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對兩岸的立場」赴美演講稿
2007/02/10 22:34:40瀏覽839|回應1|推薦0

§ 2001年4月赴美演講的內容,英文版已收在Zagoria教授所編"Breaking the China-Taiwan Impasse"中,本篇曾被Zagoria譽為描繪民進黨兩岸政策最清晰的一篇文章


各位女士先生,
  我今天能有這個機會站在這裏,向各位先進說明民主進步黨的兩岸政策,感到異常榮幸!
  雖然去年3月18日的總統大選,民主進步黨的候選人陳水扁先生勝選了,台灣也進行了第一次的政黨輪替執政,民主進步黨也成為台灣的新的執政黨。但是直到一年後的今日,國外的社群還是有很多人不覺得他們了解民主進步黨,尤其是民主進步黨的兩岸政策。在陳水扁總統當選前,有些人擔憂民主進步黨的兩岸政策太激進冒險,會為兩岸帶來戰禍,而把美國捲入在內。
  陳水扁總統就任後一年來在兩岸上的表現,讓大部份人鬆了一口氣,認為陳水扁總統的兩岸政策充滿著彈性,對於陳水扁總統的表現也贊譽有加,但對於民主進步黨在兩岸上的立場,卻仍有著高度的不安全感,像有些人就認為,民主進步黨內的基本教義派向總統施壓,使得總統不能對兩岸議題有更彈性的作為等等。這些看法,有些是毫無根據的,但其實表現的是一種根深蒂固對民主進步黨的不放心的心態,我希望今天的演講,至少能夠對解開這種對民主進步黨的不放心有一點幫助。
很多人對民主進步黨疑慮最深的,可能就是民主進步黨對於台灣主權的根本態度,所以就讓我從這裏開始吧!
  民主進步黨官式的立場為: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依照目前台灣的憲法,我們國家的名稱叫做「中華民國」。這樣的立場,正式記錄在兩年前的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所通過的決議文中,為本黨形諸於文字、正式通過的立場。
  但這樣的文字,其實蘊涵著幾個需要再加引申說明的部份。
  首先,「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倒底是什麼意思呢?
  從民主進步黨的角度看來,台灣已經完全符合一個國家成立的要件,如有效統治的政府,人民,領土等,而申稱握有台灣主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卻自1949年成立後,從來也不曾在台灣統治過一天。所以,純就事實的角度看來,台灣的的確確是一個主權的國家。
  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一個主權國家,卻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等,也無法與舉世一百多個國家建立起正式的邦交關係?.
  其實原因很簡單,原因不是台灣是否為一國家,原因其實是中國對台灣國際空間的封殺,與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毫不相干。
  只要假想一下,有一天早上,中國的領導人們醒來,突然改變了他們封殺台灣國際空間的態度,決定不抵制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努力,也表示針對台灣入會一事將不會動用安全理事會中的否決權,決定對與台灣建交的國家不撤回自己的使館,那麼台灣極有可能將會在最短的時間中,立即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而與全世界所有國家建立正常外交關係,也將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遺憾的是,這樣假想的情況並未出現。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台灣是不是一個主權國家,而是台灣應該如何與中國相處,尋找一個彼此可以和平共存的方式。
而且,當民主進步黨認定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時,同時也就表示台灣不會「宣布台灣獨立」。因為既然已經是獨立了,為何還需要「宣布獨立」呢?
