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壓力,既是生活的毒藥、也是補藥!
2008/09/26 16:42:47瀏覽1864|回應16|推薦117

壓力,既是生活的毒藥、也是補藥!

吃苦給它當作吃補!透過「壓力門診」,且讓我們想想:自己究竟應該減壓、還是增壓?


文‧圖/邱麗文

放輕鬆!這句話你是常聽?還是常說?如果是前者,是否表示你的情緒繃得太緊了?讓人忍不住想對你說這句話。你很容易累積壓力嗎?當壓力很大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的消遣或獨門的解壓秘方?如果你始終處理不了,也無法面對壓力的問題,那就可能要去看「壓力門診」了,讓專家陪你一起放~輕~鬆~~~。

從不主動宣洩者,容易被壓力擊垮

總覺得,現代人應該將「看精神科」列入年度計畫,就像定期洗牙一般,因為許多心理問題的累積,都是不知不覺造成的,如果不定期與專家會談,恐怕在釀成心病之後才尋求醫療,過程會相當繁複費時,且不一定能夠保證痊癒。為了因應現代人過多的壓力問題,也期望人們可以對「精神科」的抗性降低,許多精神專科醫院都開始設立不同的解壓門診,讓求診的病人可以輕輕鬆鬆地面對壓力。

台安醫院的許正典醫師,是一位「自己放得很輕鬆」的人,所以與他討論事情,心情也能變得比較放鬆。對「精神科」的醫師來說,具有這種讓人自然放輕鬆的特質,實在是病人最好的定心丸,否則前來看「壓力門診」的人,一旦發現醫師的情緒比自己還緊繃,真不知該作何感想?

當我們碰到經常嚷著:「壓力好大!」的人,常認為這個人的耐壓能力一定不好,於是總願意多付出一點關心,好幫忙排解對方的壓力。可是你可能不明白,也許你的壓力遠遠超過對方,只是你選擇將壓力累積在心理,而對方一有機會就透過任何管道宣洩……,最後才發現可能被壓力擊垮的是你,而不是對方!

就像一壺煮沸的開水,總會透過壺蓋上方的排氣孔,將蒸氣釋放出來,提醒人們將火關掉;如果壺蓋沒有設置排氣孔,恐怕整個蓋子都會被高壓的蒸氣掀翻,甚至造成水壺爆開的後果。從這個眾所周知的例子就不難明白,願意主動宣洩壓力的人,才不會在某一天突然被壓力擊垮,所以當我們發現親友之中,有人面對高壓的承載,卻又總以若無其事的態度示人,就該多留意了。

認識自己的不足,人生才能圓滿

許正典原本熱衷於腦神經外科,認為,「這樣比較像醫師」;但後來在實習階段,他就明白自己沒有能力久站(腦部的開刀,動輒都超過數小時),於是轉而成為精神科醫師,並告訴自己,「兩者同樣都是解決病人頭腦的問題」。聽著他輕鬆描述自己的學習歷程,覺得他是個願意承認自己不足的人,也懂得用「換個角度會更好」的念頭來放鬆自己。

成為了精神科醫師,讓許正典天性懂得放鬆,思考又深入本體的特質,得到很好的發揮。面對病人,他不想扮演權威性的角色,而是透過「同理心」認同對方,來發掘病人心中的問題,所以他很少用過度擔憂的表情來面對病人,因為在他心中,所有病人的問題,都是「很合理」的情緒反應,甚至只要病人不覺得過度自責與渴望調整,他也不會要求病人改變。

許正典相信,「許多別人眼中的不圓滿,並不一定就是自己的不圓滿,只有先認識自己的不圓滿,人生才有屬於自己的圓滿。」會不會聽得有點霧煞煞?其實他在門診中常發現,許多人太習慣與別人比較,卻忽略了面對自己的特質,所以總會將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加諸在自己身上,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加上國人生性「好為人師」,往往習慣給人過多的建議,所以有些對自己不甚了解的人,每天總是對外尋求人生的解答與認同,其所承受的壓力,自然容易超過負荷。

