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望鄉的漢族
2011/08/20 10:49:22瀏覽313|回應0|推薦0

望鄉的漢族

    我們到貴州的黃果樹瀑布參觀,遇到1群中年女子,身穿鵝黃、翠綠、淺紫的袍子,地陪說她們是漢族,沒想到有人聽到了,大聲說:「不是,是大漢族!」。有人以為他們在演戲,因為另1處觀景台,正有苗族以瀑布為背景在跳舞並錄影,地陪說她們平日就是這樣穿著,而且以此為榮。

    原來在明朝洪武年間,苗疆屢傳動亂,中原派兵遠征,耗費極大,師老無功,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五月渡瀘,可見征苗之艱辛。為了澈底平定苗疆,明太祖決定以屯兵方式派兵入黔,於是號召30(另一說是100)江蘇南京及安徽鳳陽的軍民,移民到貴州屯墾,他們以文明的民族入主苗疆,帶來中原的農業、醫藥、工程等技術,他們自稱是南京族或屯堡(「堡」在當地唸「浦」)族,堡是駐兵的碉堡,屯是承平時居住耕作的地方,因此苗族稱玉米為「那丟」,意為漢人的糧食,可見玉米是大漢族引進的。

他們以身為漢人自豪,600多年來仍身穿當時的衣服,也就是明初江南的服飾。她們服飾的特點是:「頭上罩罩、兩邊吊吊,腰間掃掃、鞋尖翹翹」,頭髮在腦後挽成髻,用黑布包起,叫頭上罩罩,兩耳掛長的銀耳飾,叫兩邊吊吊,腰部綁黑色布腰帶,末端為長穗狀,所以叫腰間掃掃,明朝大漢族家中男人要外出打仗,清朝以後不再為朝廷服役,男人多外出作生意,婦女要到田裡工作,翹起來的鞋尖,古時候還裝上刀片,以為防身之用。

未婚的大漢族女子只把頭髮隨便綁起來,結婚前夕要開臉,將眉毛拔成又細又彎,額頭的頭髮拔去3指寬,以後在前額塗豬油等物,漸漸就不長頭髮,拔越多福氣越大,這叫三把頭或鳳頭。同時將兩鬢頭髮留長,在耳邊繞個圈,在頭頂盤在一起,前額包塊布巾,家中有公婆的包白布,做公婆的包黑布,包白布的叫戴「活孝」,因以前丈夫常出征,隨時會為國犧牲,先為活著的丈夫戴孝。她們的衣服叫鳳陽裝,據說是故鄉安徽鳳陽的服裝,黑腰帶長12,織法傳兒不傳女,是男子編織用來送心儀女子。

清朝統治中國後優遇邊疆少數民族,大漢族自稱是南京族,被列為少數民族,因此男子不必薙髮易服,女子也未纏足,所以到現在還可以看到女性穿傳統服飾(男性早已不穿傳統服飾),不過時代變了,現在340歲的大漢族女子平日不再穿傳統服飾了,以後將會隨潮流漸漸消逝。

貴州古時有200多處屯堡,我們到天龍古鎮參觀,門口牌坊的對聯很有意義:「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隴  枝發雲貴三千里守望江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law&aid=55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