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6 15:13:21瀏覽1729|回應9|推薦144 | |
雨中的晴天書 路竹會義工們自願上山服務的精神是愛、是暖,讓缺乏醫療資源的花東偏遠地區居民面對綿延不斷的陰雨,有了晴天般的好心情。 文‧圖/邱麗文 在細雨綿綿又略帶寒意的花東偏遠山區醒來,第一口吸入的空氣是久居塵煙瀰漫的大都市的我所難以想像的清新。就在痴望著遠方迷離的山嵐的同時,也聽到、聞到了廚房裡的忙碌,於是只好趕緊收回無限瀰漫的善感、收拾好散亂的行李、將難以駕馭的睡袋妥貼收存、刷牙、洗臉……,穿上專屬於「路竹會」的背心,準備投入整天的義診行程──雖然我被安排的工作是「採訪」,卻不好意思只是隨團吃喝,總要有些貢獻吧!三天下來,全員近六十人的龐大義診隊伍,共走訪了七個花東地區偏遠聚落(山里、中平、清水、豐南、尚德、南溪、奇美等),由於行前的分工已安排妥貼,所以面對馬不停蹄的早診、午診、夜診,都不見有混亂的景況,大夥各自適得其所且有條不紊,給人一種專業化、軍隊化的印象。 浩浩蕩蕩的義診團隊 當十多輛支援義診團的「長春車隊」箱型車,浩浩蕩蕩地從各地集結於台灣大學門口,瞬間將凌晨三點的公館深夜,點綴得燈火通明。這是「路竹會」每月固定的盛況,動輒五、六十人的義診團,讓許多首次參加的義工們大開了眼界,當然也包括我在內。當一行車隊從深夜的台北出發,行經北宜、蘇花公路,再輾轉抵達花蓮縣的「山里」部落,時間已經近十點了;卻發現近在咫尺的目的地(社區教堂),因為連接路橋斷落而無法前行。於是一行人就選擇在橋邊的社區空地就地看診,畢竟已經約好的義診時間,絕對不可以因為任何理由而取消,這也是路竹會一貫的堅持。 用最快的速度,大夥七手八腳地將車上的桌椅、儀器、藥品、營養品……等搬下車,隨後請車隊到社區中來回廣播,希望居民不要因為改變看診地點而漏失了難得的看診機會。大約過了十多分鐘,路上開始出現扶老攜幼的人群,而義診團的醫師群早已經就定位了,一點都感覺不到「連夜趕車」的疲態。當上午的門診結束,隨團的廚房義工也已經準備好了午餐(由於偏遠山區不容易訂到大量的便當,所以劉啟群會長就決定招募廚房義工自炊,也避免了使用餐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這回花東義診所走訪的地區,幾乎全是原住民居住的所在地。由於花東地區是全台灣原住民分布最多族的所在,就目前台灣的十族中,就有泰雅、阿美、卑南、 排灣、布農及魯凱族等六族分布在該地區。其中以布農族的韌性最強,所以族人多居住在五百至三千公尺間的山區,並練就了無人能及的高山適應能力,而這回義診隊伍所到訪的地區,也以布農族的聚落佔多數。 不願錯過這個「有病看病、沒病領營養品」的機會 置身在這些手機收不到的偏遠山中,隨處都能夠發現山嵐密布的景緻,惹人忍不住地想大大吸一口氣,讓清新的空氣直達肺的深處,趕走殘留於都市中的餘氣。當抵達「中平」部落準備進行午診時,大夥似乎已經混得很熟了,不但有人拿出事先準備的零食分給大家,連車隊中善於推拿、舒筋的劉盈賢夫婦,也熱心地幫義工們指壓,讓許多一夜未眠的人,恢復一點精神。說來慚愧,由於出發前已經染上了重感冒,所以還來不及幫上忙,自己就因一夜無眠而先掛了病號,不但給醫師看診,還接受抽血檢驗,甚至還幾度被推拿……,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讓醫療資源平白浪費在我身上。 住在偏遠山區的兒童,無法享有隨時就醫的機會,所以當得知義診團到訪,就由老師帶隊集體前往看診,可見醫療缺乏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一群坐著娃娃車前來檢查牙齒的兒童,讓「中平」部落的午後充滿了笑聲。當孩子們排好隊伍,一個個緊貼著身體,並在義工們的鼓舞下唱起一條接一條的兒歌(妹妹背著無敵鐵金剛,走到花園來看葉子媚……),山地孩子的嘹喨歌喉在此展現無遺,並吸引了許多義工們上前合影留念。此外,當地的勞工、婦女,還有年邁的老人,也都不願錯過這個「有病看病、沒病領營養品」的機會,幾乎是動員全社區前來看診,讓我感受到路竹會長年扎根的成果,才會讓社區居民個個趨之若鶩。 一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流動醫院 經過了推拿與吃藥,我的體力與精神都恢復了大半,一行人也帶著歡樂的情緒前往「清水」部落,並持續看診到晚上十點。由於每次義診的集結都需要許多人力的配合,所以路竹會總是希望能夠多走訪幾個部落,「夜診」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安排。