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05 17:04:01瀏覽934|回應3|推薦22 | |
“墨迹”一詞始於唐代或更早,宋代時開始廣為沿用,唐代張籍詩有“學書隸墨迹,釀酒愛朝和”之句。在日本“墨迹”則專指禪僧的書法墨跡或中國宋元高僧入日所遺存的書法。禪宗標榜“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頓悟思想,反對經典與偶像崇拜,此迥異的成佛理解方式,不僅形成了一中國化(借道家思想)的佛教宗派外,主張直指本心的觀念,亦對中國書畫發展在精神上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重精神,輕技巧,強調無意識的自然流露,是人本性率然的外現,作為一種藝術境界來說,或許如莊周夢蝶般的入忘己、忘物之境,而物我為一。大化為我,我為大化,處於世自不有閒隙,不起分別,所以心亦能無所掛礙,自適自然。 圓尔禪師《遺偈》 墨迹雖可歸於佛教藝術的範疇,然其恣肆、樸質的書風,卻相左於法度森嚴的寫經體;對那些高僧而言,書寫時的當下一刻即是一切,心境直露,不拘謹作態,即是他們所追求的旨趣。日本圓尔禪師的《遺偈》筆者頗有所感,此偈結字開張卻不鬆散,字態有奇有正,可以顯見圓尔當時輕鬆恣意的心情。細觀其起、收筆皆呈開叉狀,可知當時所執之筆實已近不堪用,圓尔卻不在意筆(物質性的好壞是否堪用──不起分別心)仍按其筆性來書寫,反而另生一老辣蒼渾的美感。
張即之 榜書 禪家書迹因否定佛教經典的權威,幾乎不以書寫佛經為內容,多以禪宗特有辭句偈語、法語、寺號等為題材,而日本“墨迹”書風,且因當時中日交流頻繁,受宋代尚意書風影響頗深,尤以黃山谷、張即之為最甚。
|
|
( 創作|其他 ) |