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2 00:57:07瀏覽1066|回應4|推薦48 | ||||||||||||||||||||||||||||||||||||
自從舉家帶著細軟,搬到香港之後,家中慢慢的有了語言的笑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老廣說國語的窘態,每見香港的高官在媒體前面用普通話發言,那種不能隨心所欲,甚至狀況百出的情境,實在令人莞爾。 我家的毛頭,到了這裡,才知道廣東話有多難學,尤其是喉音部份的字,怎麼讀怎麼怪,我也已經教到投降,遇到那些字只好搖頭的跳過去。諸如香港的香字,如果是以普通話為第一語言的人,要發出正確的廣東音,多少需要一點奇績。相近的字如像、想、諒…等,都碰到同樣的困難,另外高低音的問題也一樣,有時一個字發音應該正確,卻老是音程高了半度或低了半度,就像老外說中文一樣,你說有多怪就有多怪! 在這裡,老師會要求小孩自己選一段報紙,以口語在課堂上讀給大家聽,每當輪到毛頭要上場,他們就緊張兮兮的找好報紙,先自己做好註記,那些註記只有他們自己看得懂,從注音符號、英文字母到各種怪異的標記,一應俱全,看了實在令人搖頭。那天我不在家,他為了第二天的讀報,打長途電話和我練習了近四十分鐘,當我回到家才一入門,小毛頭便纒著我數落他哥哥的讀報! 想當年自己初到台灣學國語,也沒有那麼辛苦,雖然也鬧了不少笑話,如洗澡與死早、鞋子與孩子等,但好像並沒有毛頭們遇到這麼大的困難,聽他們說廣東話,真有點於心不忍。香港強調要兩文三語,廣東話這一語的困難,對他們來說,比之英語猶有過之! 廣東話之難學,不信者可試試,光是香港的「香」字,就夠你皺眉頭! yaduo 註: 廣東話語音方面的特色 中古全濁聲母平聲字變為相應送氣聲母,仄聲字變為不送氣聲母。在聲調方面,粵語完整保留了中古漢語中,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調類格局,而且還從陰入中衍生出一個中入調,是保留古漢語入聲較為完整的語言(唯閩地諸方言保留混合入聲,如閩南語),對於朗誦及研究中國古詩詞等文學作品,起著重要的作用。粵語包含 [-p]、[-t]、[-k]、[-n]、[-m]、[-ŋ](-ng) 六種韻尾;北方漢語在宋代已丟失入聲,到明代丟失 [-m] 韻尾,如今只餘下 [-n] 及 [-ŋ]。粵語沒有北方漢語所具有的捲舌音、兒化 /-r/、輕聲等現象(這些北方漢語特徵都是在中古以後發展形成的,粵語並沒有跟隨北方漢語發生這些變化)。 聲調系統較複雜粵語有相當複雜的聲調系統。在粵語中相當完整地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而且還由陰入、陽入分化出中入。標準粵語有九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關於粵語的發音和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粵語發音。 例子
註:「發」的母音與其餘八字並不相同,但由於沒有同音字,只好取發音相近但聲調相同的「發」字。 又,《廣州音字典》的音標只有6音,入音歸到相近的陰平、陰去和陽去了。 《擇自維基百科》
《姑蘇行 / 笛子》 同時發表於「雪後多倫多」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