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下行跡*之(6)---西安記憶(b)
2009/06/02 18:17:29瀏覽473|回應0|推薦17

       在西安古城墻東南側往南,不遠處即是「雁塔南路」,而負有盛名的大雁塔,便在此處,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居大慈恩寺內。唐高宗時,名僧玄奘於此翻譯佛經並創立了佛教慈恩宗,因此名聲遠揚。唐末因兵火而殿宇全毀,只剩此塔,今日寺內所存的建築都為明清兩代重建;  走近這青磚砌就的七層大雁塔,古撲與古老的氣息一並襲來, 塔基座的南側鑲嵌有唐太宗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二通,皆由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石門楣上的圖案和佛像,線條細膩、遒勁卻流暢,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和尉遲乙僧所繪。

    “雁塔廟會”繁華興盛,古時文人墨客,舉子及第後均熱衷於登塔題名,“雁塔題名”遂成學子畢生榮耀只追求。唐時詩人杜甫、岑參等同登大雁塔,岑參賦詩曰:          “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成為歷代題詠雁塔之名篇。

      今日的大雁塔,獨自靜默的矗立,從大唐到如今,一千四百余度春去秋換,任日月風霜磨礪,任遊人評論觀覽;前面廣場上的手扶禪仗的玄奘塑像,沐風而立,袈裟隨風飄舉,凝視遠方,歷經千年,依舊執著,是尚有誠心未到、真經未得?  還是要細訴西行路途的萬劫千辛?

      大雁塔往西不遠處的小寨東路,座落著 陜西省博物館,博物館外觀清雅,翹角淡瓦,圓頂方座,中國的中庸之道蘊藏在它的直觀的形象之中,裏面藏品豐富,足以牽引人的思緒 溯回到久遠的大唐,...,大漢,...,大秦,...,西周,...,商朝,...,夏朝,....,乃至亙古。

      出當今古城墙的北邊,是唐朝有名的大明宮所在地,這座在影視劇裏慕名已久的唐時的宮殿,在足涉身臨的苦苦搜尋中,卻徒留憾嘆, 難覓其蹤,有的只是一個“大明宮鄉”的行政鄉鎮,舊時大明宮裏的許許多多的浪漫情事也便一同湮沒於荒垣蔓草和幽空雲天。

      而碑林,這個闖統廟宇式的建築群,靜佇於南梢門近處,裏面的 碑石、墓誌、石刻,真正叢立如林,它上可溯至唐末、五代,下及當今,歷代收集,乃成今日的: 西安碑林博物館。 它的前身屬當時的孔廟。為表示對孔聖人之尊敬,僅開東西兩側之門,東門稱:禮門,西門稱: 義路。南面正門封閉,稱: 塞門,這裏不僅有從西嶽廟移來得「太和元氣坊」,還有號稱“天下第一名鐘”的景雲鐘,每年除夕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新年鐘聲就是以景雲鐘錄制的。

      漫步在碑林的青石小道,蔥蘢綠樹, 施蔭流幽,風雅與古香古色,一並悠然漂蕩,古碑牽神,字跡迷眼,《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儀》,《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爾雅》,《公羊春秋》、《孝經》、《論語》....,讓人為中國浩繁的史籍和深厚的傳統文化所震撼。

      絲綢之路起點群雕,守候在西安城北的大慶路,大漢王朝的威儀與聲名,正是通過那條久遠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線---絲綢之路,出長安, 而達今日的西亞、印度、羅馬、中東及歐洲 ;  今日,負重的駱駝 依舊靜默,依舊昂首西方,似乎還要載負大漢王朝的絲綢、特產以及 友好與 威嚴, 一路西行。

       出西安市向東不遠的灞河近側,便是半坡村,由於出土了仰韶文化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半坡村也便名滿全球。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有粗糙的石器、骨器,還有古拙的陶器。 在這裏,我看到小時歷史課本上的人面魚紋彩陶畫。推想著當時半坡人和魚之間的密切關系和特殊感情,以及可能的圖騰崇拜,更讓我感受、想象著那悠遠時代的茹毛飲血、穴居鉆燧...。

       漢長安城遺址,座落於北郊的田野之間,看不到昔時的宮鑾殿榭,聽不到曾經的未央歌舞, 還有那位掌上曼舞的飛燕, 只有那塊孤零獨立的石碑,告訴人們,這裏曾經的輝煌與重要, 一大片茂密的莊稼迎風起伏,自沐和風,掩卻了幽遠時空的萬千風華和當年君王的蹤跡,還..有...榮....耀....。

       鐘樓居於古城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叉中心,而鼓樓則在不遠處的西大街一側, 兩相守望, 昔日的暮鼓不再敲響,昔日的晨鐘也不再鳴起,今日的如梭的車流與人流,來來往往,川流不息,不解鐘情,也不解鼓意。

       站在鐘樓四望,東南西北四條大街末端的東梢門、南梢門、西梢門、北梢門,以各自古老的門扉接納著現代的轎車,公車,出租車與人流, 進進出出,無聲無息,熙來攘往. 步下鐘樓的石階,往南,很快即可將南大街步行完畢,城墻上的鱗次排列的紅色燈籠在風中搖曳,城墻下的護城河靜水無聲.  我似乎看到了南梢門前廣場上  美國總統克柯林頓與希拉蕊、切西的身影,孓立於甩動長袖、 蹁蹁起舞的大唐舞女之中;  還有那古老的入城式,還有柯林頓接納城門鑰匙時的微笑,還有為了開門接納貴客而放下的吊橋...。      

       過吊橋、出南梢門的護城河外,綠樹碧草,相映成輝,在休閑的角角落落,佇立著那鐫字的黑色花崗巖石碑,上面的《詩經*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千百年後,牽引今人去領會那一段風情。

        西側不遠處,朱雀橋,靜靜的跨護城河而獨踞,站在這座朱雀橋之上,憑欄漫看,落日殘陽與古城碧樹相映成輝,成為天地間樸真的圖畫,想起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那首<<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過,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在今日的南京, 因而,彼朱雀橋也便不是此朱雀橋了。

        朱雀橋東南方不遠處的長安城堡大酒店,屬西安最豪華的酒店,現代的氣息的酒店與不遠處的古城和諧輝映。

        再往南,便是西安市內最長的長安南路了,長安南路東邊不遠是鹹寧路,南邊不遠是友誼路,這都是高等院校較多的街道,於是,長安南路,友誼西路,鹹寧中路上, 到處可以 見到毛澤東的超現實主義字體,“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不一而足。

                                                                          -----2007.05.07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