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2 15:06:54瀏覽1990|回應1|推薦5 | |
中國人讀書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有著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不管是藍色政府,或者是綠色政府,都有一批學者教授出仕,只是原來有些教授顏色不夠分明,當政黨輪替後,教授學者紛紛納到不同顏色的旗幟之下。無論顏色,總有些學者教授靠著兩片嘴皮打天下,有些卻是學有專精,有優異的學術成就,長期執行國科會研究計畫和其他部會的委託計畫。 國科會計畫的審查制度頗為嚴謹,學術發表的成績佔了計畫評分很大的比重,如果偶有傷病或疏忽,發表中斷,就不容易恢復獲得計畫補助,所以小教授得兢兢業業、夙夜匪懈,方能持續獲得計畫補助。看到一些大牌教授們悠遊於政府部門與大學之間,而還能維持學術產能於不墜,不得不肅然起敬! 今日報載,立委段宜康痛批:「包括內政部長李鴻源、教育部長蔣偉寧、原能會主委蔡春鴻等在擔任部會首長時,仍忙於接研究案,參與國科會計畫。」更語言刻薄地描繪成「大賺國科會的研究經費」。國科會和當事人的回應輕描淡寫,說是延續性的計畫,或者沒有領國科會的錢等。國科會的計畫補助經費,分為:人事費、業務消耗費、設備費、管理費等,人事費用在聘請研究助理和發給研究生津貼(兼任研究助理),業務消耗費用在研究執行過程中所需要的消耗性項目,設備費當然就是用來購置執行研究相關的設備。這些都是經過國科會核准,由大學負責管制,當然學校就收取些管理費以支付在計畫執行和管理過程中的人力、水電等費用。除了這些用在執行計畫上的費用外,另外人事費中尚包括主持教授的主持人津貼。如果大學教授能夠從計畫「大賺國科會的研究經費」,那就非得亂報帳、貪污不可。 大學教授出仕,各校都有借調辦法,或三年,或四年,可以留職停薪,意思就是說保留教授職缺,但是不支付教授薪資,過了期限不回校服務,就得離職了,台大、政大和敝校東吳,都有些教授同仁因此而離開了。 如今責難李鴻源、蔣偉寧、蔡春鴻,如果不善忘,一定也記得2000-2008年綠色政府執政時,也有多位名校教授出仕,到網路上搜查一下,名單無所遁形,再到「GRB智慧搜尋系統」(政府計畫資料庫),輸入人名和當官的年份期間,就會瞭解到在綠朝當官的教授也一樣主持(含共同主持/協同主持)各機關的研究計畫,例如:林全、黃榮村、翁政義、蔡英文、陳博志、曾志朗、侯勝茂、陳建仁、葉俊榮、何志欽等。如果當時沒有批判同朝這些學官,如今卻痛批這幾位官員,當然就是黨同伐異,搞鬥爭! 教授出身的官員,依照規定可以報准後到大學兼課,每週不得超過四小時,有些是人情,有些是學系無法短期覓得代課的人選,指導碩博士研究生,當然要花時間,不過因為無定時,當不會計算在這四個鐘點之中。這些學官能否繼續執行研究計畫呢?不管有沒有領國科會的主持人津貼,政務官當然不合適執行研究計畫!當初申請計畫時,都要填寫清楚主持人/共同主持人/協同主持人的角色與工作內容、每週工作時數比重等,共同主持人/協同主持人僅負責支援的角色,參與比重當然可以低很多,如果有主持人膽敢寫「每週四小時,佔每週工作量10%」,那計畫一定不會過。 中華民國的政務官,屬於全天候職務,連總統都會累趴,那些官員能夠每週撥百分之二三十的時間去做研究、指導研究生嗎?如果能夠,那一定對政務不夠盡責,沒有為總統分勞,要不,就是虛應研究,對學術失去了真誠!總之人的時間和心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兩邊都能顧好!最常看到的說法是:(1)延續性計畫執行中,(2)研究生還需要培養。國科會的計畫的期程有一年或三五年等,目前很多計畫都是核准三年期,中間如果停頓,對於講究時效的學術研究當然不利,對於需要耗材、需要津貼的研究生而言,當然也就斷不得,不過同時當官又兼計畫主持,對於計畫執行成效當然也不利,對被指導的研究生也不公平,好比放牛吃草! 教授當官,頂多留職停薪、兼課,國科會當然可以因為主持人的職務變更,已經不是原申請時的全時教授,終止撥付計畫經費也不能說不合理。或者兼顧情理,讓計畫主持人轉移給共同主持人/協同主持人負責,或另覓其他合適的主持人接手,這當然也要像當初申請一樣,經過嚴謹的審查程序,考量替代主持人的資格,有沒有超過主持計畫件數等,直到該計畫終止時。研究生也可以轉移至新的主持人手下,或其他同儕教授底下。請國科會讓學官從計畫的主角下降為協同的、支持的角色! 參考: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