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5 15:19:17瀏覽1582|回應0|推薦0 | |
養生氣功-自發動功 ◎ 張 政 榮
「氣功」是一種神奇又奧妙的東西,氣存於每個生物體,未經修練前無法運用。學習如何運用氣,就能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不同於一般所熟知的氣功,自發功不用 練習任何招式動作,只要身心放鬆、平靜下來,當身體進入氣功態以後,就會隨著體內的氣流自動做出種種動作,這樣的氣功就是「自發功」。只要是活的人就有 氣,有氣才會有活力。一個健康、有活力的人體,基本條件是要有好的飲食習慣,再配合種種客觀因素及適當的運動,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磁」 如果磁變質或消失,生命就將受到威脅。我們的氣就帶有氣磁,人就是一個磁場結構。從氣功的角度來說,人體的健康,除了要培養氣的強度外,還要使人體的氣場有一個非常均勻的分佈,要改善磁的質和量在人體內的分佈狀況,就是要使身體中的氣達到氣漫周身的境界。 地 球的地氣是重磁,它的速度緩慢,人體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體內的氣磁也必須與外界環境的磁速產生同步狀態,人體的磁場才會分佈均勻,也才有均勻的推動能 力,這樣身體才能保持健康。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體內氣磁由重磁變成低重磁,磁速就會更緩慢下來,有時產生液化,或是固化作用,進而 產生退化狀況,病態就會出現。一個人如果氣磁的速度強而快,身體就會健康,否則只有通過氣功的修煉才能加強磁速了。 元氣就是人體的氣磁,也就是人體的靜電磁,到達頭部就變成生物電,通過思想產生生物電波,丹田的元氣需要固本作用固化磁場;丹田本位也就是固化磁場的能量儲藏庫。電波經過丹田,配合思想運作而產生能量與磁,這也是我們以更科學的角度來看待氣功與人體的關係。了解人體磁場的特性後,對氣功的導引與啟動有很大的幫助。 自發功特色有: ◇是人的本能:自發功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擁有的本能。只要願意嘗試,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夠發揮這種生命原有的本能。進入氣功態練自發功。 ◇最容易學習:第一次練功的人,只要閉上眼睛,身心放鬆、安靜下來,大都能夠在短短十幾分鐘之內進入氣功態。以後每次想練功時,幾秒鐘內馬上就可以進入氣功態。 ◇ 練功方式最自然、最簡單:進入氣功態之後,完全順其自然,任由內氣帶動就行了。你只是讓身體完全順著氣而動,氣要帶著怎麼動,就隨它去動。就這麼簡單!不 必刻意學、不必記任何招式。在氣的帶動下,自然就會做出千萬種招式與動作,包含各種動功、靜功、武術、瑜伽、跳舞、結手印、採氣、排氣等等。每一個動作, 都是由內氣帶動而做出來的。 練功三原則:鬆、靜、自然 因 為每個人的先天體質不同,後天的日常飲食與環境等因素均各不相同,因此練習氣功後出現的氣功現象也各自有別,不可強求。練習氣功前必須掌握鬆、靜、自然, 三個基本原則,才有可能出現氣功現象或稱氣功態。閉上眼睛,身心保持鬆、靜、自然,(多作練習)幾分鐘之內就可降低腦波頻率,也可引發「氣功態」出現 ,「氣功態」是練氣功時氣機發動穩定後的狀態稱之「氣功態」。 「氣功態」是一種內氣系統(人體內的電磁振盪系統─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磁場),一種內氣運行的特殊狀態,此時內氣的運行量激增,生理活性提高,因此可以強身、 怯病、保健、養顏美容、減重。 進入氣功態後,內氣在經脈中加強運行,產生一股內力,由內而外帶動身體配合功法產生各種高深的氣功動作。這就是氣功動功與靜坐氣功的成因。 鬆 就是全身放鬆,靜就是思想安靜,自然是指意念、姿勢與呼吸都要很自然;鍊功前,先調息一下呼吸,以緩慢細長的呼吸方式,來促使身體四肢的放鬆,感覺周身如 棉絮一樣柔和。切記!