找尋情緒出口前,請先找到入口

所謂「個性決定命運」,有的人面對生活,總能夠分辨出哪些該做?哪些不必做?於是在「借力使力」的狀況下,不但壓力不會擠壓在心頭,連成就都高人一等。反觀有些人,則對每件小事都反應過度,甚至因為過度擔憂而無法將一些不擅長的事情假手於他人,導致所有問題都擠在自己身上,卻又無法從中得到該有的成就感,只落得吃力不討好的煩悶。可是,當我們將「自認為」對的方式告訴不同個性的人,往往會遭來對方強烈的抗性,所以許正典對待病人的態度,往往只願意給病人建議,而不採取干涉的方式,只因他深懂強求根本無濟於事的道理。

常在一些書本中看到「管理壓力」的良方,無非都是學習傾聽、轉移注意力、對他人的體諒、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可是,許多樂於閱讀這些書籍的人,往往看著這些淺而易懂的建議,就是改變不了原有的習慣,導致落入「知易行難」的巢臼當中,甚至連專門在教別人放鬆心情的專業人士,也不例外。許正典強調,「多數人總習慣為自己的情緒找出口,卻忽略了必須先找到入口。」畢竟許多問題的發生,乃是因為內在的原因導致,如果不先察覺內在「壓力的來源」,而一味地尋找「解除壓力的方法」,問題還是會繼續發生,甚至根本無濟於事。

適度的壓力,可以成為促進的動力

我們都明白:適當的壓力,可以促進生活動力,過多就會造成傷害。可是這「過與不及」的標準,該如何訂定呢?許正典認為,「壓力都會讓人不安,一種是威脅性的、一種則是促進性的,只要能拿捏這兩種壓力並活用之,自然可以將壓力轉變成對生活的助力。」於是,許正典面對「壓力門診」的病人,總是以積極的激勵取代消極的診療,他常透過分析讓病人明白,「適度的壓力,往往也是成就人的動力」,讓病人自己找出壓力的問題,釐清它到底是屬於傷害、還是激勵?

在許正典門診的病人中,有一半是上班族,而且以男性居多,他們多半是因為面對失業或轉業的壓力,而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又礙於顏面而無法對親友傾訴痛苦。也有些是面臨人際關係或家庭問題,導致情緒無法宣洩,甚至還會出現過度潔癖、暈眩、反覆查看瓦斯、門窗……等等的行為。

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求診病人,許正典強調,「生活態度要改變,一定要先改變行為。」在門診中,他也曾發現有人對自己的問題癥結都心知肚明,但卻礙於心性或畏懼改變而跨不出第一步,這時他就會幫他們分析恢復正常後的「生活輪廓」,再透過激勵的方式,讓病人願意小幅度地調整態度,直到對方體會到改變後的快樂,便能真正扭轉原先的抗拒與恐懼,走出自我突破的第一步。

人格特質亦會造成壓力的累積

眼見許正典整天面對著這麼多人的「不快樂」,不但不會受到干擾,也不會出現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實在很好奇他的解壓之道是如何培養的?對此,他並沒有說出什麼獨門的解壓秘笈,只是笑笑說,「或許是基於生物性的遺傳因素,因為父親是個協調能力很好的人。」

看來,壓力的發生與人格特質也有相當的關係,究竟哪些人特別容易累積壓力?許正典指出,「過度責任感、容易自責、無法忍受不確定感的人,最容易累積壓力。」而面對這些人格特質的病人,他絕不會建議他們「不要自責、不要想太多……」等等違反本質的思考,而是和病人一起討論壓力對他們的影響,再找出病人可以接受的行為模式,並鼓勵他們嘗試小幅度改變。

同理心,是精神科中最重要的技巧。同理心不夠,會給人唱高調或虛偽的感覺,而同理心超過,也會導致高度成就感或失落感的心情。許正典說,「在醫病關係還沒建立前,要有能力承受同理心失敗,再將其接回來。」主要是為了避免同理心過與不及的困擾,所以在面對抗性太高的病人時,寧可先讓同理心的感覺破壞,再等待病人自己想通而願意面對醫師的建議,如此才不會讓治療成為一味的安慰或責備。

