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1 02:40:57瀏覽2506|回應5|推薦31 | |
居心地。聽起來就是個舒服的名詞。
「心地」在日文裡頭,是感覺、心情的意思,居心地指的就是一種居住的感覺。這是日本住宅建築師中村好文在【住宅讀本】裡頭的一個章節,專門在談居住該有的舒適感。 幾年前斷斷續續讀了幾本有關建築的書籍,專挑那種厚重艱澀分析建築的讀物。從書籍當中,確實可以獲得不少鑑賞一棟建築物的知識與判準,但我實在是消化不良。 從書籍裡,我發現自己和這些建物,是主/客對立的關係,他們是與我無關的獨立個體,我可以理性地欣賞、分析、讚美甚或批評他們。看待他們不摻入我的一絲情感。 也因為如此,我始終不明白:為何欣賞建築會便成一種顯學?建築旅行為何可以成為賣點?是賣弄自己知道多少道理?還是能夠用邏輯侃侃而談的東西,比較受歡迎?而我也在這種風潮之下,忘了建築的原本該有的生命。 回到自己開始去接觸建築的起始點,是因為我想親手蓋一間房子。這個想法(或者夢想)延續了十年之久。至今還在。最近有個朋友也興起蓋屋的念頭,我們於是開始熱切地討論著:哪裡的地適合、什麼樣的屋子比較好等諸如此類的話題。 從想自己蓋屋、到開始認識建築,現在又回頭認真思索捲起袖子搭建屋舍的可能性時,我發現自己念文科的底子,連一點基本水土力學概念都付之闕如。即使想要填補這些知識,都很難。那些土木建材專業書籍實在是要花上不少時間,就像重頭再唸大學一樣。 想蓋房子,卻找不到入門書籍。可我不太相信,要蓋房子一定要是就讀本科系的人才能動手。就在這種不信邪的固執之下,我無意中發現中村好文【住宅讀本】這本書。他有建築師的專業背景,可以分析結構空間,但同時也照顧到人文部分。中村認為空間是活的,住宅不該只是一個把人裝進去的容器而已,因此他才會提出「居心地」這樣的概念。
他在書裡提到:
「在家裡,如果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珍貴的、居心地良好的的地方,或者是能夠找出那樣的地方,我想,在享受居住的歡愉中,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
「如果從建築師這個角度來談這件事的話……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地建造出一個擁有圓融的彈性空間的家吧!」
「我希望每個家裡,必須擁有一個培育自己夢想的地方,一個能夠獨自一人毫無牽掛地沈溺於夢想的珍貴空間,還有一個有點昏暗的角落。」
這是中村對於居心地的期待。我也正一邊構思屋子的打造、一邊想著居心地的模樣。你的居心地,又是什麼樣?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