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黃河上航行
2007/01/09 11:57:39瀏覽1894|回應3|推薦39

到了河南,黃河變成一首哼個不停的綿長樂曲,時而激越昂揚,時而沈厚雄渾。我住在鄭州的旅店裡,感覺那發自黃泥地胸膛深處的音符,猶如天邊滾動的雷霆,卻在我的枕邊顫動且吟哦不已。

也許,在半睡半醒之間,它只是一個人查看了地圖之後可能產生的幻象,或是年少時讀過的地理教科書裡,那沉睡多年的精靈,突然從我腦袋裡甦醒過來。

聽說鄭州郊外就有個黃河古渡頭,能讓遊客坐船遊河,當然要去。

鄭州的黃河古渡頭,已經開發做為觀光客遊河的碼頭,遊客服務中心的牆壁上掛了好多位國務總理,和外國貴賓到此一遊的照片。這個碼頭看來顯然與一般河海碼頭不同,找不到類似的河灣、港澳等水域挨著,也看不見可供船隻繫纜停泊,以及遊客登船的棧道等設施。

鄰近只有一處凵字形的土堤。凹槽底部不見流水,砂質的黃泥地上,處處散佈著拳頭大小的石頭,和這兒一攤、那兒一攤的小水漥子。

原來,河道遠在一片稀稀疏疏的樹林之外。隱約間,傳到耳畔的聲音,讓人分不清是風吹枝葉的聲響,或是黃河湍流的喘息。

放眼望去,比樹林更遠處是一大片偶爾會颳起風砂的黃土大地,連接著迷濛的天邊,辨不出河道在那兒?我想,我站的地方所以叫黃河古渡頭,可能是從前河道流經此地,後來逐漸外移了吧!在歷史上,黃河一直扮演著流浪漢放蕩不羈的角色,河道南南北北地搖擺游移,不難想見。

教人納悶的是,候船的土堤下方,只有一道朝遠處延伸出去的黃泥灘,乾燥得像條黃泥路,看不見水道,船怎麼駛進來載客?又往哪兒去遊河?正在大家一頭霧水,胡亂瞎猜之際,有人自以為是的說,黃河流沙沉積,哪能行船,要坐也只能坐皮筏,如今一口氣來了幾十個遊客,為皮筏吹氣的船家一時間肯定忙不過來。

想起早年讀的書裡,的確告訴過我們說,黃河水急灘險多流沙而不利行船,要在河面上航行,只有沿河農民自製一種由老祖宗傳下來的渡河工具叫「羊皮筏子」,它利用整隻羊的皮囊充氣後,再以竹木架併串繫住八至十數個皮囊,以木槳充當尾舵,即可載貨順流而下。等貨換了錢裝進荷包,回家時只需把併串的每個皮筏裡的氣給放掉,即可輕而易舉地把竹木架子和扁癟的皮囊,輕鬆地扛在肩上,走陸路回家。

在古渡頭,有個牧馬的農民告訴我,縫製皮筏的羊皮,宰殺時不開膛,而是從其頸部去其骨肉,再紥住頸部四肢等缺口,浸泡桐油後風乾,便成了可充氣的皮囊,朝裡吹足氣即可浮在水面。皮筏不全是用羊皮囊併串,也有用牛皮做的,牛隻個兒比羊大,其皮囊容量更大,通常必須由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朝裡吹氣。曾經有人誇口,他一個人吹的氣足夠了。周邊的人聽了,沒人相信,都認為對方說大話。據說「吹牛皮」的典故,就是從黃河邊冒出來的。

等我們一行人站在鄭州的黃河古渡頭一陣子,突然傳來隆隆聲響,遠看像一輛尾巴拖著滾滾塵砂的坦克車,由遠而近,這才發現人家已經不用吹牛皮了。這一種稱做水陸兩棲的氣墊船,正是目前載客航行河上的船隻,只要啟動引擎,鼓足了船艙下比羊皮氣囊或牛皮氣囊還要大幾十倍的氣墊,再急速地轉動尾巴上兩具特大的風扇,整艘船便像箭矢那樣飛馳前行,無論沙洲礫石灘或水道湍流,都難不到它。

……全文請參閱九歌出版社2015年6月1日出版的吳敏顯散文集《山海都到面前來》


照片說明──
上圖:氣墊船洩了氣,停在黃河中的沙洲上讓遊客下船拍照。
中圖:鄭州黃河古渡頭碑石。
下圖:山上豎有「鴻溝」二字的古戰場,正是歷史上的「楚河漢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張 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羊皮筏
2007/02/20 18:49
早些年走絲路,從蘭州起,在黃河岸邊還看到羊皮筏曬著,挺新奇的,終於見識到。不過,蘭州的空氣汙染很嚴重,壞了好山好水。

Monkeybo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
2007/01/21 05:30

看到「吹牛皮」的典故,及「楚河漢界」的遺址。

謝謝 老師精彩大作。


睡美猴到此夢遊...ZZZ...


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前兩年去過
2007/01/14 23:15

看了您的文章

讓我回味無窮

下次出遊

通知一下

小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