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1 08:35:30瀏覽2086|回應15|推薦13 | |
進口美國牛內臟引起的風波,盡管有不良政黨和政客的推波助瀾,現在看來已經不會有韓國那麼大的動靜。這一方面得益於臺灣人民的本性善良,對馬英九的用心和苦心能夠充分地理解;另一方面,馬政府把談判的能做不能說的部分,通過藍營縣市長官和民間人士,半公開,半秘密地宣誓:危險的部分進不來。馬英九政府盡管也料到簽訂這個不得不簽的協議,肯定會有民間的反彈。但反彈多大,怎麼樣收場,出現反彈后採取的一些應對策略,很大程度上應該是被逼出來的智慧。 韓國的牛肉風波過去不遠,在野黨的虎視眈眈,相信馬英九團隊對於全面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和由此帶來的沖擊,應該有一定的研判。而且馬英九團隊對這些能做不能說的部分,也有一些應對之策,但通過什麼渠道來釋放這些信息,相信當時馬英九團隊並沒有明晰的規劃。比如,我同意進口美國牛肉的所有紙上條件,但實際操作中,我奔持對臺灣人民健康的原則,從實務上讓你無法進口,即便進口,也給你貼上標簽讓你賣不出去。談判讓步很多都是些都是心照不宣事。作為美國的談判者,臺灣實際能夠進口多少斤牛肉不是他們關心的,他們要的是你允許的承諾。你給了他這種承諾,美國的確是有了面子。臺灣在這次談判中應該是收獲頗多,但因為這些都是不能說的部分,說出來就成糊弄美國人了,本來給美國人的一點點面子也沒有了。所以這才是一開始馬英九被罵得滿頭包卻不敢大大方方地出來解釋,一副偷東西被抓住的模樣,用啞巴吃黃連來形容最為恰當。但作為執政過的民進黨和政客蘇貞昌、謝長廷、蔡英文等他們當然心知肚明,但他們為了煽風點火一定要揣著明白裝糊塗,對馬英九本來利多的談判撻伐成喪權辱國的惡行,比陳水扁自稱為美國在臺灣的民政長官還要可惡。此時,郝龍斌出面反對,應該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橋段,而是一種默契,而馬政府借勢說明自己的無奈和在實務操作中自己要遵循的底線。且戰且走,應該是一種被逼出來的智慧。當然,這個過程中不能說的不僅僅是牛肉問題本身,還關乎到臺灣、大陸、美國的其他問題,甚至有馬政府的其他深意。 馬英九團隊美國牛的風險沖擊盡管很大,但似乎已經過了危險期。美國牛特別是內臟畢竟還沒有來,看現在地方和行政部門也宣誓和部署的情況,這些民眾擔心的牛內臟部分也不大可能進來。所以,剩下的只是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政黨、政客和媒體的大嘴、歪嘴了,對這一問題的繼續操弄了。牛肉本身盡管對馬英九政府的沖擊不會那麼大,甚至給臺灣帶來很多的利益。但對馬英九本人威信的傷害,以及被逼出來的智慧盡管也是智慧,卻不如事先危機控管和信息釋放給人來得心安,況且這起風波,短期內對縣市長選舉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如果臺灣民眾漸漸明白了馬英九及其團隊,為了民眾的利益不惜犧牲自身和政黨的小利益,而來完成臺灣有利的布局。相信民眾對馬英九的信心和安全感更會增加。只是民眾能不能夠在馬英九的任內或者希望的時間內明白到這些。這需要他的團隊把利益的訴求,變成現實,也仰賴於媒體給予客觀的評價和宣導。 另外,馬政府被逼出來的智慧或者能夠讓其頭過身就過的運氣,就是棒球打假球的及時偵破,讓一貫有“狗熊摘玉米”之稱的媒體和部分民眾有了另一關註的焦點,讓馬政府早點從牛肉風波中脫身。人們都說,馬英九人很正派,能力稍差,運氣很好,言不謬也。馬政府把話都說到那個份上了,紙上協議和實際操作成為“面子”和“裡子”的兩部份,紙上有退卻,市場有保障。如果在臺灣沒有見到美國牛雜之前再繼續炒作這個議題,那就是一些政客爲了標榜自己愛臺或者愛民的一些政治秀了。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