  有些人曾經擔憂,民主進步黨執政後,是否會貿然宣布台灣獨立,造成兩岸間的立即衝突,使得美國被捲入戰爭,在上述的基本立場上,這種可能其實根本不存在,事實上,自去年5月陳水扁總統就職後,陳水扁政府在兩岸議題上的處理,也從來沒有會讓人擔憂的舉動。而陳總統的做法,完全符合民主進步黨上述基本立場。
  至於「中華民國」這個國名的問題,熟悉民主進步黨歷史的人都知道,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人物對於「中華民國」都有著很複雜的感受。主要是因為,我們認為,「中華民國」這個名字並不能非常洽當的代表台灣。其實,對於我們而言,國家的名字叫做什麼並不重要,只要這個名字能夠適當的代表台灣,不致讓國際社會產生誤解即可,「中華民國」這個名稱常讓國際社會產生誤解,以為台灣是中國,所以並不是一個很適合代表台灣的名稱。也是因為這樣的看法,在我們的黨綱中,也有著「透過公民投票,建立台灣共和國」的主張。
  但是,我們也深刻了解我們所面對的現實處境,若是台灣單方面更改國名,將會是一件太敏感的舉動,很可能被中國方面解釋為悍然拒絕任何統一可能的行為,而被視為高度向中國挑釁的舉動,一旦觸動了中國「一個中國」那條敏感的神經,就非常有可能演變成為台海衝突的結果。所以民主進步黨雖然對於這樣的國名有著意見,但也願意接受這樣的名稱,在可見的未來,不去尋求更改它。
  或許有人會想,民主進步黨這樣的立場,看來非常強硬,那麼如何面對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呢?是否兩岸最終會不免衝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能也要先說明民主進步黨如何看待與中國的關係。
  首先,我們認知到台灣所在的地理位置,是不可能任意移動的。
  也許有人聽到我提及這一點會覺得有些好笑,本來地球上的所有地塊都無法隨意移動,但是事實上,認清這一點,對於我們決定對中政策是非常具有關鍵意義的。
若是台灣與中國有相當一段距離,台灣將可以有更多的自由空間,但由於台灣與中國這麼的靠近,所以台灣可以有的選擇,也相對性的變少。
  其次,我們認知到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力量強大的鄰國。
  中國的大小約是台灣的300倍大,人口約是台灣的60倍,若是中國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或者中國的國力是很微弱的,台灣可以有的選擇項也會增多。
  第三,中國或許基於戰略的理由,或歷史、民族主義的理由,強力的主張將台灣統一成為中國的一部份,若是台灣不服從,中國將會以武力向台灣發動攻擊,強迫台灣最終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由於上述的認知,使得民主進步黨認為,除非中國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否則台灣與中國間的和平共存,必需依賴於台灣與中國能夠尋找出一個雙方都願意接受的架構,否則台灣方面任何片面激烈的舉動,都將會為台灣的未來創造難解的問題。
舉例來說,若是中國並未改變,而台灣利用中美不和的機會,嚴拒與中國的統一可能,那麼中國將會長期對台灣進行騷擾,台灣海峽也將永無寧日。
  認清了這一點,民主進步黨願意思考與中國能夠長久和平共存的政治安排。而我們也認知到這樣的安排,可能都要台灣犧牲一部份的主權才能換得到。也就是說,基於上述的現實情勢,我們認為台灣可以忍受用一部份的主權,來換取兩岸永久的和平,只要中國方面所提出的政治安排方案,台灣方面覺得合理值得,可以接受即可。
  所幸的是,類似這樣以部份主權來換取和平的方式來歷史上已經有許多的經驗,不論是是歐盟模式,或是大英國協模式,或是邦聯模式,都可能可以是兩岸進行政治性對話的內容主題,陳水扁總統曾幾次提到,「『一個中國』可以是兩岸政治談判的議題」,也就是這個意思。
  但目前中國方面提出的政治安排模式,只有「一國兩制」的模式。
  中國領導人不斷向台灣保證,「一國兩制」後,台灣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可以選自己的領導人等等,一切都會與現在的台灣一樣。但是這些保證,卻只存在於中國領導人的善意中,沒有任何第三者可以保障這些保證,對於這樣的保證,我們是很保留的。對於台灣而言,「一國兩制」意指著,台灣要放棄所有的主權,交換到的卻是沒有保障的和平,這種交換只能被認識為「投降」,台灣是不可能接受的。
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中國像是一頭鄰近的老虎,台灣則是一隻不得不面對這個鄰居老虎的兔子,兔子的目標是要求生存,所以當老虎對兔子說,不要害怕,只要過來,與我住在同一個窩中,接受我的安排,我絕對會給你充分的自由,不會吃掉你。兔子應該完全相信老虎的善意,就此跳入老虎的窩中呢?還是在一邊與老虎交涉中,一邊尋求對於自己生存較有保障的方案?也就是說,縱算賭輸了,仍然還有機會生存的方案。若是一味相信老虎的善意而採取進一步的靠攏行動,若是老虎的善意是真誠的,也那麼也就罷了,但若是萬一猜錯了,則可能會屍骨無存。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於目前中國方面的「一國兩制」提案,無法表達興趣的原因。
  對於我們而言,任何政治安排中,台灣與中國的「對等性」,將會是台灣會願意接受的最基本條件,因為只有「對等性」才能對台灣比較具有保障。
  由於我們認為最終的政治安排不可免,加上我們對於「對等性」的敏感,所以對於中國副總理錢其琛先生最近的發言,特別有興趣。
  自從去年開始,錢其琛先生就提出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的主權不容分割」的所謂新三句話,錢其琛先生的這個說法,後來不斷的在各種場合中再三提及,似乎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對台灣的新政策基調。
美國有許多長期處理兩岸的學者或官員對於錢其琛先生的新三句都表達了高度的肯定與興趣,原因主要是認為其中充滿著過去沒有的彈性,所以要求台灣方面對於錢其琛先生的說法,應當要有正面的回應。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錢其琛先生的新三句,當然是要較過去僵硬立場,要有著新的彈性,但我們仍有幾點疑惑:
  在2000年初出版的「台灣問題及一個中國原則」白皮書曾清楚的定義過「一個中國原則」是:「世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錢其琛先生的說法似乎與此不符,倒底那一種說法才真正代表中國官方的立場?