回想這些年來面對病人的心情,許正典說:「看到病人可以透過醫療而復原,就覺得很欣慰。」因為他明白,許多心理造成的問題,除非是病人願意與醫師合作,否則根本沒有治癒的機會,這與身體上的疾病很不相同。「精神問題的療效判定,並不在治好多少問題,而是幫病人適應環境。」所以每當病人來到門診,他只希望病人可以先放輕鬆,再談其他。

不平衡,也可以是一種平衡

其實,要一個心理受到衝擊而來求助的人,在短時間對一個「陌生人」解除心防,是相當困難的,有許多人甚至在長期接受心理治療後,仍無法碰觸內心真正的問題。此外,也有人因為無法面對「求助精神科」的事實,而選擇用假名來自費求診;對此,許正典感到無可奈何地說,「在專業的領域中,我不會強迫自己成為拯救者,也不會自以為無所不能,所以該投降的時候就會投降。」

常笑稱精神醫師是「經由國家認證的合法道士」,許正典將生活調適得非常有彈性,他認為,「人生可以透過不同的想法而得到解壓的感受,可是若不願意冒一點點險,以致造成一點壓力的抗衡感都沒有,實在是很無聊的人生。」他從來不想當個完美的人,也不想整天空談漫漫無期的理想與目標,只願意盡自己的本份來面對工作,了解不同病人的人格特質,再給予適當的建議與支持。

壓力,究竟是生活的毒藥、還是補藥?這要看面對的人而定。人,其實是生而不平等的,卻可以透過立足點的調整,讓生活取得微妙的平衡;有的人喜歡活在壓力中,也有人一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只要為自己找到情緒的平衡點,任何環境都能讓自己活得很好,甚至「不平衡,也可以是一種平衡」。不需要一定符合某些人眼中的標準,不需要成為別人眼中的完美,只要懂得欣賞自己、肯定自己,相信那些過與不及的壓力,終究影響不了人。(2001,張老師月刊)


後記:(2008,九月)

從小,我一直被別人要求「放輕鬆!」。強烈的好奇心,又不願重覆自己,人生始終處在摸索與探奇的循環。等到年歲漸長,眼見朋友們都日趨安定,自己卻還是那個凡事好奇、不斷擴充人生領域的人;漸漸,一種無法與人群融合的孤獨感由生,情緒,更加無法放鬆了。

認識許正典醫師,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

2001年到2003年,我每個月都到台安醫院找許醫師訪談,隨後發表「壓力門診」專欄。而,隨著彼此的日漸熟悉,加上許醫師始終的輕鬆自在,讓我也稍稍放鬆了自我的纏綁,談及壓抑的情緒困擾。許醫師表示,我是典型的「成人注意力失調症;ADD」,所以會凡事好奇、不斷擴充人生領域,還好,我書寫的工作,給了我足夠的成就感,所以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情緒困擾。

適度的壓力,對注意力失調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如今的我,因為自知甚深,已能享受被壓力催促書寫的焦慮感,甚至日復一日的樂觀了。

壓力,是毒藥?還是補藥?前提就在,認識自己的屬性,適合怎樣的壓力源。如果不了解自己,且一直與屬性不同的人比較,壓力就會不斷累積,甚至成疾。特別是在這個生財無道、黑心商品橫行的社會,我們的情緒,更要好好關照。千萬別傷了身體、再傷了心靈,那就大大冤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82892&aid=224989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段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適度的發洩
2008/09/27 08:46

自小到大,我從不給自己壓力。對我來說,做得到或做不到,並不重要,所以也沒有什麼壓力問題。唯一的興趣,就是閱讀。透過不斷的閱讀,自己的思想逐漸的改變而不自知。

如今的我,是自己給自己壓力。但因為個性上不在太意別人的看法與觀點。而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所以沒有壓力困擾的問題。至於妳提到的書寫是舒緩壓力的方式,這點我強烈認同。我之所以沒有壓力,是在於我會把心中的看法與朋友分享,但自從寫文之後,我發覺書寫的確是舒解壓力,相當好的方式之一。

