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修課以來,第一次看見教學大綱設計…令我驚訝。特別是這麼一條上課注意事項:每次上課安排一位同學分享一則感動的故事,並發動捐款。
以前,對捐款總沒有特別熱衷,因為總對於捐款過程,充滿些懷疑與不信任。怕這份小心意,無法真正傳遞給需要的人。印象中,從小到大,校園中有些義賣郵票、聖誕卡的相關活動,出發點多半於看到設計內容可愛,很少想到自己的出發點與意義性。車站與夜市,也常看到行動不便、具疾病而需要幫助的人,想幫助,卻又矛盾於新聞時常爆出這些族群都是騙人的,這樣的矛盾與不信任,讓我習慣於一貫的模式,均不購買也不施捨,讓自己可以更一致。
課堂這樣一個機會,讓我的想法改變了,不買義賣東西,不以金錢多寡來決定愛心,就算是晚餐省下的10元、5元、1元都好,沒帶錢包也沒關係,看看口袋有沒有張發票,都是一盞盞小燭光,可以使這世界更添一絲光芒。課堂中所募集到的錢,由全班投票決定的方式,捐給一個需要被幫助的機構團體,透過主動積極地找尋、了解台灣這些默默在為社會福利盡一份心力的機構團體,表達我們的一份感恩之情。學著自己去做,當然,就不害怕這份溫暖,傳不到需要被幫助的人手中。
教育賦予一個人的意義究竟為何?十年後,也許不會記得,曾經在這間教室上課?同學是誰?我學到了甚麼?但是我可以體會到,一盞代表純真力量與愛的小燭光,已悄悄在我心中點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