千萬不可將全身緊繃或眉頭深鎖,且胸部不可有緊迫感而造成胸悶現象。全身放鬆的定義在於:不(有意)聳肩、不(有意)挺胸、不(有 意)收腹、不用任何勉強的姿勢來維持外觀。另外思想意識、精神狀態的放鬆也是必備的。頭正頸直,身體自然下垂,舌尖上捲輕抵下顎,讓腦子安靜平和下來,徹 底放鬆;人體放鬆後,能量的消耗量自然減少,全身儲備能量狀態增強,有利於機體功能的調整與修復,從而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 鬆 靜為主:「鬆」,是全身各個部分的放鬆;「靜」,是大腦的安靜,所以亦可以說鬆是達到靜的一種手段。鬆在初練功時不易達到完善地步,練功稍久就可以掌握, 重要的是鬆必須任其自然,切不可強性進求,否則就不利於練功。靜是將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在一點,練功時必須有這一點念頭,如無念頭就是睡熟了。但一有二個念 頭在矛盾,那就是緊張,所以除了練功這一念頭,不應有任何雜念。 意 氣結合:這是意識和呼吸的配合,練功時氣要柔和自然,所謂「綿綿若存」,意要專一,卻又不能用力而過於注意,應在有意無意之間。初練氣功以為是練呼吸,一 味著意於延長呼吸,這就違反了意氣結合的原則,因為最重要的是氣要意來領導,能以柔和的呼吸隨著專一的意識悠悠地前進,呼吸自然會深長。 練與養相輔相成:一般練功多注意於練,而忽略了養。 「養」 是每次練功及半或將完時,呼吸吐納的操作,單是意守丹田幾分鐘,這是「收」;或放下一切,腦裡什麼都不想,是一種似睡非睡的狀態約幾分鐘,這是「放」。這 樣練功過程中,或放或收地養一下,可以調節體力,有利於長久的練功。「內經」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精神內守」實際上就是內功鍛鍊的特點。一般 人在練功中經常處於一種無思無慮、精神內守的狀態,於是內部抵抗力就會逐漸增強,久病逐漸減輕。經過相當時期後,健康就可以恢復,局部病灶也可以痊癒。因 此,氣功療法可以說是一種自我鍛鍊的整體療法。它是通過全身健康情況的改善,達到另類治療的目的。 放鬆、入靜和意守丹田 人 體下為陰上為陽,右為陰左為陽,前為陰後為陽。練習鬆靜的目的,在於調整上下陰陽,平衡左右陰陽和媾通前後陰陽。媾通前後陰陽,即是打通任督二脈;平衡左 右陰陽,則是要使人體氣血運行平衡;調整上下陰陽,目的在於(投火入水)。通過練習鬆靜,把易於升浮至頭部的虛陽虛火降伏下來。 降伏虛陽虛火的惟一關竅是足底的湧泉穴。練習鬆靜,是從頭頂百會穴開始依次放鬆到湧泉穴。百會穴居人身最高處,乃陽氣所會。內氣從百會穴直貫湧泉穴後,身體內的虛陽虛火就會通過湧泉穴被地氣化解而消逝。古人說:「真人息之以踵」,就是要求把氣降至足底湧泉穴。 練習鬆靜還要講究手掌心的勞宮穴。練習到一定時候,當手臂和手腕、手掌放鬆後,勞宮穴就會有暖熱感,而當下肢放鬆到足底,湧泉穴會有麻熱感。勞宮穴能治心火上炎,清心安神;湧泉穴可退骨蒸熱,引火下潛,如此,身體的陰陽水火就能互相交濟而收到平衡的效果。 ※如何體會放鬆、入靜和意守丹田? (一) 放鬆 放 鬆是一種積極的鍛練,決不是消極疲塌。「鬆」是指不緊張的狀態,是一種練功中某些緊張狀態能得到解除,身體趨於平衡的體會。就人體而言,身體長期受七情六 慾的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時,都足以呈現緊張狀態,使體內陰陽、氣血、臟腑的功能失調而致病。就功夫而言,只有鬆才能避免使氣則竭,并氣則傷的 弊病。再就放鬆與內氣運行的關係而言,只有放鬆才能避免武火烹煉過甚,造成走火偏差。 「鬆」可以分成下列三層來體會。 1、鬆弛:感到手足擺得很安穩,頭部也感覺輕鬆,全身沒有一處感覺到不舒適。 2、鬆開:進一步放鬆到那一部位,便感覺到那一部位的肌肉好像在鬆開,骨頭好像也變軟了,全身血流循環上,似乎可以感覺到在靜靜地流著。 3、鬆靜:再進一步,全身好像溶化了一般,完全沒有什麼拘束,悠悠自在,雜念全無, 感到一種輕安的舒適(飄飄然,如羽化而登仙)。 (二)入靜 入 靜指思維活動單一化,雜念減少,對內外刺激因素反應減弱在主觀感受上常呈現(恬淡虛無)的境況。能使神經係統的活動功能得到加強,神經調解作用進一步改 善,從而使整個機體達到一個新的動態平衡狀態。