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7 13:16:32瀏覽735|回應1|推薦15 | |
「老師,我蹲馬步總是蹲不久,我是不是沒有天份?」 孩子!請不要這麼想! 學功夫的時候,不論是學生還是在旁看的家長,都希望自己或孩子能展現水準,期望與其他同學一樣好,甚至更好。 但在求好心切的出發點上,很容易演變成為直接以成敗下定論。 倘若如此,逐漸的…學功夫就變成了看誰拿的成績比較高、誰獎牌拿得多、誰踢得比較高、蹲得比較久… 這種心態在坊間的武術老師身上很容易看得到,所以培根老師不斷提醒自己,千萬不可以讓自己變成那樣。 因為我堅信,每個人學習武術,都應該從內而外,逐漸展現出個人的特色,就算要比較,也是要跟自己的過去做比較。 況且,每個人高矮胖瘦不同,天生賦予的特性也不同,又怎麼可以單純以個別的動作展現來判定優劣呢? (老師你看!我進步了!) 培根老師(任培豪)的課程中,會運用遊戲模式來增加學生的競爭性,但那只是課程訓練的一環,促使他們精益求精,而非將勝負結果作為評斷學生表現的依據。 例如,很多人會以蹲馬步的時間長短,當做是練功夫的指標。殊不知,蹲馬步的高低、角度、步伐的距離都是關鍵。 就算乍看之下,大家的動作都已經一致,但身高的差異、體重的不同,都會造成不同的效果。 體重偏重的孩子,其實大腿肌肉已經相當發達,但若要承受上半身的負擔,會遠比體重輕的同學大。 所以他們蹲起來自然大汗淋漓,又痛又酸,反觀體重輕的孩子,還可以蹲到打呵欠。 在這前提下,如果因此責罰那些想偷偷站直或蹲得比較高的同學,只會造成他們的壓力。 身為老師,應該判斷的是,孩子的學習心態是否正確,而非動作上是否偷懶。 (每個孩子既然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當然,我也不會用相同的標準去看待他們。) 所以,當培根老師指責一個打得很不錯的小朋友,卻誇獎一個打得明顯不紮實的同學,請不要感覺到奇怪。因為我針對的是他們的綜合表現與進步的成果做評判。 我希望他們每個人的目標都是要挑戰自己,而不是不斷的跟他人做競爭、做比較。 就像第一堂課教導的「自信」一樣,唯有超越自己的每一刻,才能真正達到「學如行舟不進則退」的根本概念。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