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7 08:51:42瀏覽1002|回應0|推薦8 | |
宜蘭的頭城老街我們來第二次,上次是一年半前去蘭陽博物館後,順便來頭城拜訪朋友,因蘭陽博物館距離頭城老街只有十來分鐘而已。 不過上次只走完頭城老街的一半,這次把另一半走完,才算是完整的逛完頭城老街。 頭城老街指的就是宜蘭頭城的和平街,和平街北段和南段頂端各有北門、南門的福德祠,是老街的兩個守護神。
◎ 十三行康家古宅: 以我們這次去的北門福德祠為例,往南延伸處處是古蹟,福德祠旁的長排平房是清代船頭行的遺址「十三行」,雖然是木造建築但重建過,感覺有點喪失些老房屋滄桑的味道。 頭城十三行遺址是清代當地漁港附近的十三間街屋聯結而成,屋齡大約在一百五十年左右,一度是宜蘭對外貿易的港口及倉儲地區,曾是著名文人康焰泉的住所,其中三間由已故縣民康灩泉擁有的「康家」老屋,由於在外觀上具有保存價值,被宜蘭縣政府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資料引自網路)。
「十三行康家古宅」是清代頭圍商家的批貨處及倉庫,不過宅門深鎖,只能在戶前駐留~
十三行部分居宅都住人,屬私人土地~
◎ 北門福德祠:
十三行往北走即是頭城老街最北端處~北門福德祠
頭城老街導覽地圖算清楚,和平街上會有什麼古宅古蹟都會標示在導覽圖上,每個古蹟前並設立更詳細的說明介紹牌~
此這裡的土地公廟土地公廟約於嘉慶到同治二年間完成大致規模,然今日所建土地廟以非清朝時所建,是日據時代大正五年(1916年)重新整建而成的。
屋簷下石獅是清同治年間遺留下來~ 有些土地公廟都在樹下,僅有一個小小的遮雨處,不像頭城老街北門的福德祠有三個廟門,因為當時頭城和平街是昔日頭城最繁華的商埠所在,農業、商業有相當基礎,所以在和平街道兩端各興建南北門土地廟,以防止錢財外流。
相關資料顯示,日據時代興建的廟宇,都會在牌扁上提上天皇年號,但光復(終戰)後,在重修匾額時會改為民國,如同這座廟仍留有日治時期大正年號者,在宜蘭不超過三座廟。不過因為當時照相時對焦沒注意,匾額反而太模糊了。
供奉有土地公、還有一個紅臉土地婆~
大正五年(民國五年)重新整修的北門福德祠~從牆上的資料看來,有些捐一圓伍角、有些捐伍角,多少可了解當時和現在的物價真是天地之別。
和平老街上的裝飾牆、物~
◎ 盧纘祥古宅: 離開「十三行」再往和平老街的南段方向走,則有混合中、日、西式建築風格的盧纘祥古宅。 盧纘祥古宅還有人住,是私人土地因此並未開放參觀,最多只能在大門的裝飾空縫間一窺盧纘祥古宅的主建物~ 建築本身揉合多種風格,有西式圓拱、柱飾、迴廊及櫃台腳等設計~ 根據盧纘祥古宅前的說明可瞭解,宜蘭俗諺稱:「有盧家富,無盧家厝;有盧家厝,無盧家富」。端看這樣的格局在當時是豪宅,也就是現在「帝寶級」的等級吧。盧纘祥是首任民選宜蘭縣長,從居宅可知盧家在宜蘭當地的特殊地位。
頭城老街沒有台灣其他老街假日有人擠人狀況,不過這應該算優點吧~ 盧宅對面的半月形池塘,即是頭城港遺址。以往商船能開到自己家門前,最後因民初某次大水患埋沒了頭城港,交通困頓後經濟中心轉移,因此造成頭城港沒落,成為目前僅存的一彎落寞的池水細等歷史。
記得以前歷史最喜歡考「什麼之最」,頭城是宜蘭平原開蘭的第一城,是最先開發的小城鎮;而頭城的頭城老街(和平街)則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在清朝時代是蘭陽平原最重要的經濟、交通中心,也是宜蘭碩果僅存的老街。 因此如果頭城堪稱「開蘭第一城」,那頭城老街應該也屬「開蘭第一街」吧。 頭城老街算是區段很完整的老街,因為南北界線清楚,即處在北門福德祠與南門福德祠間。 清朝時這裡是商業中心,現在台灣「流行老街」卻沒把觀光老街的商業氣息帶進來,因此頭城老街走一遭會感覺和以往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玩的「制式老街」感覺差異頗大,頭城老街上很少有如上述般的商業氛圍,我們假日來頭城老街卻寧靜異常(第一次來遊客也不多)。 不過頭城老街不是那種完全沒經營管理、放任式的老街,多數老街古宅、古蹟都有介紹,因此適合想漫心散心的人從頭到尾走一遭,慢慢品嚐「老街」應該要「慢慢來」的滋味。
◎ 宜蘭頭城(老街)相關景點: 【宜蘭頭城】蘭陽博物館、烏石港、龜山島~遊記分享(中時嚴選好文) 【宜蘭頭城】頭城老街(和平老街)、慶元宮、協天宮~小城故事多
◎ 如何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