入靜的程序取決于功夫的深淺,可分初,中,高三級來描述不同程度的大致輪廓。 1、 初級:姿勢自然舒適,呼吸柔和,雜念較少,或者起了念頭能很快排除可能有一、二 次短時間內感到雜念不起,安靜舒適,這就是初級入靜。 2、 中級:在初級的基礎上,對外界的聲音干擾聞如不聞,身體輕鬆,用意自如,呼吸綿綿,輕、重、暖、癢等舒適感覺常常出現。 3、 高級:在中級基礎上,外界的干擾已不起反應,呼吸綿綿深長,若有若無,用意自如,若存若亡,輕鬆飄浮,心情舒暢,精神飽滿。 (三) 意守 意守乃一念代替萬念之法,通過意守的鍛煉可使思想集中,排除雜念,達到入靜。通常概括為內守和外守兩大類。內守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一部分,如意守丹田、意守勞宮、意守湧泉等等。 外守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以外的事物,如意守青山、意守浮雲、意守幻景等等。意守切忌過度,決不宜用意太重,而必須做到似守非守,有意無意,勿忘勿助,不即不離,才能活潑自然,輕鬆恬淡,從而避免出偏差。(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自發動功的啟始式──初學者入靜最難 練 習氣功時,兩腳左右自然開立,約與肩同寬,腳尖朝向正前方,膝部挺直。雙手自然垂臂於身體兩側,雙肩放鬆,手心朝裏,手背向外。緩緩置於丹田前,雙目上下 輕閉,舌尖抵住上齶,全身放鬆。神態安詳,排除一切雜念,集中思想,呼吸自然,意守丹田,準備入靜,以進入氣功態,丹田的位置在肚臍眼下約四指幅的位置, 這附近有重要的關元穴與氣海穴,。 初學者入靜最難。練氣功時不能用念,要用意!「意守丹田」即保持身體平衡與心態入靜,掌握並體悟抱元守一以及虛其心、實其腹的真正含義,當氣感出現,就會自然產生動功或自發功。 練功時,要能靜心,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把意放在丹田的位置,不必拘泥於氣如何運行,只要「意守丹田」,就能夠將中樞的氣分佈在人體,使陰陽平衡。道家有謂:陰陽平衡,百病不生,就是健康之道。 一有雜念產生,守不住丹田,氣就亂,而我們的丹田要練成有固本作用,產生丹球----即丹田呈球形。練成後就能很均勻的把氣和光分佈到全身,使身體健康。當氣強時,自然就會分佈全身,保持身體平衡,是不必用念來帶動,正所謂「抱元守一」,守一就是講求一個整體,專注一致地守住我們的丹田中樞線。抱元的「元」就是元氣所在地─丹田。練氣功初期就是要守丹田。 練 功時,不能將整個力量集中在元神部,要意守丹田,一定要「虛其心,實其腹」,心一定要放鬆,否則會使氣卡在心或其他的部位。心的磁屬於氣磁,即氣化磁場, 而丹田是固化磁場,有此一說─認為能量就像一顆水晶球,有人的生命體在裹面,生命體的總結構就在丹田內,所以通過練功的固本能量發射到全身內外。 也 就是說氣功會把個人的身體組織全部改善,而且全部的輸送管道沒有阻礙,能量才能正常輸送。所以一個人的練功狀況可由丹田所發出的光芒得知,當身體某一部分 有病痛,氣就會受到阻礙,使氣的光芒中有缺角,如果身體的整體組織改善完畢,能量就會包括一切,包括元神部份,所以說,固本的能量有生命的能量在裏面。心 就是氣化磁場,如果心有固化狀況就是心臟阻塞等毛病,假如心有液化狀況,那就是心有風寒、風濕……等狀況。 「虛 其心,實其腹」就是心部肌肉要放鬆,但腹部要貼實,腹部即丹田部,所以初學者當腹部被氣壓下,感覺痛是正常的現象。心放鬆,丹田要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練 法,也就是呼吸時要感覺到腹部的變化,才能使變動的能量儲存下來,人體磁場能量才能被儲存在這個寶庫裏,成為氣功能量的儲存場所。 ※ 收功動作 練功完成時,一定要做收功的動作,將氣與能量儲存在丹田裡,也可使氣的能量位階趨於平衡,避免有所謂出偏的現象,收功動作也很簡單,只要將雙手重疊置於丹田上(男左掌在上,女右掌在上),雙手做抱腹狀,默念收功即可。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