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9/20 15:43:07瀏覽1921|回應0|推薦0 | |
感動南美8.. 印 加 帝 國 (上) 遙遠的南美文明 美洲3大文明是指印加、瑪雅和阿茲特克文明,後2者在中美美洲,只有印加文明在南美洲,其中,印加文明是最輝煌、最成熟的。到南美洲旅遊,主要是看印加文明的遺蹟。 其實印加文明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印加人原本只是1個小部落,到公元13世紀時才興起,南征北討,併吞其他的部落,印加人的首領成為所有部落的共主,到了15世紀中葉公元1438年,英勇的9世王帕查庫蒂(Pachakuteq)才建立印加帝國,這個偉大的帝國只存在100餘年,第13世王阿塔瓦爾帕(Atawallpa)在公元1533年被西班牙人處死,遺存的印加人經歷40年的反抗,仍然無力回天,這個擁有偉大的文明的帝國還是被西班牙人消滅。 從公元13世紀到15世紀,200餘年間,不可能無中生有發展出輝煌的文明,原來在印加人之前即有各種輝煌的文明,印加人壯大後將之併吞,自然會繼受這些文明,因為印加文明太出名了,在印加文明之前的文明竟被稱之為「印加前(Pre-Inca)文明」。 遠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南美洲中部、安地斯山區就有啟蒙的文明,由於是發現於秘魯的安卡拉省查文村,因此被稱為查文文化,以後還有帕拉斯卡、那斯卡文化和莫奇卡文化,這時已是公元500年了。這些文化只留下少許建築物、金字塔殘蹟、木乃伊,及較多的陶器,最出名的是納斯卡地區遺留在沙漠中巨大的圖案,被譽為世界第8奇景。 蒂瓦那庫文化 前述是印加前文明的第1代文化,第2代文化興起於公元600年,稱為蒂瓦那庫文化(Tiwanaku,在印加語ti是坐下之意,wanaku是野生羊駝,現稱guanacos,俗名原駝)。 蒂瓦那庫文化在厄瓜多爾南部、玻利維亞高原、秘魯西部沿海地區及北部高原,一直到智利北部,大約是南美洲中部西邊的太平洋海岸至亞瑪遜森林為止。在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附近有蒂瓦納庫文化遺留的神殿、金字塔、太陽門等遺址,約興建於公元10世紀。當地海拔 這個遺址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含有印加十字架形狀的金字塔、地下神殿、神殿、太陽門及不知用途的ponce神像。其中7層的金字塔為泥土堆砌而成,年代久遠大部分已崩頹,只剩殘蹟1、2層,金字塔在山坡邊緣,視野良好,應是祭司觀測星象之處所。地下神殿約凹下 至於ponce神像,高約 神殿朝外的圍牆上有小洞,裡面挖成喇叭狀較大的洞,只要在外面輕聲說話,聲音會擴大傳遍神殿,原來神殿不准平民進入,如果外面的人要找裡面的人,可藉由擴音效果的小洞說話。 印加文明 蒂瓦那庫文化興盛於10世紀,以後分裂為數個小王國,其中之1就是印加王國。 相傳印加王國第1世王是曼科‧卡帕克(Manqo Qhapaq),他是太陽神的兒子,太陽神見人間愚昧無知、生活困苦,命令其子曼科‧卡帕克及女兒瑪瑪‧華寇(Mama Huaco)來到世間,降臨在的的喀喀湖畔,他們一路北行,想把太陽神賜給的黃金權杖插入地上,一路上都沒成功,直到庫斯科(Cuzco)郊外,當曼科將權杖插入地上,馬上就被吸入地下。於是曼科決定定居在此,兩人結為夫婦,曼科教男人耕作,瑪瑪教婦女紡織,他們就是印加人的祖先(在很多民族起源的傳說之中均有兄妹聯姻,台灣原住民也有)。其實「印加」是太陽之子的意思,是印加王的自稱,西班牙人聽到印加王自稱「印加」,誤以為這個國家叫印加。 印加帝國陸續擴張,但一直到8世王,都只是各部落聯盟的大酋長,到15世紀才逐漸強盛,並吸收被征服的民族的文化,印加文明逐漸光輝燦爛。 到了9世王帕查庫蒂,同時掌握政權和神權,勵精圖治,印加軍隊征服四鄰,所向無敵,領土迅速擴張,終於成於為強大且統一的帝國,定都在庫斯科,其子10世王圖帕克‧印加(Tupak Inka)繼續征伐,到11世王華亞納卡帕(Waynaqhapaq)時,國境擴展至北起哥倫比亞,南至智利中部,東邊達亞瑪遜森林,西瀕太平洋,海岸線4000多公里,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多達600萬人。 印加人自認為他們是世界的中心,庫斯科是世界的肚臍,為統治這樣的大國,印加帝國有可媲美羅馬帝國的道路系統,長度達 印加人沒有車輪,沒有鐵器,南美洲不產馬匹,甚至沒有文字,他們利用結繩記事。印加人喜歡黃金,且盛產黃金,日用器物常以黃金製成。神殿、王宮都以金箔裝飾,神像、祭祀器物也全都是黃金。奇怪的是他們沒有貨幣,也沒有商業交易,農民耕作所得、工匠製作的物品都要繳納給國家,國家則供應全民的衣食,只有貴族皇室才可享受奢侈品。印加沒有私有土地,村民要先耕作皇室的田地,再來要耕作鰥寡、孤獨或癱瘓的人的土地,最後再耕作村莊的田地,這真是世界上最早的共產制度、計畫經濟體系,更接近大同社會的理想。 要維持這麼大的帝國,先決條件就是要讓人民吃飽,富庶的帝國農業很發達,並有豐沛的水源,經過精密的灌溉系統流到田地。印加人喜歡住在山上,因此開墾山坡地成為梯田,梯田以整齊的石塊疊成駁坎,由山腳下到山頂,再引來山頂的泉水,山上到山下都能得到灌溉。我們到秘魯的莫雷Moras看到幾處極為壯觀同心圓的梯田,最大的上面7層,下面也7層,中間隔著平台,高低落差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