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04 15:40:12瀏覽617|回應2|推薦3 | |
馬修路線行得通嗎? 專任國民黨黨主席一職才不到二周的馬英九,最近一些發言包括要藍綠和解、幫民進黨和中共牽線等引發各方不少爭議和批評,砲火四射下讓馬英九頗為難堪,只能強調自己一向如此,並非「馬修」一事;不過,從這些事件來看,顯然馬英九的人氣指數已然快速下滑,未來藍軍是否真的只有一名共主,恐怕變數不少。 對朝野政局,馬英九認為藍綠的差距遠比國共來得小,沒有道理不先談藍綠和解,再提國共合作,這種趨中的作為對尋求2008總統大位的人來說,是應有的制高點和基本思維;不過,朝野惡鬥並非一日之寒,有著盤根錯雜的諸多因素,絕非一個人提出善意或口號,即可迎刃而解;況且,當馬英九已被視為民進黨未來2008總統大位的主要對手時,馬英九此時提出任何的善意或建設性的意見,恐怕都很難被綠營所接受或認同,所以當馬英九出這想法或建議,可想而知,外界包括來自黨內和綠營的批評評和攻訐自是一波波,蜂湧而出。 對馬英九而言,他絕不是誤闖叢林的小白兔,搞不懂政治現實,但此時提出這樣的主張和訴求,卻無疑地會很容易被誤認為「懦弱」、「怯戰」,尤其當民進黨贏得高雄市長選舉,陳水扁又「活」過來之際,馬英九此時的善意,自然而然會被解讀成示弱,這也是何以會招來國民黨和民進黨內外許多冷嘲熱諷的主因。 和解應該是彼此都有意願,並不代表要犧牲自己的立場和主張,一味迎合對方的要求,如果只是要表象上的議事和諧,那麼國民黨乾脆就完全配合民進黨的主張算了,不必再當什麼在野黨了。所以要談和解,藍綠之間就應先找出一個可以談的議題或事件,彼此能善意溝通,設法找出雙方都可接受的方案或意見,這樣的和解才有意義,和解絕不是議事上表象的和諧,重要的是立場的整合和問題的解決。 少了記者和鎂光燈環伺的馬英九,或許變得寂寞些,沒有權力的護身,或許身影也顯得寂寥孤獨,但是身為最大在野黨黨主席,眼光、視野,胸懷、氣度都可以變得更寬、更高、更遠,釋出善意只是一種選項,選擇戰鬥也是一種選項,問題只在於:為所當所,何時應該和,何時應該戰,時間點的選擇這才是關鍵所在。國民黨身為最大在野黨,不必使用焦土政策,但是當民進黨過去扮演在野黨時,霸占發言台,搶上主席台,抵制表決,國民黨無可奈;如今成為執政黨時,戲碼照舊,而已是在野之身的國民黨,還是無可奈何,這種場景,不禁令人感嘆和質疑,國民黨你究竟能做什麼? 作者:陶允正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