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16 08:41:15瀏覽1455|回應5|推薦9 | |
網上正在盛傳15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網《漏網之語》刊發的,中國國防大學少將喬良”臺灣不是中國核心利益”的說法。他認為“改革開放30年,臺灣沒有參與,照樣能發展。釣魚島、黃岩島、甚至臺灣都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只有兩個,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能動搖”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道路不能中斷”。這種言論引起了網路一片撻伐之聲。這種想法出自軍人之口實在難以讓人相信。筆者沒有從更官方權威的管道看到喬良少將是在何時、何地、什麼場合下說的這些話。但無論真假,這種思潮和言論對中國軍民甚至國際社會傳遞的錯誤資訊及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按照中國對外口徑的一貫立場,領土完整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組成部分,臺灣歷來被看做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喬良以少將的身份,發佈如此和中國國家安全戰略、領土完整政策背道而馳的言論。只有幾個可能,一是,中國安全戰略、領土完整政策要發生調整,特別通過喬良這樣的將軍進行輿論放風;第二是,喬良愛出風頭昏了頭,私自發佈和中央政策不搭調的言論;三是,喬良根本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但無論如何,臺灣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的言論是絕對要不得的。無論喬良以維護黨的領導統治地位的名義,還是中華復興不能中斷的名義都是要不得的。 正如網友們討論的,如果臺灣被佔領或者獨立,因為怕動搖黨的領導基礎,而放棄強硬立場甚至不戰而降,這恰恰會動搖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執政地位也不能公然違背民心民意。如果放任臺灣獨立或被侵略,而認為共產黨不應該背水一戰,就違背了民意,也就沒有繼續執政的正當性。而中華民族的復興,如果臺灣等地都被佔領或獨立,復興的內涵又在哪里? 如果為了政權的鞏固穩定或者發展的名義,而對本應該堅持為核心利益的領土完整,淡化為非國家利益。這是一種怯戰、懦弱的表現,是為投降找藉口。按照這種理論,李鴻章的賣國,也是為了延續清朝不被滅亡;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何錯之有?汪精衛的“曲線救國”也何嘗不是冠冕堂皇? 這些言論如果出自民間學者甚至政客倒也罷了。但出自一個將軍之口,就沒有讓世人看到一個軍人應有的風骨和擔當。軍人的的職責和核心利益,不是對待國內,而是對付外來侵略。如果臺灣在自己眼裏都不是核心利益,中國能夠放棄的領土領海豈不是更多?割地賠款、忍辱求和誰不會?幹嘛還要養活那麼多軍人? 這種言論會讓多年來中國堅持的臺灣為中國核心利益在國際上被動搖,讓臺灣台獨勢力更囂張,在外交方面也會更為被動。特別是在軍隊會滋生不為領土而戰的怯戰、避戰情緒。如果不加批駁,其危害將是長遠的。這種言論的危害現在已經顯現,已經有人回復說:“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能動搖”=對內必戰 “中華民族的復興道路不能中斷”=對外不戰”,如果任由這種言論發展,將會大大壓縮大陸外交戰略迴旋的技術空間。任何正常的、暫時妥協或者讓步,都會被視作怯戰和維護政權延續的投降行為等。 亡黨必然亡國只是一種特殊制度的選擇。但在歷史的長河中,黨可以亡,但國不能滅。政黨只不過是國家某一階段聘請的治理國家的領導人。政黨治理不好,對人民離心離德可以更換,國家沒有必要一起完蛋。任何政黨試圖淩駕於國家之上,都是邪惡的。 這種臺灣沒有參與大陸建設為,不妨礙大陸發展的論據,也十分荒唐可笑。的確,中國之大,賣給外國幾塊,因為國土縮小,也說不定發展得更快。但領土完整和建設發展是兩個概念。借用普京的名言“俄羅斯領土儘管很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中國的軍人必須有這樣的氣魄和擔當才能夠贏得各界的尊重。即便為了生存,需要談和甚至割地賠款,也應該是政客們的事情。筆者直到文章結束,都期盼這些話不是喬良說過的。寧可自己背負傳謠的責任,也不想中國的軍人給人如此的觀感。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