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15 20:15:47瀏覽1081|回應1|推薦9 | |
7月12日,菲律賓所謂的南海最終仲裁案,沒有多少懸念地以自取其辱的結局落幕。在更多人解讀該仲裁案的不正當性、荒唐性和大陸第一時間的強勢反應之後,畢某希望更多地進行南海仲裁案之後南海局勢走勢分析。 南海仲裁案在管轄資格正當性、公允性等倍遭質疑之外,其仲裁中指稱太平島為礁,更添該仲裁的硬傷,尤為彰顯其仲裁的荒唐性。如果其他方面,普通人還難理解的話,這一硬傷在第一時間讓絕大部分人,都能夠理解該仲裁的反華勢力背後的惡意操縱和不公正性。菲律賓及其後面的操作者,本要用以孤立和羞辱中國的舉措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自取其辱,使自身陷入法理上的被動和自己製造的悖論困境。 菲律賓寄望所謂的海洋仲裁法庭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決之後,自取其辱、弄巧反拙後,會不會即時返回到雙邊協商的軌道上來呢?有人因為始作俑者阿基諾三世的下臺、菲律賓新總統的上任表示了盲目的樂觀。畢某的判斷則不然。樹欲靜而風不止。仲裁案的荒唐,不會讓菲律賓沒有國格的形象馬上發生改變。依賴美日為其支撐門面、甘作美日南海對付中國的走卒的角色和意願短期內也不會變。一方面是菲律賓自認為無法獨立抗衡中國,需要強力外援;二則,即便菲律賓內心深處有些許雙邊協商解決的意願。但請神容易送神難,好不容易搶佔到勉強介入南海事務的美日,會以更加積極的威逼利誘的手段讓菲律賓陷得更深。 故此,今後中國應對南海局勢的策略,必須立足於經濟、外交、軍事的更加強硬:經濟上給其更多、更大的壓力和更有利的誘惑;外交尋求國際社會的更多的支持、軍事上給予更多的和更明確的在掌控之中的定點清除和執法回應。特別是對日本介入南海行為,一旦觸及底線,應該給予更快、更嚴厲的打擊。 在諸多應對策略中,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方面:其一,南海屬於自己的領海無需頻繁求證他人。以不變應外部,最後南海之爭拼的還是實力。自己要有自己的堅持和節奏;其二,對南海問題的解決不能操之過急。操之過急,隨著美日和菲律賓等國的節奏而動,很容易成為別人的誘餌。他們會熱衷於周邊不斷的領海領土挑釁,激化國內的民族情緒;其三,南海可以用疲敵戰略,採取持久戰、消耗戰、遊擊戰等方式。面對美國等國赤裸裸的南海挑釁,對等回應中,不求一戰而決。更多時間不妨回避美國的鋒芒,但同時又要讓菲律賓等陷入長期的實質性消耗中,按照美國和菲律賓的政治架構,總會給反對黨製造不能讓整個國家長期處於無法短期解決的南海問題之下。 另外,儘管這次南海仲裁指稱太平島為礁,一時間激起了兩岸的同仇敵愾。但寄望兩岸當局合作解決兩岸的想法和條件遠未成熟。臺灣當局在仲裁結果極其荒唐之下,做出相應回應迫於島內輿論壓力不得已而為之,在南海東海得罪美日捍衛主權的意志和願望並不強烈。加之從民進黨等台獨勢力“寧與外寇不給家奴”甘願做美日東亞戰略棋子的行徑,兩岸民間相互鼓勵捍衛主權則更為實際和有效。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