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7 03:04:31瀏覽34451|回應13|推薦17 | |
上圖為機場捷運將採用日本福岡市西日本鐵道3000型通勤電聯車同型車
馬總統上週視察松山機場,本週視察桃園機場,說實在,終於有人注意到國家門面的問題,這一定要稱許的。 但總統今天再度要求(前一陣子已經要求過一次)機場捷運要在20至25分內到達,總統點出了很多民眾的疑問,為什麼不能快一點?我的了解,這是相當困難的事。不是沒有這種軌道系統,而是十幾年前規劃時就注定它跑不快的命運。 當初交通部高鐵局規劃設計時,並不是以「機場快鐵」這種專門服務機場旅客至市中心的鐵路系統來規劃,而是以兼顧三重、新莊、泰山、林口地區運輸需求的「捷運」來設計。所以,目前的機場捷運是有十四站(不含中壢延伸線)的「捷運」,而不是僅有二、三站的「機場快鐵」。 十幾年前筆者採訪時也問過高鐵局長,台北車站到桃園機場35.7公里,卻要花35分鐘才能到達,有什麼誘因來吸引開車族搭乘,也無法紓解目前中山高台北到桃園塞車的問題。我得到的答案很簡單,如果要以快鐵來規劃,沿途經過三重、新莊、泰山、林口、蘆竹等地方人士會強烈反對,而且高鐵局也對單純的「機場快鐵」,能否滿足運量有很大的疑慮。但我當時還是對台北捷運已經規劃了新莊線,為何機場快鐵還要和捷運搭在一起,很不解。 後來高鐵局提出的規劃是,機場捷運將有兩條軌道,讓站站停的普通車和只停二、三站的直達車能透過跳蛙式的行車設計來滿足,地方運輸和機場運輸的兩種需求。 看似這種規劃是兩全其美,但目前全世界的軌道系統,用捷運式或地鐵式的軌道設計,是以時速70、80公里的列車來運行;而機場快鐵基本是用120或160公里速度的列車來運行。 簡單的說,機場捷運就是用類似台北捷運的列車運行,因為它要站站停,所以車速的設計不可能太快。而機場快鐵所用的列車和台鐵的自強號概念類似,站與站間的距離要比捷運站間五百公尺距離長。 所以,機場捷運即使將來要開不停中間站的直達車來壓縮行車時間,但也很難壓縮到20分或25分,我的了解是扣掉十站左右的停站時間,原訂最快的35分才能減少至28分。 而且台北到桃園機場還有林口台地坡度和曲率半徑的問題,這又讓「機場捷運」快不起來,所以在規劃時已經決定採用捷運系統,就注定它「快」不起來。 當年官員不敢高估桃園機場到台北市的運量(當時大家對兩岸直航都沒有信心),深怕機場快鐵運量不足,造成財務虧損。但任何重大的建設,常存在這種關鍵性的決策,如果官員早就預估到桃園機場年運輸量會因為開放兩岸直航而大幅增加來台的旅客量,那時決定建設的是專門服務往來機場旅客的「機場快鐵」,就不會有今天總統要求跑快一點的問題。 其實,「機場快鐵」並不是多麼新的概念(如香港赤鱲角機場「機場快線」就採用機場快鐵系統,全長35.3公里,行車時間24分鐘,中停二站),早在台灣規劃台北到桃園機場的鐵路系統前幾年,筆者有機會前往德國採訪機場快鐵系統、捷運系統和傾斜式列車(就是現在來往台北和花蓮的太魯閣號)。 只能說,總統現在的要求已經太慢了,因為機場捷運路線已定,施工進度也過半了,機電標(含車輛系統)也早已決標了,甚至要採用的車輛系統(九州福岡市天神牟田線使用的日本西鐵3000型通勤電聯車)也決定了。 據了解,去年有很多產業界和文化界、文創的專家,曾在總統府的文創論壇裡,脫題要求總統先解決國家門面(桃園機場)陳舊不堪的問題,加上總統自己提出的桃園航空城和松山機場作為東亞城際樞紐的概念,總統最近頻頻緊盯機場建設就不令人意外,可惜的是機場捷運確實很難在20分到達。 不過,還是很高興馬總統上任後緊盯機場的問題,也終於決定要加速興建桃園機場第三航站,幾年後如果國人進出國門時,能有一份驕傲的感覺,機場捷運快不起來的遺憾,也許大家就不太會計較那3到8分鐘的時間。(註:機場捷運命運多舛,原是BOT案,優先議約的長生公司提出以開發房地產為主的概念,後來財務出問題後,政府才拿回來自己做)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