  錢其琛先生提出新三句的說法的時刻似乎都是當面對台灣訪客或台灣媒體的時候,倒底這種說法是否只是一種單獨對台灣進行宣傳的說法,還是中國對包含國際社會在內的正式主張?
  主權不分割,但又有對等性,這種政治安排又要如何可能?
  雖然對於錢其琛先生的發言,我們仍抱持著謹慎的態度加以回應,但我們認為,這至少是一個好的開端,因為這代表著中國方面逐漸了解台灣方面的感受,所以在言辭上面開始注意到台灣方面的反應,這對未來兩岸的互動,應該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至於未來,倒底台灣海峽會是平靜的嗎?還是像某些人所主張的,已經硝煙密佈了呢?
  看來至少在未來這幾年,台灣海峽仍會是平靜的。
  首先當然中國尚未擁有進攻台灣所需的軍事力量,而且中國未來幾年仍應會將內部的經濟發展列為最優先事項,台灣問題的解決至少不會在極優先需處理的事項。
其他幾件在時刻表上將發生的事件,包含了今年將在上海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國今年是否能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申請2008年奧運辦理權是否會受到支持,及更重要的,領導班子將於明年前交班完成的壓力。這些事件,也將佔據中國領導班子的大部份心思,使得兩岸的局面將能維持著不冷不熱的局面。
  當然其中美國的對中政策是否會調整,也將會是一個重大影響台灣海峽穩定的因素。
  但更長遠的未來呢?台灣與中國是否會在未來十年廿年,能夠找到一種彼此滿意的政治安排呢?台灣與中國間的關係將會如何發展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可能先要闡明民主進步黨怎麼看待未來的台灣中國關係。
  若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會持續往前,對於台灣而言,最好的情況則是,中國內部的經濟發展,帶動了中國內部民主化的發展。希望中國的領導班子終將認識到,民主制度會是處理國內各種不同利益衝突的最好制度。
  若是一個民主而富裕的中國出現的話,對於台灣將比較具有吸引力,中國對自己也將比較具有自信,兩岸發展出一種最終的和平共存架構將會是可能的。我們相信,一個具有自信,繁榮而民主的中國,會是兩岸和平的最大機會。一個缺乏自信,處處與他國計較,認為必需積極發展強大的軍事才能生存的中國,反而可能會封殺兩岸和平的機會。
  但是倒底中國的發展會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卻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過去十年以來,中國每年的軍事預算以15%以上的比例增加,中國在亞太上的戰略以乎是以排除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為目的,這樣的發展方向令我們憂慮。
  我們希望,中國會因為自己內部的經濟發展,會對透過軍事力量來取得亞太區域的領導地位一事降低興趣,對在自己國家周邊挑起戰事會比較猶疑,若是中國能學會透過影響力而非武力來影響周邊國家,這樣的結果對台灣或亞太周邊國家,甚或美國,可能都會最好的結果。
  但,若是中國的發展是以改變亞太現狀為目的,設定排除美國的目標,台灣過於積極地尋求與中國和解的最終政治安排,似乎也不一定符合美國的利益,對於台灣自身的利益可能也將造成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不清楚中國將往何處去時,顯得特別小心翼翼的原因。
  有人天真地以為民主進步黨會樂見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其實這是嚴重的誤解。
我們並不希望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因為亞太區域最可能會發生衝突的熱點,就是台灣海峽,中美若發生衝突,台灣很有可能成為衝突的戰場,對於台灣而言,這樣的情形毫無利益可言,所以如何避免美中間衝突的發生,才符合我們的利益。
  但對於這點,台灣能夠做的也不多,可能最主要的仍取決於中國領導班子的智慧。而在這樣的不確定處境及前景下,民主進步黨只能選擇小心應對。在堅守台灣利益時,保持務實而有彈性,仍將是我們處理兩岸問題的最基本態度。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sontien&aid=736748

 回應文章

战争风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
2010/12/20 16:22
说白了,台湾不是个国家,而某些人总是意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