雖然一天連看三個診次,對一夜沒有好好休息的醫師們來說,是相當吃力的,卻不見有人叫苦,可見他們自願前來當義工的心情是相當愉悅的,才沒有讓勞頓的旅程所擊倒。這一夜,我們夜宿「清水」教會,所有人都睡得很香甜,畢竟多數人都是近四十小時沒有閤眼,自然也沒有發生因認床而睡不著的情形。 清晨帶著飽滿的精神醒來,並在吃過豐盛的早餐後前往「豐南」部落,一路仍是密布的山嵐,感覺好美。下午在「尚德」部落的國小看診,卻發現已經有人為我們排好桌椅(只有一張桌子、幾張椅子);劉啟群會長見狀馬上就笑了,「他們恐怕想像不到,前來義診的陣容需要整個大禮堂才容納得下。」的確,路竹會的義診團從掛號、體檢到各科醫師會診、檢驗、領藥、領營養品等,一應俱全,宛如一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流動醫院;不但顯現出專業的醫療氣勢,還讓許多慕名前來的病患感受到極度地受重視,且被禮遇。 緊接著到已經廢棄的「南溪」國小夜診。該校在幾個月前已經與「彰原國小」併校,只留下職員李振山留守校區,據他表示,「南溪國小先前只有十七名學生,由於不滿教育部規定的三十人,所以決定裁撤與彰原合併。」如今已成為「學校總經理」的李振山,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校區,雖然學區家長們都不希望子女到離家遠的地方就讀,卻也無可奈何。義診的最後一站是「奇美」部落,由於該部落近年來持續地舉辦豐年慶,所以不管是社區街道上的圖騰,還是隨處播放的音樂,都有十足的「原住民」味,讓一行人可以在輕快的樂聲中為居民看診,感覺也特別輕鬆。 只有在各種環境都能適應自如的人,才能算是生活的強者 連續走訪七個部落,很明顯地感受到,目前居於偏遠山區的病患,幾乎都是老人與小孩。特別是許多苦於慢性病的老人,真不知該如何關照才能免除他們的病痛,畢竟行遍海內、外的路竹會義診團,至少要經過半年才有可能再度重訪舊地,所以偏遠山區需要更多的義診團體前往,才能讓山地老人的健康問題,真正受到普遍關照。回程中,一路都是車隊間的笑聲傳遞,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覺得這行人能夠如此開懷地投入義診,且行前報名總是批批額滿,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這群來自醫療界與非醫療界的參與者,雖然都為了義診而犧牲了各自的假期,卻在成群扶老攜幼病患的幸福眼神中,得到了最甜蜜的回饋。我想,是股發自真誠的謝意,是再多的物資報酬都買不到的,難怪許多人都認同:為善最樂。 在這個人人自危且處處充滿怨懟的現實社會中,實在很少有機會碰到這樣的溫馨場景,所以被善意感染的這群義工們,個個也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意,讓陰雨紛飛的山巔水涯,突然閃耀著美麗的「虹」,給人一種雨後天晴的歡愉感。對我這個十足十的都會人來說,這趟偏遠山區的義診經歷,實在是對體能及生活習慣的一大考驗;我不習慣早起、不習慣與眾多人共寢、不習慣快速吃飯、不習慣無所事事……。三天下來,我除了到處與病患、義工們閒聊,什麼事都沒做;所以這趟義診對我來說,是學習遠大過於付出的。畢竟,只有在各種環境都能適應自如的人,才能算是生活的強者,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一切都被雲層籠罩的雨天,如果能夠看到山邊透出一道彩虹,心中總會燃起一股充滿希望的情緒;只因生活中的陰霾,終有雨後天晴的時刻,更可能轉變成如虹影般地美好。而路竹會義工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雨中送上彩虹的工作,讓一次次的偏遠地區義診,成為最動人的雨中晴天書,給所有偏遠地區的人,一股由心底竄升的暖;而我,也分沾了這份暖。很慶幸自己能在雨中,為路竹會寫下這段晴天書……。 路竹會第80次義診:花蓮、台東 日期:2001年12月7~9日 地點:花蓮縣:「山里」、「中平」、「清水」、「南溪」、「奇美」部落;台東縣:「豐南」、「尚德」部落。 後記:(2007,十一月) 2006年三月,路竹會獲頒醫療奉獻獎;累積了一百多次的國內外義診記錄,獲頒此獎,也算是實至名歸。目前,台灣的偏遠山地,經常有醫界組團前往,協助這些不易求醫的民眾,獲得慢性病的持續治療,以及更多的衛教知識。所以,路竹會每個月固定上山的義診活動,總不時會出現義工比病人多的景況,可見偏遠醫療已經有了更多的投入者,讓良善的人性,得以散播得更遠。而投入義診已十二年的路竹會,多年持續的默默耕耘,總算發揮了拋磚引玉的成效。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