很多事情不要鬱積在心中,不敢發洩,累積在心中的不滿越久,問題就越大。從事業務多年,再加上看了許多行銷方面的書籍,很多時候我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無形之中,也讓自己鬱積了許多的不滿。在部落格我學到了適度的發洩是舒緩壓力極好的方式。就如同板主所言,燒水的水壺如果沒有噴氣孔,遲早也會爆開,所以適度的發洩,對舒緩壓力,有極大的助益。


燁子(win82892) 於 2008-10-03 19:29 回覆:
通常,不會給自己壓力的人,也很難接受旁人的意見。因為,當聽聞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事情,就會直覺排斥,自然壓力不會近身。
看到段譽回應:從不給自己壓力,也不在意旁人的看法與觀點,一則為你歡喜、一則為你擔憂。喜的是,你可以如此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旁人不會影響你,也就不會對你造成干擾;而憂的是,這樣可能會不斷重覆自己而不自知,因為,任何的建議與提醒,都被你排除了。當然,這也是我的看法與觀點而已,你是不在意的。還是祝福你,開卷有益!安安!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早安
2008/09/27 08:31

所以,找到並認識自己的長處,非常重要。一味想和別人比較成就,

不但不切實際,還會給自己莫大壓力。

恭喜妳已經找到控制壓力的方式,我想因此,

妳也有了真正的自信喔~

燁子(win82892) 於 2008-10-03 18:51 回覆:
是啊!現在是很有自信的。我就是我,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何必要人比人氣死人啊!補藥多了滋生毒素,毒藥用對了反而益生。人生的許多正反面,也都有類似的道理!安安!

沙丘文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後感...
2008/09/27 06:09

不錯的生活分享。

祝 假日愉快 生活喜悅~

           -沙丘-

燁子(win82892) 於 2008-10-03 18:48 回覆:
感謝沙丘大哥的賞文,也祝,文學行旅豐饒!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壓力,既是生活的毒藥、也是補藥!
2008/09/27 05:17

呵呵~~

無道的社會裡確實很難讓人放輕鬆

壓力的承擔與釋放可能得看個人的拿捏啦~~


燁子(win82892) 於 2008-10-03 18:24 回覆:
呵呵!拿捏啊!
吃苦當作吃補,打斷手骨顛到勇,歡喜做甘願受,還有....。

周笎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兩者兼具並有
2008/09/26 23:07

 看來 是兩者兼具並有 只是看它放在什麼位置囉~

燁子(win82892) 於 2008-10-03 18:14 回覆:
是啊!補藥多了滋生毒素,毒藥用對了反而益生。人生的許多正反面,也都有類似的道理!安安!

燁子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認識自己的屬性,適合怎樣的壓力源!
2008/09/26 16:49
從小,我一直被別人要求「放輕鬆!」。強烈的好奇心,又不願重覆自己,人生始終處在摸索與探奇的循環。等到年歲漸長,眼見朋友們都日趨安定,自己卻還是那個凡事好奇、不斷擴充人生領域的人;漸漸,一種無法與人群融合的孤獨感由生,情緒,更加無法放鬆了。

認識許正典醫師,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

2001年到2003年,我每個月都到台安醫院找許醫師訪談,隨後發表「壓力門診」專欄。而,隨著彼此的日漸熟悉,加上許醫師始終的輕鬆自在,讓我也稍稍放鬆了自我的纏綁,談及壓抑的情緒困擾。許醫師表示,我是典型的「成人注意力失調症;ADD」,所以會凡事好奇、不斷擴充人生領域,還好,我書寫的工作,給了我足夠的成就感,所以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情緒困擾。

適度的壓力,對注意力失調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如今的我,因為自知甚深,已能享受被壓力催促書寫的焦慮感,甚至日復一日的樂觀了。

壓力,是毒藥?還是補藥?前提就在,認識自己的屬性,適合怎樣的壓力源。如果不了解自己,且一直與屬性不同的人比較,壓力就會不斷累積,甚至成疾。特別是在這個生財無道、黑心商品橫行的社會,我們的情緒,更要好好關照。千萬別傷了身體、再傷了心靈,那就大大冤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