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6 09:47:12瀏覽1459|回應0|推薦12 | |
台灣各地有不少以農村、懷舊為內涵的社區,近幾年因社區居民與當地頭人的努力,慢慢營造出遊樂場外的鄉村主題旅遊動線。 之前也帶孩子去過幾個如是社區,有些社區看起來略微沈寂,有些社區就感受到主題性頗強,也值得推薦造訪。 近年比較顯學的大概是嘉義新港板頭村,該區域現在除了有規劃動線外,很多景點也成塊狀分佈。我心中除了新港值得一遊外,類似的老社區景點就屬台南後壁的墨林村和菁寮村了。 這裡因為電影無米樂而走紅,其實我沒看過這電影,第一次來菁寮時就覺得這個區塊規劃的真好。 只要先去菁寮無米樂遊客中心拿了旅遊導覽後,附近周遭的景點都從遊客中心向外的方向放射出去(不若台灣部分老街的熱鬧區就是那條直直的老街)。 停好車即可用步行方式,繞遍菁寮。 墨林村其實是進入菁寮村前的村莊,不過因為墨林住家分佈不若菁寮村聚集,因此人氣始終沒有菁寮村盛。不過墨林村有個指標建築,要進入墨林、菁寮前一定會吸引來訪者的目光,即是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的斜對面是百年老校菁寮國小,校園內每每都是古蹟建物,值得進入菁寮村前停車身伸懶腰、走走校園步道的休憩景點。 這是我們第二次來菁寮村,第一次來菁寮時有些古蹟景點沒開、有些正在整修,這次來菁寮村金德興(阮家古宅)和稻稻來當天都開放,因此也進去走走。 進入「稻稻來」時,佑佑、彥彥在稻稻來內奔鬧,因此看到有人注意這兩隻我們也不以為意。 離開「稻稻來」我們順著街道步行至幾十公尺處的農村生活體驗博物館(也就是荷蘭井湧泉民宿後),有女性遊客走過來問我:「他們應該是佑佑和彥彥吧?」 「在稻稻來時就覺得他們很眼熟了耶」,剛女性網友告訴我。 略聊一下,她也不是在地人,也是回南部後來菁寮玩的遊客。 嗯,世界很小。 無米樂社區(墨林、菁寮村)算是主題性、人文性值得推薦的旅遊景點,以下是來菁寮、墨林村的當天照片和一些心情分享。
◎ 金德興藥舖(阮家古厝): 後壁菁寮老街上的「阮家店舖型古厝」金德興藥舖(阮家古厝)是台南特殊的古厝之一,據專家鑑定勘查判斷,可能建於清乾隆高宗年間,至今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它曾二次遷徙,經歷六代,換了三個家族,雖如此,其風華依舊,未曾被世人遺忘。 阮宅的歷史蠻傳奇,它原先座落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是某林家望族的祖厝,傳了三代,因家道中落,賣予後壁許遷,許遷運用拆遷技術,將宅第搬遷至現址。後來許家亦式微,轉賣與阮家,目前古宅的主人為阮齊(資料引自菁寮老街)。 古宅為閣樓式建築,佔地不大,建築面積僅三十六點六坪,其整體建造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窗、樑柱、斗供,依稀可見當年的風姿,牆壁精美的雕飾、彩繪層次明朗,是台南市內少有的古建築(資料引自菁寮老街)。 金德興(阮家古厝)當天開放讓遊客參觀,因此有幸進入內部參觀~ 因為金德興(阮家古厝)尚有人居住,因此環境看來還是很「居家」~
