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兩個星期
2019/08/12 12:51:41瀏覽608|回應0|推薦11

2014年11月第1次回到久別了32年的台灣。從桃園坐車到台中的一路上,看著窗外,景色已非32年前的記憶。見了幾位從前的同事朋友。從前的壯青年,如今都成了白髮人。自己上公車,有人讓位。暗暗吃驚,原來自己和朋輩已經是步入老境的一群了。

2014年11月正好是「九合一」的選舉時期,在旅館守著電視看了一回,又到街上去看了一下。自己少小離家,在台灣沒有參加過這樣熱鬧的選舉祭典。去了香港,當時還是殖民地,自然也沒有選舉權。來了日本,參政權與外國人無關。一生沒參加過選舉的自己,也許是反動,反而對政治異樣地關心。

這次來台之前正是香港「反送中」,鬧得如火如荼之時。台獨港獨,也成了話題。來台之前就對台灣居民的意識形態充滿了好奇。雖然知道在這幾年間「認同台灣人」的比例高漲,但是「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認同,長年以來保持一定的比例。香港一直到2008年時,認同「廣義中國人」的比例也超過五成。共通的中華文化,是這類認同中國的基礎。

這次來,是帶學生來學華語。上課的第一天,我到班上去旁聽。聽到25歲的年輕女老師,在自我介紹時,很自然地對日本學生說「我是台灣人」。顯示出在這個世代,說「我是台灣人」,似乎是種不暇思索的自然舉動。在這個世代,「中國人」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治實體的國民。國府遷台,已70年了,從一個世代25年來計算,已經是第三代人了。中國對這個世代而言,只不過是父祖的故鄉而已。

但是第二代的人又是如何呢?打電話給從前在台灣教書時的同事,希望見一面。她問我,還有沒有其他想見的人呢? 我說了幾個名字,但是猜想大家忙碌,也不一定見得到。沒想到去了舊時教過書的那間大學時,舊時同事3個人在門口等我,叫我好生感動。

敘舊後,自然話題轉到我有興趣的「意識形態」方面。從前在台灣教書的時候,正值威權時代,一到敏感話題,同事們說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到了選舉期間,個個面紅耳赤。這次見面的一位男同事,當時並非特別熟稔。記得當時大家好像有點防著他似的,也不知道原因為何?這次見了面,聽他本人細說,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他是身負監視系裏同事言談行動的小組長。系裏同事,除了我這個外來的,大家似乎都明裏暗裏地知道他的身份。但是這個同事,後來發現自己原來也是被監視著的人,讓他起了反感與不安。幾天後,有機會上台北,又和另外幾個舊時同事‧同學見面。其中一位告訴我,這個「小組長」同事,後來傾向台獨。時代的潮流‧個人的經歷都有可能改變原本根深的意識。

如今大家都可以如此沒有芥蒂地談,和從前那樣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是彼此防著的情況不同。民主政治固然有諸多弊端。言論自由,還是可貴的。

另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從2014年以來,連續來了5次台灣。起初和這間大學負責交流的有關方面,談的都是公務事。也許因為見面次數多了,大家也都彼此比較能把握住對方。這次不只談話時間長了。談話內容也多樣化了。原本華人社會的「公」就包含了「私」在內。有時談公事,也會夾雜了不少「私」人的看法與意見。這次因為明年我即將退休,他們安排了我和他們領導層的一位老師見面。這位老師很健談。談話的內容也就擴充到日治時代台灣居民身份問題的詮釋、外籍配偶弱勢家庭兒女的教育問題、海線貧民的民生問題等。

來台的這兩個星期,有空我也會到他們的辦公室坐坐。他們也不再把我當外人。有些老師就會和我談起他們的家務事。有一天搭電梯下樓,在電梯門口碰到一位,我在2014年初次回台時見過面的一位老師。我們相識算來也有6年了。聽說她要退休,我就告訴她我也要退休了。她突然捉住我的雙手,開始告訴我她為什麼要退休。就這樣我們在電梯口差不多談了半個小時。

原來這幾年,她奔波於大學‧娘家和自己家裡,要照顧高齡母親與病患丈夫。但是人一上了年紀,不管從前是如何地文質彬彬‧知書達禮,年紀一大,或是疾病纏身,身不由己時,就常常變得不可理喻。這位老師是國府來台的第二代。在這一代被教導的就是孝順。孝順也就是什麼都盡量順著父母。但是有一天這位老師爆發了。突然直呼母親的名字,大聲呵斥她。把母親嚇呆了。後來母親告訴她。你把我罵醒了!母親開始明白自己是處於何種狀況。改善了母子關係。

台灣社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呢? 來台灣搭公車時,初時很不習慣,看見前門後門都有人上車,下車也是如此。到底從哪邊上車,哪邊下車才對呢?問了身旁的一個年輕學生,他說兩邊都可以。在日本上公車,因地方而略有不同,前門後門各有它的作用。如果是後門上車,下車就在前門。如果前門上車,就在後門下車。台灣的兩邊上下,初時覺得十分混雜,但是確實效率高,節省了不少上下車的時間。這次見面的一個舊同事說,目前台灣的年輕一代,雖然沒有以前那樣有苦讀精神,但是腦筋靈活很多。據我看來,台灣整個社會,或許因為還很年輕,或許因為已經從高壓的威權社會解放出來,很多事情似乎都很靈活,不侷限於固定觀念。那位為了家人的看護,折磨了好幾年的老師,最後終於找到了突破口,改善了母女關係。在家裡耳提面命,在學校被教誨的固有「孝順」觀念,到了不合理狀態時,這個老師自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也許因為比以前深入地了解了台灣社會。感覺上7月28日到8月10日這兩個星期,是段很長的兩個星期。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2847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