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子半日遊】「平溪老街」之君雅大道、觀音巖、八仙洞、老郵筒~圖文分享
2012/07/16 23:07:51瀏覽1969|回應0|推薦16

平溪老街(君雅大道)021

平溪老街(石底橋)009

新北市平溪區有菁寮和平溪老街,菁桐去了好幾次(有興趣見1234),而平溪老街倒是第一次來。

平溪老街因要過石底橋,因此舊稱「石底老街」,這種類似九份的山城小鎮,總令人嚮往。

平溪老街007

從石底橋往老街方向走了一小段路,即看到兩間香腸店互相開在路口處,不過人潮顯有不同。

平溪老街(碳烤高樑香腸)013

廣告牌子是一間號稱20年老店、正宗高樑古早味香腸,不到三公尺的對巷是「故事香腸」這是食尚玩家推薦的香腸店,排隊的遊客較多~

平溪老街(故事香腸)015

我們剛開始也不知道哪間比較好吃,走過去故事香腸看看,牆上掛著這樣的告示......不過我不覺得寫這些會加分,至少我當下看到的感覺是「有必要這樣嗎」的感慨~

平溪老街(碳烤高樑香腸)018

我們選了遊客較少的20年黑豬肉碳烤香腸~沒有花俏和眾多美食節目推薦,只有一個老阿婆孤軍奮戰的香腸店

平溪老街(君雅大道)024

平溪老街每條巷道都可看見火車鐵道,這種共生關係也形成平溪老街的重要特色~

平溪老街(三坑溪)006

悠然山城伴隨著復古鐵道與橋墩,並有小橋流水穿過小鎮,這種感覺和九份老街又有些不同~

平溪老街014

三坑溪鐵橋與舊橋墩~

平溪老街027

平溪老街部分建築很有日本古味,老街走到平溪區公前可看到佇立一根導覽石柱,上面除了中英文對照的地點導覽外,還會寫上幾句日本文字,又增添了幾分日本的氣息!

平溪老街(平溪郵局)025

平溪老街的另一個景點平溪老郵筒,不過因為這種樣式的郵筒在很多觀光區都已經出現過,也許是歷史悠久?不過旁邊也沒有解說歷史源由,總之就是一個現代化的郵局前,有個老郵筒就是,看不太出來有什麼特別耶。

平溪老街(平溪老郵筒)052

平溪老街(平溪觀音巖)033

平溪老郵筒往上走約一、兩分鐘,即可到平溪老街較高的景點:觀音巖。

平溪老街047

觀音巖位於平溪石底村後山,廟前四周環山,在前面的平台上可遠眺望平溪、石底兩村,景色優美。

平溪老街(平溪觀音巖)050

觀音巖本身看來建物沒有太多特色,門窗還是用居家鋁窗之類的,較缺少雕工畫樑藝術之美。

平溪老街(平溪觀音巖)051

比較不一樣的是觀音巖主祀奉的觀音是石頭雕刻的石觀音,整個鑲在石頭上~

平溪老街(平溪觀音巖)045

平溪老街(八仙洞)034

觀音巖左側為頌德碑,說明鐵路建設與煤礦開採對地方之貢獻;頌德碑旁邊的廟宇狀暗室即是「八仙洞」~

平溪老街(八仙洞)032

原以為這是天然洞穴,原來八仙洞是為了觀光而人為開鑿的~

平溪老街(八仙洞)035

八仙洞入口處左側是彌勒佛,右側為許願池,供奉觀世音菩薩。

平溪老街(八仙洞)036

平溪老街(八仙洞)038

八仙洞入口處的解說牌告知,八仙洞是觀光取向的,不過洞內有安裝燈光但卻沒亮,到底是探險性質還是娛樂性質?

孩子把這洞穴當成「探險」,我們三個「男人組」是摸黑前進,至少印證八仙洞冬暖夏涼,因為潮濕和山泉水滴下之故,身上都有涼意。

平溪老街(八仙洞)040

平常不常使用閃光燈,但靠微弱的燈光實在很難拍照,開了閃光燈拍了幾張,也順便當成是探照燈。

平溪老街(八仙洞)041

八仙洞不長,我們靠著微弱的洞外燈光走到洞底,有些佛像和蔣介石銅像擺放在桌上,看來沒有太多整理,因此又依原路返回洞口(不過這算是孩子印象頗深的景點)。

平溪老街(君雅大道)017

張君雅大道~舊時的狹窄石板路,已經改鋪為花崗石的觀光步道

平溪老街023

平溪老街054

天氣熱,往回走的路上又買了雞蛋冰消暑~

平溪老街005

平溪街道大概花半天的時間可逛完整個區塊,最後區塊很多商店都販賣天燈,我們在十分老街放過(十分寮才是最早的天燈發源地),因此沒再放天燈,雖然一度考慮。

同樣是山城,但平溪老街的「主流度」不如九份,這幾年依然靜靜的與三坑溪相伴,比較「新」的置入性行銷就是前幾年的「張君雅小妹妹」廣告在平溪老街取景,因此平溪老街內也有「張君雅大道」。

花半天時間和孩子走一趟平溪老街,可瞭解日據時代的歷史情懷、平溪人口老化產生緩慢生活步調、攜手走過黑暗中一點光的八仙洞探險,也可體驗和特殊的山川、老街、鐵道共生的小鎮。小鎮老街風光,真的不要只剩下小吃美食,在曾經的腳步下我們都增添旅程中特殊的美好回憶。

 

◎ 如何去:

北二高深坑交流道下右轉,石碇雙溪口轉106縣道→平溪老街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6175124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alekd&aid=663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