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30 14:39:00瀏覽778|回應1|推薦0 | |
要打這個「文化苦旅」的讀後心得還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之前在看的時候,就花費了許多個月,也不知道到底全部的時間是多少,可是這本書我讀得斷斷續續,一次也頂多讀一篇而已。而且恐怕前後費了一年左右啊!
它的內容有許多,每一篇都是現代與古代並列,其中有許多的考究。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手法的確不凡,讓人驚為天人!他的散文算是現代這個時空的一代大師了。這本文化苦旅講到了他走過了許多的文化古蹟,或者是一些具備歷史性的旅遊地點,他都跑去了。其中有許多的部分是在中國大陸。光是看目錄中的文章篇名,就目不暇給,比如有:「陽關雪」、「沙原隱泉」、「都江堰」、「三峽」、「洞庭一角」、「廬山」、「風雨天一閣」、「西湖夢」、「上海人」……等等。我只是舉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篇名出來而已,還有一倍以上的文稿篇名我都沒有列出來。
當余秋雨在旅行時,他就一邊帶著稿紙,一邊在白日的旅遊結束後,就拿出了稿紙來塗塗寫寫。他也有許多的書本在他上海的家中,一壁書櫥,滿滿是書,可以拿出來好好參考,引用前人的歷史典故。他的文章文筆洗練,尤其常常有許多的不常見卻文學意味很濃的中國字,在看「文化苦旅」這本書的初期,我還要常常地拿字典出來查他到底寫的什麼字?如果不是在國學造詣上有很深的涵養,應該是想不到也用不到這些我們中國人早就發明出來的字了啊!
在用詞上,修飾手法也挺特殊的,總是有著用不完的詞彙,比如「筆墨祭」這一篇文章中,有這麼一段:「從魏晉開始的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在書法領域內部,幾乎一切都是可能的。因為這是一個渾然一統的世界。顛倒、錯位、裹捲、渦漩、復舊、超前,什麼也不用奇怪。」這段中的一些二字詞,平常還真想不出來呢!可是用在余先生手中就那麼熟練自然。
看「文化苦旅」這本書,大部分都是因景因地而起的一些論述、心得、感想、感觸、考究。像他自己講得一口好上海話,在「上海人」這一篇中,共分了八則來寫,其中講到了上海人的「各管各」,真的很有意思。他們常常都說:「關儂啥事體?」就是,「管你什麼事?」這一段這麼說:「在外地,一個姑娘的服飾受到同事的批評,她會就批評內容表述自己的觀點,如『裙子短一點有什麼不好』、『牛仔褲穿著就是方便』之類,但一到上海姑娘這裏,事情就顯得異常簡單:這是個人私事,即使難看透頂也與別人無關。因此,她只說一句「關儂啥事體」,截斷全部爭執。說這句話的口氣,可以是忿然的,也可以是嬌嗔的,但道理卻是一樣。」真的很有意思,把他們上海的一些生活中的文化都描寫得活活潑潑的。
當然不只是上面這點點東西,「文化苦旅」還包含了文化學術性的文章。作者本身在文化學術性的文章上面,本就已出版過了好幾本專著。「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造工程」全都是相關的書籍。他又是擅長這方面,卻在散文的美學上也又再寫出一篇相關的文章出來。像「貴池儺」這一篇,裏面就講到了他對山村的遠古祭儀儺戲的一些觀察。那些都是人們很久以前發展出來的一項歲尾歲初的典儀。「肅穆的朝拜氣氛是不存在的,湧現出來的是一股蠻赫的精神狂潮……」。
看書名,「文化苦旅」就是一番文化方面的艱苦旅程的記述。余秋雨先生在自序中寫道:「我就這樣邊想邊走,走得又黑又瘦,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洗去了最後一點少年英氣,疲憊地伏在邊地旅舍的小桌子上塗塗抹抹,然後向路人打聽郵筒的所在,把剛剛寫下的那點東西寄走。」他說他「走一程寄一篇」。 好不容易看完了這本書,返回前頭再翻翻時,又有點熟悉了,但其實因為看的時間太長了,花太久時間,也間隔了太久才翻閱一篇又一篇,其實是忘掉了許多的內容。也因為他寫得不是那種輕鬆散文,加上我的記性減退,所以也忘了他大部分到底寫些什麼。再次把書本前後翻翻,胡亂地寫下這篇心得,如果有朋友也覺得這樣子的書也挺讓你想看它一看的,它這是爾雅叢書出版的,可以到書店買回家慢慢細讀。想來,人家的「文化苦旅」,卻會是你的「精神享受」!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