | |
有一位同學,在群組中,對香港近來的騷亂,認為是香港前世今生的因緣(其用字為「果」,吾人以為改為「緣」較適合),該當承擔,使我若有所思,覆了他長文,略作修訂後放在這裡,作為註記! 文如下: 每一個社會,皆受其歷史文化與社會結構的制約,同時也受到外部形勢的制約,香港的前世,是一個被人遺忘的小漁村,不是鴉片戰爭,不是南京條約,小漁村,今天仍然是小漁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加焉? 英國那麼多殖民地,為何獨盛香港及星加坡?星加坡的因緣,暫且按下不表,香港的因緣,藉著現在香港正風風雨雨,引一位同學在群中貼的美國之音衛視海峽論壇中,前泛民主派大將黃毓民引魯迅的小說「藥」中吃人血饅頭作比喻,指責搶食者何其多,香港的泛民主派及台灣女王都是在吃人血饅頭!然而當在新聞中看到13歲的孩子因參與香港的騷亂被捕,除了心痛之外,對黃毓民的人血饅頭比喻,有更深一層的感悟! 香港作為一個殖民社會,在16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在不同時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孫中山革命期間,香港是革命黨人的最重要的前進基地,黃花崗之役,就是以香港做為大本營,「省城瘟疫,兒女勿返家」,百餘年後這句猶令人聞之心酸的通關密語,訴說著香港當時的特殊社會情狀。 民國成立,軍閥割據,香港就成為軍閥獲取資源的場域,像香港的名人何東,借錢給奉系的張作霖及直系的孫傳芳,更借錢給廣東軍閥李濟深。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後,與國民黨政治鬥爭,香港也是一個重要的鬥爭之地,雙方在英國殖民政府眼皮下互相撕殺,當時共產黨及國民黨在香港都設有地下機關,這些情節的電影就拍過不少。國共內戰期間,在香港,被此的特務相互策反,互相殺戮。 抗戰時期,很多失意的政客,及避難的文人,都走避香港,徐圖遠走他鄉有之,等待轉機返國有之,國民政府的特工,更在此與日寇周旋,據聞今天香港的洪門三合會之一的14K,就是當時國民政府特務機關的門牌為14號而得來,在那個年代,仗義多為屠狗輩,國難當頭之時,這些梁山聚義之徒,常表現得比士大夫及讀書人更為出色。抗戰勝利,共產黨在大陸革了國民黨的命之後,香港成為了國共激烈鬥爭的場域,此時發生過56暴動及67暴動。 一個小漁村的發展史,承載著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現代化的血與淚。民國38年之後,大量的政治難民逃到香港,成就了香港早期的發展,調景領難民營,成了國民政府落難官員的聚居地。在大陸連串的政治運動中,更多的政治難民及經濟難民在幾波的逃亡潮中,到了香港,今天的香港人,大部分是難民及難民的後代,在意識型態及心理上,都是反共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具有相當正當性的逃犯條例修訂,在香港攪得天翻地覆。 香港早期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得力於大量難民的人口紅利,一方面得利於冷戰結構,美國圍堵大陸,令8億人只有一個出口港。在70年代末大陸摸著石頭過河進行改革開放,香港搭上了這波大陸發展的列車,好的方面,是更多貨物來港轉口,更多內地企業來港設立對外的窗口,令香港的發展更上層樓,壞的方面是工業北移,令香港產業單一化,只剩金融及服務業,加速了社會階層的分化,而回歸後的香港特區政府,延續英國殖民時期的土地政策,透過土地的剝削,使貧富更形懸殊,香港人一瓦難求。 其實,香港今天,仍然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欲影響及滲透中國大陸的前沿地帶,今次的反修例,只是試金石,我相信今次風波,不會是最後一次,而也只是2014年佔中運動的延伸,從今以後,香港的社會將更趨撕裂,反對派的抗爭手段則更趨激烈與暴力,可能要直到大陸的政治改革,與香港的政治抗爭能量,達到某一個平衡方歇。 作為一個老香港人,看著香港在這種撕裂中無法挽回地漸趨沒落,真的不勝唏噓! 喔!希望嗜血者,不要再吃人血饅頭! ~ yaduo ~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