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鬱悶與憤怒
2017/08/28 12:16:40瀏覽229|回應0|推薦2

今天偶然看到大陸電視台在放映著,名為「國家記憶」的一個短篇紀錄片。短片中,主持者在片中介紹了1967年尼克森在「外交」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小小星球上,7億人被孤立的憤怒」這句話。它讓我連想到70年代以後,臺灣在國際空間逐漸被孤立的鬱悶,及2014年被大陸單方面宣布擁有對港全面治權的香港人的憤怒。

當70年代美國逐漸放鬆對大陸的經濟制裁時,原本門可羅雀的香港中國百貨公司,開始熱鬧起來。美國遊客每個人可以購買不超過100美金的中國商品。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哪能預料到這個開端,是臺灣被孤立的開始呢?

每次臺灣或香港有反中的示威遊行時,中方一定說是那是一小撮台獨的行動,並非臺灣同胞全體的表意。香港的示威也被解釋成外來勢力的煽動。

確實地臺灣有上百萬的台商在大陸經商,島內揭「統一」持論的黨派與個人不少。隨著臺灣經濟的衰退與在國際上的孤立,主張「統一」的聲浪更加響亮。但是2014年3月18日,由學生領導的太陽花運動,動搖了親中政府的根本。2014年11月的「九合一」選舉,執政黨一敗塗地。顯示出平時沉默的選民,並不是沒有意見的,他們也不是「一小撮」,而是多數。

香港在長久的殖民統治時代,本地豪商與土著勢力,早已習得「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心得。回歸後,他們紛紛表態,把合作的對象從殖民地的主子改成中國的中央政府。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持續了既得利益,中央政府也分割了部分權力給他們。香港特首的選舉團體1200人委員中,功能職能團體選出的席位占了多數,民選的泛民主派居少數。香港社會長久以來的既得利益者,就這樣成功地繼續了他們的利益與權力。

對「太陽花運動」,大陸持何看法,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在太陽花運動平息後不久的6月10日,大陸發表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的白皮書。從它的「中央對港有全面治權」「特首必須愛國愛港」「特首,立法會普選制度,要符合國家安全及利益」等的內容,可以看出加速了對香港的統制。白皮書一發表,自然引起反彈。9月香港的中學生大學生舉行罷課。罷課的延長線上,提早了「佔中」行動。在罷課前,由學聯發表了一封致香港人書,敘述1984年以來學聯如何由支持回歸,到今天的罷課過程。當初支持回歸祖國,原以為能達到「去殖」「去資」,換來新生的香港。誰知回歸後,成了本港資本家與大陸共治香港的局面。社會格差反而加速。該書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有希望」。

前篇「政治犯」一文中也提到,雙學3子紛紛下獄。立法會議員中有4名,因為被認為不夠「愛國愛港」而被取消了議員資格。2014年6月10日發表的白皮書,看來是認真的。港人的憤怒表現在8月20日的示威遊行中。官方發表的數字只有2萬多人,民間媒體則說是僅次於雨傘革命的大規模運動。不管如何至少他們不是「一小撮」的。

香港人的憤怒表現在他們的「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有希望」。他們至少會堅持到2047年的被保證為「一國兩制」的限期。臺灣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一個少過一個,臺灣的鬱悶也一天深過一天。這個小小的星球,是否能忽略7百萬港民,2300萬台民的鬱悶呢?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0844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