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18 11:13:24瀏覽134|回應0|推薦0 | |
聯合/苦啊!青貧族、流沙中年與下流老人
2016-12-15 01:1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去年,民眾期待著「換」;今年,民眾吐露了「苦」。台灣的年度代表字,如實反映著社會的集體心情。人民活得很辛苦,官員也被罵得很痛苦,不管朝野與藍綠,不分階級與年齡,台灣社會瀰漫著苦悶的心情。 最能反映這個問題的社會病理切片,應是逐漸淪為貧困世代的「青貧族」。不過半年多前,蔡英文總統在其文青腔的就職演說中,圍繞著年輕人的處境鋪陳了一個美麗的許諾;但幾個月來,「一例一休」修法過程中,青年與勞團竟成執政者急欲甩掉的包袱。在重重鐵柵、層層警力以及藍綠衝突中粗暴通過的勞基法,執政者自得於勞工「看得到吃得到」,並稱嘉惠資淺勞工;但在青年與勞團看來,執政者不僅靠攏資方、背棄夥伴而毀諾,更將造成打工族減薪,及全體勞工工時增加,反加劇了青年貧窮化的困境。 正是「青年貧窮化」的狀況,使得「一例一休」的修法宛如在年輕世代悶燒的野火上添柴澆油,讓青貧族更加憤怒。卅多萬名學生還在校園裡,就開始背負學貸;駝載著二、三十萬元貸款走出校園後,面對的是倒退十六年的起薪。根據一○三年的勞動部調查,卅歲以下青年勞工的平均月薪不到二.九萬元;台經院的最新研究也指出,約三分之一的上班族每月領的薪水不到三萬元。從教育商品化到薪資停滯,從只漲不跌的生活消費和租屋價格,到經濟發展果實分配向資方傾斜,都把許多青年帶向「窮忙」的貧困化處境。 年輕人一旦掉進窮忙與貧困的輪迴,再往前走,可能背負著沉重的家計,在失業危機四伏的貧窮漩渦中載浮載沉,陷入「流沙中年」。若更往下走,就可能變成日本所謂又老又窮的「下流老人」,那將是不堪想像的情境。這些說來,聽似聳人聽聞,卻也是個可怕的預言。如果不讓夢魘成真,關鍵在政府如何從教育、經濟與分配等層面下手,提供誘因、改變制度,把年輕世代拉出貧窮的泥淖,避免整個社會墜入集體貧窮的循環。 對此,教育部和勞動部在教育層面端出的對策,是以蔡英文「先工作再念書」構想為基礎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以及職涯輔導等配套措施。不過,外界除質疑無法真正解決升學至上、技職空洞化等教育沉痾外,也擔心此舉將只是給簡單低階職缺輸送廉價勞工。在經濟層面,行政院則有「五加二」產業的百億旗艦方案以及上千億的科技發展預算規模;不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其實已二度說了重話,除提醒莫忘半導體等老產業,也批評政府大談企業轉型,卻讓業者自己摸索,不理企業在外面哀號。而在分配層面上,青年團體更不滿蔡政府不顧企業獲利盈餘占GDP比率上升、受雇者薪資總額占GDP比率下滑的分配失衡事實,繼續倒向資方,加劇青年貧窮化現象。 半年前,當蔡英文說:「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可謂說到了青年的苦。半年後,當蔡英文說為經濟轉型不得不砍假的痛苦,卻被青年們當成惺惺作態。當青年們痛批民進黨為勞工的敵人、宣告與民進黨徹底決裂,更宣布不再信任蔡英文、甚至不再信任這個政府時,對於蔡英文「改變年輕人處境」的承諾而言,不啻是莫大的諷刺;而青年們對現況灰心、對未來沒有期待,其實更是國家發展的莫大危機。 觀光慘澹、企業哀號、軍公教徬徨,而且藍苦綠悶。藉由一個年度代表字,民眾痛苦吶喊,卻不知執政者能否有感於心?尤其,從「青貧世代」陷入「流沙中年」、預約「下流老人」,這會不會是我們的孩子窮忙一生的寫照?這個國家確實苦悶,執政者要能苦民所苦,人民才會有苦盡甘來的希望。 青貧族預約下流老人? 中年就慘兮兮了 2016-12-09 04:17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昨日聯合報頭版報導,別讓孩子預約當「下流老人」,這預言似乎太樂觀;我猜,中年就已經慘兮兮。 廿多年前,姊姊離婚,帶兒子回來;這幾年,外甥循著我當年成長的模式,國中畢業半工半讀,讀完大學,考了一些證照,服完役先在一家營造廠當監工,月入三萬多;當時積蓄不到十萬元的他想買房子,我勸他:「你連頭期款都繳不起,況且,你能保證未來廿年都賺三萬多嗎?」外甥只好打消念頭。 後來,外甥因故離職,年輕、有證照、大學畢業的他,一時間找不到工作,只好到鐵工廠當粗工,老闆給錢叫他們自己去工會投勞健保,當然也沒有提撥六趴。 這工作並不穩定,有時一個月才出勤四天;在這樣的大環境打拚,使外甥變成只要存到一點錢就去旅行,因為,那是他們唯一可以掌握的幸福、實現的夢想。這樣的薪資下,他沒有成家、買房的打算,幸好當年他半工半讀付學費,要不然今天會更慘。 我常想,這樣的年輕人,肯做事、願打拚,若在我們那個年代,鐵定是一個穩定的優良員工,可一路做到老,現在這種個性最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四十六歲的我,有積蓄、勞保和國民年金,還有一個終生儲蓄險明年到期;隨時可能會失業的外甥,卻只有四十年後才能領的勞保年金,屆時,那筆錢肯定因通膨縮水許多。 身為舅舅的我,只能強迫他買簡單的醫療險,勸他多儲蓄;但是現在存錢真難,我看,經濟情況比外甥差的應不在少數,政府除了建社宅外,應該也要想辦法養成年輕人儲蓄習慣。 勞退基金既然可以拿去股市操作,政府應該也能成立一個報酬率比定存更好的投資,排富且針對年輕人,幫他們負擔一點本,吸引他們定期定額投入,至少十年後才能「分期」領回,以彌補未領勞保前的過渡期,不然,「下流」的人肯定越來越年輕。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