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孽子到美麗少年,遞轉的同性戀文化
2007/08/20 20:48:35瀏覽5181|回應3|推薦34

從孽子到美麗少年,遞轉的同性戀文化

從孽子到美麗少年,同性戀的角色,一代接一代,更加淡化了悲情。2005年贏得金獅獎的《斷背山》,更讓人思考:愛情是廣泛的,不應侷限於男人或女人。


文‧圖/邱麗文

性學專家金賽博士,將人從「異性戀行為」到「同性戀行為」分成七個等級:0是絕對異性戀,6是絕對同性戀,其餘則為漸層分佈。《第二個命運》中描述:男同性戀的兄弟,也是同性戀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四倍;女同性戀的姐妹,也身為同性戀的機率,是一般標準的六倍。女同性戀的女兒,有三分之一的機率也是女同性戀……。根據這些研究,或許能夠證明,「同性戀」與遺傳有關,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同性戀的潛質。


孽子階段的隱蔽,不敢曝光


同性戀者在人類歷史的進展中,不是遭受刑罰、歧視,就是視為「病態」。宗教界也一直灌輸同性戀是犯罪,導致同性戀者一直充滿著罪惡感。直到1935年,佛洛依德才首次提出同性戀不應是病態,而是一種正常的性向特質。

《獻祭美神》是已故畫家席德進的傳記,裡面有段描述:「我愛的全是男人,美麗的男人,為什麼不給個女人呢?你把我當成女人了,卻給我一個男身,真是作惡呀!」1923出生的席德進,因為「同性戀」而受盡痛苦。書中描述,苦尋不到愛情的他,為了接近傾心的對象,有時被警察抓,有時財物被洗劫一空。瘋狂的感情,因為沒有回應而更瘋狂。


三十多年前,作家白先勇開始嘗試同性戀的寫作題材。1970年,他在《現代文學》雜誌發表《孤戀花》,描述了女同性戀的心路歷程。1977年,《孽子》開始連載,露骨描繪男同性戀的苦悶與掙扎,立刻引起了各界廣泛的討論。


早期藝文界的同性戀名人,其實為數不少,卻因為長久制約於保守的道德規範,始終不願意輕易曝光。曾經,新生代導演陳俊志,就公開點名幾位同志大老的名字,指責他們未曾支援同志運動,卻引發了網友的批評。晶晶書庫的賴正哲,也認為:「出櫃」與否,應屬於個人自由的範圍。


名人對於同志運動,確實是最重要的資源與資產,作家許佑生與葛瑞的公開婚禮,引發連日媒體的大篇幅報導,等於投下了超過百萬的廣告預算。如今,兩人的婚姻已經滿十年,全球的同性戀運動,更是愈來愈熱力四射。



陳俊志的「同性戀三部曲」


除了同志婚禮,引發了延燒不完的話題。另一位值得注意的同志發燒人物,應該是導演陳俊志。

1999年《美麗少年》的詠歎青春。輕快明亮的甜蜜節奏,讓我們看到不受壓抑的年代,少年們可以自由選擇同性別戀人的狂喜。2003年《幸福備忘錄》的悲喜交雜。呈現了台灣第一對公開舉行同性戀婚禮的許佑生(一度罹患憂鬱症)、葛瑞,以及女同志湯姆與漢娜的故事。對他們來說,只要同性戀結婚權沒有通過立法,人生還要一直一直飄浪下去。2005年《無偶之家》的互相扶持。描繪一群中老年同志的生活。曾經,他們不敢承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選擇與異性結婚,扮演著雙面人的角色。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他們一個個走出了婚姻,表面上顯得無偶的淒涼,卻是真正自在幸福的開始。


從1999年到2005年,陳俊志陸續完成了「同性戀三部曲」。三部紀錄片,分別描繪了三個世代的同性戀生活面貌,讓同性戀者因為感同身受而激動不已,也讓非同性戀者可以一窺同性戀的感情真貌。



偶像名人「出櫃」,承認同性戀傾向


隨著社會的接受度提高,讓同性戀者不再被貼上病態的標籤。同時,許多電影都穿插了同性戀的角色,甚至將同志文學直接改拍成電影,都獲得社會正面的評價,也陸續引發了許多偶像名人「出櫃」,承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

曾經主演《霸王別姬》的張國榮,在1997年的一場演唱會上「出櫃」,獻唱給他今生的最愛唐唐。導演關錦鵬,在1996年的紀錄片《男生女相》,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後來,他執導的《藍宇》,獲得2001年金馬獎「最佳導演」等四個大獎。在保守的氛圍中,北京城裡兩個男人的愛,隱隱流動著內心深處的愛慾情懷,拍得令人動容。同性之間的愛恨交纏,面對大環境變遷所衍生的無奈,人與人間感情薄弱無力的慨嘆,在這群「少數民族」的身上,特別顯而易見。《藍宇》,是關錦鵬心中的「藍色宇宙」。同志的愛情,充滿了藍色的基調。


據了解,女同性戀的電影,有《自梳》、《夢幻天堂》、《男孩別哭》、《夜幕低垂》、《逆女》、《蝴蝶》、《美麗在唱歌》、《藍色大門》、《童女之舞》、《孤戀花》、等。男同性戀的電影,則有《喜宴》、《孽子》、《春光乍洩》、《霸王別姬》、《費城》、《河流》、《神父》、《藍宇》、《十七歲的天空》、《亞歷山大帝》、《斷背山》等。


