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下行跡*之(8)---西安記憶(d)
2009/06/05 15:45:55瀏覽461|回應0|推薦14

       從西安到臨潼,經華清池、秦陵之後,很快便到了兵馬傭,這座在1974年由當地農民因天旱挖井而發現的兵馬俑坑, 自其發掘之後,轟動了中國,也震撼了世界。 帶著許久的期盼,思緒隨順旅遊巴士在兵馬傭博物館前的停息而激揚。

       現代聲光合成效果制作的秦代記錄片,向遊人重現秦時的爭戰,演示著兵馬傭的制作與 傭坑的形成。 視聽廳後面,便是兵馬傭一號坑。

       走進兵馬傭展覽大廳,兩千年前的氣息,從歷史的遠處陣陣撲來,這個龐大的地下軍團,今日依舊陣容嚴正的直面東方,眼神凝重而鎮定,面容神態皆獨一無二, 這都是關中男人的臉容神形,與以往所見識的今天的陜西男人依然神形皆似。

       這些大秦的子民,這支秦皇的軍隊, 就這樣靜靜的列候在那裏,為著秦皇未竟的理想,舉戟執劍,嚴陣待命,等候了兩千又幾年,今天, 他們還在等...。       

       本是按當時的軍隊序列布於地下的兵馬傭,上搭橫梁,次有竹席,再蓋黃土;  如今的坑道裏仍可看到當時的木橫梁和竹席的痕跡,但那是大火焚毀後的痕跡,這似乎也佐證了秦陵曾遭項羽楚軍焚毀的說法。焚毀後的軍陣,手中兵器皆為項羽楚軍「借」走了, 所以,如今的兵傭,皆成赤手空拳之狀態;  更有不少的兵傭成 缺胳膊少腿、斷頭裂顱之狀態。

       秦時制作初期的兵馬傭是色彩斑斕華麗的,但因出土後的保养技術欠缺,色彩很快淡褪、消失, 所以,今天的人們所能看到的兵馬傭,便無一例外的呈土灰色。

       不論是兵馬傭坑的兵馬傭,還是銅車馬坑裏的銅車馬,滄桑的痕跡,斑駁而深重,秦皇的理想也同樣在時光的邃道中淪為一種斑駁,一種滄桑。

        最後的陳列室裏展示著各國名人政要參訪兵馬傭時的記錄和題字,來客遍布五大洲,生前的秦皇期求江山万代,身後的秦皇又是否想到千余年後會名滿寰球?

         往返臨潼的觀光車上的導遊,口舌翻飛, 妙語翩翩,不時一個國家領導人的黃色笑話更惹得車上笑語陣陣,令人的心境在歷史滄桑與現實愉悅中交溶,...
       

         走過了兵馬傭,又向阿房宮,秦時的阿房宮在短命的王朝滅亡時都並未建成。 學校讀書時讀到的唐朝杜牧《阿房宮賦》裏面的描述的:“六王畢,四海一,驪山兀,阿房出,覆壓七百余裏.....”其實也只是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之中。

   今日看到的遺址在西安西郊阿房村,根據古人文籍之想象,修建了前殿、蘭池宮、長廊、臥橋、磁石門、上天臺,祭地壇等建築景點。

    站在今日的阿房宮前,其宏大、雄偉、壯觀的氣勢依然顯現。天下各國來朝的文臣武將,列候兩旁,只是秦皇的阿房宮早已不在,蕩然無存,今時復制的阿房宮又挺立起了什麽? 是民族精神?  是專制榮耀?  還是對曾經的極權的膜拜與曾經的“輝煌”的意淫 ?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陜西的黃土埋皇上。 ”,作為十三朝國都所在的西安,其周邊編布著眾多的皇陵,以往的皇陵是百姓的禁區,但如今的皇陵區域內大多成為村落,住滿百姓,生產勞作、繁衍後代,生活在歷史裏,也耕種著歷史 ... ,大多的的王陵也基本上地表建築蕩然無存,甚至僅有一個其貌不揚的土堆。 如今尚有眾多遊人參觀的著名皇陵有: 李世民的昭陵,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李顯的定陵,李旦的橋陵,李隆基的泰陵,李亨的建陵,李適的崇陵,這許許多多的皇陵,葬卻了帝王的遺憾,也葬卻了君主的夢想,徒留下今日孤零的石馬、石人守侯風雨。 
        禮泉縣是唐朝皇陵較多的地方 ,縣城的街上也盡是現代風格的住宅樓和店鋪,直觀上與南北各地的縣城無大異,或許是盛產蘋果和桃子的原因,水果批發行沿街皆是,於是常有南來北往的水果商,也由於外來客商眾多的原因,這裏的賣春場所也似乎很多,聽說不少是父母帶著十六、七歲的女兒就開門營業了,女兒勞動,父母收錢; 走在稍偏街的道路上,不時傳來招呼的聲音,著實令人感受到此地的思想開放。 
        從禮泉縣回西安市,則必經咸陽,禮泉縣是歸屬於咸陽市管轄的,咸陽市的廣場上,矗立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巨大雕塑,雄心而堅毅的秦皇贏政,高高的站在戰車上,執轡揚鞭,盡呈九匡天下、六合諸侯之勢。 
      “長安回望繡成堆”,長安是古時的長安;  “物到極時終必變”“人間正道是滄桑”,西安是現在的西安,萬事萬物皆有消長,盛地不常,當春來秋換,當時過境遷,當星移鬥轉, 當年風華皆去也 ! 更無消息...  

                                                                ---------2007.05.08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izuo&aid=300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