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下行跡*之(12)---杭州記憶(c)
2009/06/13 16:07:42瀏覽361|回應0|推薦12

      西湖邊的“曲苑”, 並不是苑圃有多麼曲折,也並非院裏時常曲音裊裊;  而僅僅是南宋時,作為朝廷的一個釀酒作坊的名稱。 又因清朝時,康熙皇帝在蘇堤 “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迄今乃成西湖一景,而要欣賞 “風荷”的景象,也須趕上時令,三月的日子裏,荷葉還依舊是經冬之後的一副雕零殘敗、枯折蕭瑟、斜倚點水的垂頭無神的模樣;  所以,見到的只有“曲苑”,而未有“風荷”。

      要領略西湖八景中的“平湖秋月”,則是必須雇上小船,登上西湖中的孤山,待到月影橫斜,方能真正體會到的那份雅致; 島上幽徑蜿蜒,蔥籠中透著嗖嗖涼爽;  碧樹叢中,座落著“湖天一碧樓 ”,這本來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的私人別墅“羅苑”,民國時辟為: 八藝社,國民黨去臺灣後,這裏又改為: 西泠書畫院。   近處的一些景點中擺放著天然珍珠,供遊客購買,不過, 觀摩一下現場開蚌取珠,也不失為一件快意又新奇的事。 

    “柳浪聞鶯”的由來,與宋朝有關,當時皇帝於此建了一個禦花園,至清代,花園內遍植 垂柳、獅柳、醉柳、浣紗柳,又在園中辟: 聞鶯館,名稱乃得; “柳浪聞鶯”的北部是‘聚景園’,移步涉去,視目所及,盡是濃郁的江南園林氣息;  亭臺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畫墻雕窗,曲徑幽隅,甚是佳處。 

 “花港觀魚”位於蘇堤南段一角; 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於此建花園、水池,養魚觀賞,乃有花港之名,乾隆下江南遊西湖,以詩詠曰: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南屏晚鐘”是西湖歷史最悠久的景點,北宋時,畫家張擇端曾畫《南屏晚鐘圖》,使南屏山名聲遠揚。 南屏山,橫陳西湖南岸,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滿山嵐翠,秀色可餐,雲煙浮裊,飄渺空靈。後周954年,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山麓建凈慈寺,與靈隱寺成為並峙南北西湖的兩大佛教道場之一,寺內鐘聲悠揚飄遠,便成了後人迷戀的一景。 

    “雷峰夕照”中的雷峰,位於凈慈寺前,南屏山之北麓,林木蔥郁,山巔的雷峰塔,就是傳說中的法海和尚鎮住白蛇娘子的地方, 現在能看到的雷峰塔,是近年才重建的,最初的雷峰塔建於吳越時期,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倒掉了,魯迅的文章<<論雷峰塔的倒掉>> ,說的就是這事;   如今的雷峰塔,依然獨領西湖周邊諸塔之風騷,上個世紀倒掉了雷峰塔之後,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一直沿用至今。

       正宗的“雷峰夕照”意境,是必須在殘陽薄暮中,遠遠的站在西湖岸畔的一角,氣定神閑,超然物外,才可真正領悟到的。 

    “三潭印月”源自三潭印月島,而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 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 三島之間: 南北曲橋相通,東西土堤相連;  因清朝光緒年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乃具風貌,此後,漸成西湖一景。

       久負盛名的“樓外樓”,就在西湖的岸畔,作為聲名顯赫的西湖邊的酒樓,樓外樓的生意,異常紅火,賓客絡繹,川流不息,“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經過樓外樓,不由得想起了以前讀過的詩句;   但願時下的國人不要那般的醉生夢死,樂不思蜀,把杭州當作了汴州。 
  
       循西湖邊的一條蔥蘢幽靜的道路行去,就可到達聞名的靈隱寺,寺內香火鼎盛,梵音繞梁,木魚聲聲,善男信女,老老少少,黃皮膚,藍眼睛,進進出出,門庭若市;“世上萬事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虛空的神怪世界還是能在較大程度上掣肘、規範、指導現實世界的現實的人們的。 

       出靈隱寺,從一側的石階曲徑拾步而上,就可登上“北高峰”,北高峰是浙江天目山 在杭州城內的一脈,也是靈隱寺的坐山,石磴盤折,回繞百轉,山溪吟聲,清流回縈,林木疊翠,松蔭溢涼,古人有詩贊曰:“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 ”。

       北高峰也是杭州城內的最高點,峰頂處,一塊很不顯眼的石頭上鐫刻著毛澤東的“北高峰”三個飄逸的字體,還有不遠處涼亭中那首少為流傳的<登北高峰>之詩: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中。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
           一片飄搖下,歡迎有晚鷹。
看來,這個曾經指著自己鼻子自稱詩人的領袖也不是隨時都有詩情和雅韻的。生活過得浮華之後,也便很難寫出有品味的詩詞了。

       從北高峰的一側下山,是天目山路,近山的一端人跡稀少,清涼靜謐; 旁邊是杭州城西的古蕩,這裏有古蕩工業園,但其間大型的企業卻似乎不多。 
 
       天目山在杭州城的另一支脈,就是南高峰,南高峰峻巖顯露,絕壁崢嶸,勁樹咬巖,鳴鳥掠空。 登上山巔東瞰,西湖全景, 盡收視野,木舟櫓楫,歷歷在目。遙相對峙,憑眺西湖的南高峰與北高峰,迥然高聳。也便衍生出西湖“雙峰插雲”之景觀,清朝康熙皇帝題寫的“雙峰插雲”碑,佇立於洪春橋畔的景碑亭間。 南北雙峰之巔在宋代時本來建有古塔,其時古塔高聳,塔尖直刺雲天。《兩峰插雲》詩:“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 便是南宋詩人王洧對該景的贊美。
       但到清朝時,古塔早是毀圮已久, 是以到清朝時康熙皇帝題寫的“雙峰插雲”,已經失其內涵,“插雲”者,名不副實也 ! !    
                                                                     --------2007.05.11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izuo&aid=303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