透過一部部描繪同性戀的電影,我們可以觀察出,早期對同性戀的描述,多強調對身體的渴望。近年的,就大量描繪內心深處的激盪,並探討許多人性化的思考。例如,大導演李安1993年拍攝的《喜宴》,還圍繞著家族的認同、傳宗接代等等的壓抑。到了2005年贏得金獅獎的《斷背山》,性愛已成為了次要的情節,愛情才是主要的內涵。甚至,讓人思考:愛情是廣泛的,不應侷限於男人或女人。



兩岸的同性戀運動


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上除名。2003年,舊金山市長宣布承認同性戀婚姻。2003年11月,台北首次的同性戀遊行,高喊「同志要結婚、給我領養權」,隊伍飄揚彩虹旗幟,伴著同志熱鬧踩街。原本計劃,不願曝光的同志可以戴上面具,結果大多都以真面目示人,甚至大聲疾呼,「同性戀者,一樣可以在陽光下行走,沒什麼好遮掩的。」形同一次同志大出櫃。

大陸方面的同志團體,透過網路看到台北大遊行的照片,也決定舉辦同性戀的公開活動。2005年12月,「第一屆北京同性戀文化節」舉行。宣傳海報上寫著:「同性戀也許不是金子,但肯定是這個社會寬容程度的試金石。」沒想到活動才揭幕,就在北京警方的強力干預下,被迫叫停。


2002年,白先勇出版的《樹猶如此》,首度描述了17歲時與故友王國祥相識的過程。2004年,他所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到大陸的八所大學巡演,連續演出了五十場,場場超過九成的滿座率。近年來,蔡康永公開了同性戀的身分,不但將男友曝光,打扮穿著也日益女性化。隨後因為主持電視節目「康熙來了」,成為深受大陸歡迎的主持人,明年還將赴上海主持節目。


很難理解,願意接受來自台灣的同性戀者,卻又禁止大陸的同性戀活動。眼見數千萬人的同志人權,無法獲得聲援。身在大聲疾呼人權且多元思想開放的台灣,實在很難想像。



從孽子到美麗少年,愈來愈寬闊的同性之路


現階段,台灣的網路論壇,多半都是對同性戀者的支持聲浪。這代表著,網路的大宗族群(青少年),已經在一波波同志運動的激盪中,認同了同性戀的角色。也有些家長,公開支持孩子的同性戀傾向,認為:願意走哪條路,是自由的選擇。甚至,強烈質疑外界所謂的「正常」,是偏頗的主觀迂腐。

愈是開放多元的社會,愈應該尊重當事人的意願與想法。觀察大台北,發現許多造型師、設計師、建築師、作家、舞蹈家、畫家與導演,都是同性戀者。他們不但工作權被尊重,甚至成為優質人才的代表。而一般民眾,多半也都認為:同性戀,只是一種情感的選擇,何必要過分強調。


據了解,現今許多思潮開放的國際城市,已經不用外貌來區分性別,轉而透過內在的靈魂取向,來定位男性或女性。從白先勇到蔡康永,我們看到了同性戀的角色,一代接一代,更加淡化了悲情,轉而展現快樂希望的無窮活力。


在各種立論都廣被尊重的大台北,同性戀者已擁有許多自由呼吸的角落。雖然仍有許多法案還沒有通過立法,運動,應該是要繼續往前走的。從孽子到美麗少年,可以確定,路,是愈來愈寬闊了。(2006,新觀念雜誌)



後記:
這篇文章,已被收錄到「現代文學賞析」之《文學光廊》書中(2007/五月,出版)。當成高中生的輔助教材。或許,可以讓更多人認識並理解這個領域的種種。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82892&aid=1174483

 回應文章

Charo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曼谷愛情故事 2/27(三)愛不設限
2008/02/16 20:54


【曼谷愛情故事】中警察及殺手有一段義無反顧的愛情故事。

愛情的開端是一場槍戰,至此之後,就展開一段令人預想不到的愛情發展。
而在愛情的三角戀中,男男女女,沒有絕對的連連看,
可是如果它來臨了,就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擋真愛的追求!

預告片連結:
http://tw.movie.yahoo.com/videoplayer.html?id=2527&type=movie
官方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bls2008
來推薦一下~若有不妥請版主再刪除,謝謝!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2-19 23:46 回覆:
謝謝回應!

紫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孽子到美麗少年,遞轉的同性戀文化
2007/11/16 11:14
^_^尊重包容每個人的性別傾向    世界真美好
燁子(win82892) 於 2007-11-19 18:11 回覆:
是啊!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難關。

這些朋友,自己就必須歷經辛苦,才能欣然接受自己,大家何忍再苛責呢!

燁子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樂見多元社會的百花齊放
2007/08/20 20:54
現今許多思潮開放的國際城市,已經不用外貌來區分性別,轉而透過內在的靈魂取向,來定位男性或女性。

從白先勇到蔡康永,我們看到了同性戀的角色,一代接一代,更加淡化了悲情,轉而展現快樂希望的無窮活力。
http://blog.udn.com/win8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