金德興(阮家古厝)原經營藥鋪,且建築已有一、兩百年歷史,可想見這裡的置草藥櫥櫃、藥罐多麼有時代意義~
◎ 稻稻來(莊家古宅): 金德興(阮家古厝)隔壁即是新景點莊家古宅「稻稻來」,雖然從架構木柱看來都經過整修,但屋面和內部還是有一些古早建物、擺飾。 一般而言,看中文都習慣從左至右,因此初看這招牌到底是「稻稻來」還是「來稻稻」?真讓人摸不著頭緒。 後來才瞭解,原來這裡稱之「稻稻來」,而「稻稻來」為名是有其趣味性的,因其取自台語的「慢慢來(稻稻啊來)」。 關於「稻稻來」原始構念,可參見行政院文建會相關說明: 政府為提升菁寮聚落內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之整合保護,建立在地文化資產自主經營管理的觀念,形塑居民之在地認同與文化保存意識,台南市文化局以「聚落生活呈現、文化資產活化、在地產業連結」為主軸,後壁區菁寮、墨林、後廍3里整合成的「無米樂幸福農村聯盟」,由市府文化局推動在地文化資產活化,以農村閒置宅院打造成「稻稻來」示範點,農村媽媽利用自種食材將菜餚精緻化,讓遊客體驗「庄腳人」的熱情與慢活之樂(引自行政院文建會)。
「稻稻來」推出一些符合各種節氣的美味料理、輕食小吃組合等,讓遊客在感受菁寮聚落農村文化之餘,也能有如同自家庭院乘涼般的悠閒生活體驗。 菁寮老街上之稻稻來(莊家古宅)建置示範在空間修繕上採「減法」概念,減除不適當之添加,以不破壞建築物既有結構的方式,儘量維持建築物原始風貌。 因為第一次來菁寮沒看到「稻稻來」這景點,看裡面遊客也不多、也不用收費,因此我們也進去逛逛(但稻稻來裡整修後的空間還不太大,除了賣些輕食小吃外,後面居宅並未整修)。
◎ 菁寮老街販仔間:
販仔間,從字意上不太容易理解這是什麼? 原來這是古早時期的人出遠門時,晚上找販仔間隨意睡,順便寄放貨物的地方。大床舖上陌生人比鄰而睡,有點類似現在的「民宿」,只不過販仔間很多都是通舖,當然不像現在許多被美化成五星級的民宿。 不過販仔間只是讓遊客知道「地點」,也就是讓遊客知道這裡就是百年前的「民宿」,至於內部已經無法讓遊客參觀,有點可惜。
◎ 老茶室:
不要誤會,這和現在帶點粉味解釋的「茶室」意思不一樣,菁寮老街所謂的「老茶室」是供商旅客來此閒聊喝茶兼休息的茶棧。 「純」的。 整體建物翻修後,建物主體依舊保存著昔日古老的味道,除此在老茶室內部,也擺設很多古早、傳統物品,例如竹蔞、阿嬤e嫁妝臉盆、斗笠、古早收音機、電視、菜瓜......等。 現在的孩子哪知道以前電視還需要「關門」,我還有印象小時候家裡也用過這樣的電視。 我們平常用的「合成」洗澡的「沐浴球」,我告訴孩子,我小時候用的不是這種塑膠合成的,而是「絲瓜曬乾後」剝掉外皮後,即可用來洗澡。 孩子一直不懂,為何平常吃的絲瓜可以用來洗澡? 在菁寮的老茶室看到長長兩串絲瓜曬乾後的「菜瓜」,很高興的告訴孩子:「就是這個、就是這個」。 這首「 菜瓜後生」是嚴詠能去年底專輯「咱農系天公之子」的創作歌曲(詞),這首「 菜瓜後生」我也很愛,因為旋律和歌詞都很可愛。 菜瓜後生的「後生」,請用台語想像,意指「孩子」。
◎ 荷蘭井湧泉民宿(菁寮農村生活體驗博物館): 老茶室再往前走沒幾步路,前方即是荷蘭井,在荷蘭井前左轉即是菁寮農村生活體驗博物館。
在菁寮村,除非用餐買物外,一切免收門票免費,因此請大方的走進去參觀。
古早的洗衣方式~
荷蘭井湧泉民宿也可入內參觀,很讓人意外的是,空氣中飄的音樂,就是嚴詠能的專輯,純樸的菁寮放嚴詠能的台語歌,真的很適合。 割稻飯,按照台語來翻,應該是「割稻仔飯」比較恰當,來此可品嚐傳統務農的餐點,大大的一碗~ 有軌道可推、可體驗的五分車~ 菁寮農村生活體驗博物館內小孩可戴斗笠、拿竹簍,菁寮就是一個時光回溯機~
◎ 豐昌商店(崑濱伯家): 自從2005年播出無米樂紀錄片以後,全台灣人關心種田老農的問題,對無米樂的主角崑濱伯夫婦的恩愛,趣味的生活,很讓人憐愛,及崑濱伯夫婦的敬業精神,更讓人欽佩。2006年第四屆冠軍米王得主就是「無米樂」的主角崑濱伯夫婦(資料引自菁寮老街)。 豐昌商店(崑濱伯的家)就位在「無米樂旅遊中心」幾步之遙,因此來菁寮老街幾乎都會從 菁寮社區的點很多,以上只是我們第二次來訪的經驗分享,墨林村就在菁寮隔壁,當中和興冰果部(夏天來此一定要去品嚐古早冰)就位在崑濱伯家對面,因此很難遺漏豐昌商行。 這次來又看到崑濱伯坐在客廳,因此購買兩包全國第一的冠軍米,不是那種一大袋的米,因為小巧且真空包裝,我們買了兩包,送人自用皆宜。
◎ 菁寮東營: 農村很多地方都有東西門北中等五營將軍,菁寮也不例外,我們開車繞了幾個營,也讓佑佑拜拜。
◎ 墨林村的聖十字教堂:
很顯眼,讓人很難不注意它的存在: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在墨林村,不知為何稱菁寮? 這是聖十字教堂的簡介,金字塔的特殊建物,有興趣者參考參考。
要參觀聖十字教堂需要運氣,有時候有開(我們第一次來並無沒開放),這次來還是沒開,但我們注意到教堂公告下午兩點半至三點(或三點半)開放參觀,因此我們菁寮村參觀時即注意時間,在下午開放時間過來看看。
禱告外販賣一些手工藝品~
此為教堂,莊嚴隆重。只能遠拍,因為教堂內禁止攝影~
「稻稻來」取其台語諧音希望來訪遊客以「慢慢來」的心情,「慢」遊體驗菁寮聚落在地生活,再加上我們來訪兩次(其實很嚴格的說,是三次,因為第二次只有我帶兩個孩子,我們開車繞了菁寮、墨林,然無深遊)的經驗,覺得這裡算是頗能推薦的點。 從無米樂遊客中心往外的街道,已經被規劃成旅遊區塊,除了動線不複雜外,菁寮、墨林村豐富的文化資產、傳統展現一目目,就像一座動態博物館,無價卻又完全免費。 來一趟菁寮無米樂之旅,可讓自己或孩子感受菁寮的人文歷史與純傳統樸的生活態度,也讓忙碌的都市人體驗「庄腳人」的慢活之學。
◎ 有興趣也可隨看無米樂菁寮老街的其他景點: 【台南後壁無米樂 5-1】菁寮老街=阮家古厝+進成自轉車店+荷蘭井+...... 【台南後壁無米樂 5-2】菁寮老街=豐昌商店+無預期遇到崑濱伯+...... 【台南後壁無米樂 5-3】隆泰棉被店+建成鉛桶店+新美西服+德馨宮+...... 【台南後壁無米樂 5-4】菁寮老街=和興冰果部+新和源餅舖+新源成布莊+...... 【台南後壁無米樂 5-5】菁寮老街=墨林文物館+瑞榮鐘錶店+......
◎ 有興趣也可看以下日誌,台灣鄉林間有許多特色的可愛社區: 【嘉義義竹】容我說個動人的「東後寮」故事和旋律~「馨滿義竹」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